庆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1 14:41刘西霞任志伟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药农庆阳市中药材

刘西霞,任志伟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在甘肃省政府的大力宣传、倡导下,自2016年以来,庆阳市政府积极响应,将中药材生产列为支柱产业发展。各县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注重招商引资,培育种植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使庆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7年市政府首次把中药材列为六大扶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中药材产业聚力发展、规模发展、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材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发展动力更加强劲[1]。据调查统计,全市目前规模种植的中药材有20多个种类。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36.17万亩。种植面积较大的药材品种有:柴胡10.05万亩、黄芪7.58万亩、丹参2.96万亩、板蓝根2.08万亩、牛籽1.67万亩、黄芩1.65万亩、金银花1.5万亩。全市中药材总产量12.65万t,总产值9.91亿元,平均亩产量349.87kg,平均亩产值2 742元。

一、存在问题

多年来,庆阳市中药材产业一直徘徊在分散种植状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

(一)分段管理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社会参与度高,多头管理难以做到归口管理和政令统一,工作协调衔接难度大,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长远发展。部分药材种植户在生产中存在盲目性,常常导致种多了是草,种少了是宝。从事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全市真正掌握种植技术指导生产的技术人员不足10人,远远满足不了中药材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需求。

(二)道地品牌品质保护迫在眉睫

庆阳甘草、野酸枣、柴胡等野生药材久负盛名,可与岷县当归媲美,其分布区域大多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位置偏远,加之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难以实施有效保护,过度采挖现象严重,导致优质资源濒临枯竭。现在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大部分从外地引进,病虫害及生物异种的侵入大大降低了道地药材品质,个别品种面临异化变质,道地药材开发任重道远。

(三)标准化种植尚有很大差距

庆阳市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种植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农残超标情况时有发生,质量难以保证。大部分药农以人工栽培为主,生产工艺落后,种植、管理、采挖等费工费时,新技术、新器械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条件简陋,种植理念落后,只考虑短期效益,没有做到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结合,导致种植风险增加,产量效益不稳。

(四)链条短,利益空间狭小

目前庆阳市内现有的加工企业多数只能进行晾晒、烘干、筛选、切片、包装等粗加工,炮制、提取、萃取、中成药剂等深加工的企业数量有限。药农基本以出售原始的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全部流失,经济效益空间小。加之市内无一个中药材物流交易市场,无法提供价格透明、公平公正、以质论价的经营环境,市场营销短板十分突出。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的中药材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分别设立专门的中药材产业推进办公室,健全和完善中药材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调研确立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项目,制定庆阳市道地药材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地理标志认定,开发具有影响力的“陇药精品”和岐黄药材知名品牌,培育地方著名商标,挖掘庆阳中药材潜力等提供机构、人力、技术保障。乡、村成立技术包抓小组,负责宣传动员、面积落实、协议签订、管理服务等工作。解决组织协调困难和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实施中药材种植商业保险全覆盖,解除药农后顾之忧,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确保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二)建立交易市场,突出服务功能

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集资入股等形式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全市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材物流配送,广泛联系省内外药厂、药商参与中药材流通。建设中药材储存库、晾晒场,并配备提供相应的清洗、筛选、烘干、包装等场所;吸纳收购加工企业、销售公司、外地客商、个体商贩入驻;在市场内开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工具、机械设备经营门店;建立市场信息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逐步搭建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对重点药材品种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化等市场行情、趋势进行必要分析和预测,及时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引导农户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克服种植、销售的盲目性[2]。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以加强中药材产销体系的建设,强化流通服务功能,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注重品质改良,扩大种植规模

因地制宜全市区域内整体规划、优化品种布局、突出特色,建立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建立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以提升药材品质及产量为目标,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品种进行试验和良种繁育,满足种子种苗供给。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引进,推广绿色产品生产,降低病虫危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实现产品优质化、绿色无害化。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管理、加工、机械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加工、销售企业,延长企业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岐黄中医药产业品牌,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链。扶持市内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促使其由初加工、粗加工逐步向精深产业层面迈进,引领全市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药农庆阳市中药材
中秋节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获奖名单
花语
作品赏析(2)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