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叙事标记“反正”的语用功能与语义缺省

2020-12-21 01:14朱冬怡
关键词:会话叙述者意图

朱冬怡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会话叙事标记是会话叙事研究维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叙述者为了强调和突显主观情态,为受述者的线性思维认知提示语境逻辑,从而更好地表达叙述者叙事意图所使用的一种话语连接手段。会话叙事标记属于话语标记类现象,它是出现在自然会话的故事讲述中讲述者与受述者使用的话语标记或称联系语,会话叙事标记推进叙述过程和叙事理解[1-4]。对于这一语言现象,既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此,本研究拟对会话叙事标记进行语用功能及语义层面的探索。

本文基于笔者所录制的时长为3 小时22 分钟的自然会话语料,以“反正”为例,通过语料观察和数据统计,发现自然会话中“反正”以较高的使用频率出现于叙述者对故事事件要素条件与结果的协商与解释扩展之中,推进叙述进程和叙事理解。“反正”与“就是(说)”在故事话题共现的情况较常见,我们将其看作“反正”叙事标记身份所展现的一种叙事标记化过程。本文就“反正”的叙事标记化及其在会话故事中的语用功能及其涉及的交际者语义缺省心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反正”的叙事标记化与叙事语用功能

现有文献对“反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等方面,其中对“反正”的语法状态和句法特征的研究较多。如针对“反正”的语法状态和句法特征,吕叔湘先生研究后提出,“反正”的句法特征为:其一是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多用在主语前;其二是指明情况或原因,意思与“既然”相近,语气较强,多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5]。又如,《现代汉语词典》总结了“反正”所表达的两类含义: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6]。以上观点大致明确了“反正”的句法用法,即其多表达言者对事件的主观结论或结果,并且是表达言者较强语气的态度副词。

从语义层面对“反正”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反正”的语义功能。李宏借鉴转换生成语法,引入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两个概念,指出“反正”的意义是通过深层关系得以表现的[7]。陈晓桦则从“反正”以“肯决断”语气形式入手,在认可李宏对“反正”的深层关系观点的同时,强调其“在不变性基础上表示主体对客体所做的主观评价和衔接语篇的语用功能”[8]。

从语用层面来看,董正存和周玉等人认为“反正”具有语言使用层面的代表性,并从“反正”的使用与功能角度,总结了“反正”所具有的语言功能[9-10]。

从语篇层面来看,宗守云等人探讨了“反正”的逻辑联系语功能,并认为“反正”常出现在口语语境,是其可以衔接多种语义关系的原因之一[11]。

由此可见,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反正”在共时平面上的语法功能进行了研究,基本围绕“反正”的句法模式和语言本体功能进行探讨。本文则从会话叙事语境中探究“反正”的叙事标记化过程,挖掘其在会话叙事中所表现出的语用功能。

(一)“反正”的叙事标记化

通过对语料的观察,我们发现,“反正”的叙事标记化主要体现在叙述者主观上对两项或多项故事讲述事件的信息相关性和结果相对性的叙述中。因此,当我们设定“反正”条件p 和对应的叙事结果q,发现“反正”具有叙事语境下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其丰富的逻辑语义加强了“反正”的主观语气和故事表征的表达,“反正”前后的故事要素是叙/受述者叙事主体间性意义的正向指示调和,其促进叙事进展,推进叙述者的故事讲述,并在此基础上促发了受述者与叙述者产生叙事共情的缺省心理。具体而言,“反正”具有如下三种叙事标记身份。

1. 展现叙事事件逻辑关系的叙事标记身份

“反正”在会话叙事中的逻辑关系体现在叙述者相对受述者、故事条件相对故事进展及结果的主体间性意义之中。Traugott 曾对主体间性所具有的间接调控交际者话语的关注度、参与度与社会规约切合度进行探讨[12]。在“反正”的使用过程中,叙述者相对受述者的主体间性意义体现在以“反正”所引发的叙述者对受述者的叙事提醒、叙事总结、叙事坦白、叙述者语气调节等语用过程中,而故事条件相对故事进展及结果的主体间性意义则体现在叙事语境范围内“反正”所展现的和叙事事件相关的逻辑事理关系中。

设定“反正”条件p 和对应的叙事结果q,发现“反正”具有如下五种叙事逻辑事理关系。

(1)条件关系

在会话叙事中通常有提起叙事可以向下进展的充分条件信息,“反正”衔接的是充分和确定条件下故事事件的可选择性,如例1。

例1(语境:研究生同学L、D 和Y 在食堂聊天的故事会话)

41Y:一说放开二胎,我家那位可高兴了(.)可以要两个了(1.0)

[你(转头问D)要不要二胎啊?

42L:[你家那位想要两个啊?

43D:我才不想] (笑),因为我现在已经%suffer a lot%了。

44Y:反正1:::[这个时候可能会受点罪,

45D:[但是

46Y:但是],不管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大人……

47D:[大人都是有好处的

(……)

50D:你还真别说,我昨天有个高中同学发了条微信说,反正3二胎放开了,要不就要两个吧。她说“等咱们老了不会动的时候躺在床上,老大还能跟老二商量‘拔不拔]?’”

51L:[拔什么啊↑

(……)

D 之所以在后述故事中讲述两个孩子家庭的优劣性,在于有“ 反正3”提供了可以要二孩的一种充分条件,即:设定(反正)有了条件p,因此可以q(当然也可选择非q)。叙事中叙述者为了在接续的故事讲述中不断提供自己故事的确信度和真实性,往往会提供故事可发展条件的确定性,在以故事推进会话互动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对事件的可选择性才有了探讨和向下推动的可能。因此,叙事过程中“反正”的条件关系呈现出“(确定性)条件p,(可选择性)结果q”的特点。这和以书面语例得出的“反正”条件关系的“任意性条件p,确定性结果q”的结论不尽相同。

而例2 中的“ 反正4”由于有“只要”的情感态度意义搭配,因此更突出了S 在某件事发生的充分条件下,对叙事结果的确定态度。

例2(语境:大学课堂上由一幅画引发的课堂讨论)

64S:但是我觉得,因为那个病反正3挺严重的,要不然不可能在病床上、医院里躺半年呢……基本上,因为我父母是挺开明的那种家长……反正4就是说1只要是这个事如果发生了,我父母给我的意见,我是第一个去遵从的,因为我觉得我肯定是走的路太少了,而且他们会把我保护得太好了,就是说2我是::我完全听他们的现在↓

(2)因果关系

反正的因果关系是叙述者加强事件原因说明的一种逻辑语义体现。如例2 所示,S 在讲述自己真正懂事是从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才慢慢有所改变的,在讲述自己在医院的经历时,借由“ 反正3”强调了“病”的严重性,因此才会在“医院里躺半年”。叙事过程中“反正”的因果关系呈现出“反正(因为且正是由于)p,(因此)结果q”的特点。由“反正”表达的因果关系是具有加强语气性质的因果表达。

(3)转折关系

反正的转折关系是叙述者借以对前述事件中否定或消极因素的再次思索和肯定,如例3。

例3(语境:Q向N讲述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会话)

26Q:……那个时候,我妈也是经常有病,她摔坏腿以后(……)她总好像有话要跟我讲。她就是7瞅我就哭,就是8掉眼泪。

(……)

33Q:……说实在的,我寻思反正5我看我再想什么办法,反正6我就是10尽我最大的努力。

例3 中“ 反正5”衔接“还没能来这儿说说”的情况,由此“再想什么办法”去找新的线索。“反正6”对前述“说实在的”所牵引出的事件的悲观态度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在主观情态上也表达了转折关系。胡壮麟把“反正”看作连接式的排除性转折词[13],但在会话叙事语境中,“反正”所表达的转折关系更多的是对故事事件进展的一种叙事肯定或慰藉。叙事过程中“反正”的转折关系呈现出“(否定或消极的)p,反正(肯定或积极的)q”的特点。当然,当叙述者对所述事件报以悲观态度时,“反正”前后的态度也可能相互转换,变为(肯定或积极的)p,反正(否定或消极的)q,如例4。

例4(语境:大学课堂上由一幅画引发的课堂讨论)

184T:其实我好像觉得就是这种乱的时期,把咱们才给培养出来(……)

185C:然后就进入了这个乱的时期,现在吧,反正9就是说9会觉得,其实也就是老师说的,乱的时期,越乱的话才给自己有一个逐渐清晰的方向,才知道你想要什么。

C 在阐述自己坚定的态度是如何一点点地改变的过程,“ 反正9”引导出C 对“乱的时期”的一种否定情感,但这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鼓励。

(4)并列关系

反正的并列关系是叙述者补充和比对前后叙事事实的一种逻辑语义体现,如例5。

例5(语境:大学课堂上由一幅画引发的课堂讨论)

255X:我比较欣赏第二种状态,因为,嗯(.)(……)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深层的东西,反正12就是说14每本书里面都有喜怒哀乐嘛。

(……)

351Z:我很小的时候就背那首《春夜喜雨》,都到中考后的有一个晚上,那天傍晚时候本来还很热,结果夜里十点多就下大雨了,那个凉风呀,透过窗户吹得人真舒服,然后就在窗户边上,结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一下子让人觉得,啊(.)反正15就是66这种细润的无声的感觉,结果就一下子(.)让人一下子就知道了这诗句的真意……

X 与Z 交流图画上自己所偏好的读书状态,借此讲述自己从书籍中体会到的不同感情和情绪,“反正12”补充说明前述“深层的东西”,即“每本书中的喜怒哀乐”。“ 反正15”则是Z 对比背诗前后由含糊理解到因为环境所触发的对诗歌的顿悟的感受,在逻辑上都属于并列叙述模式。叙事过程中“反正”的并列关系呈现出“p(补充和比对)反正p,呈现q”的特点。

(5)递进关系

反正的递进关系基本上包含了故事讲述中叙述者对故事事件要素的承接、扩展和加述,如例6。

例6(语境:同学Y和L共同讲述和回忆自己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会话)

18Y:不过对你印象还是挺深刻的,因为你那时候是个假小子,就是1军训的时候,反正1你那时候基本上就是很活泼的一样,其他人都在那傻傻的,都被震住了。

“反正1”是Y 加述使其“印象深刻”的事件,从“假小子”的印象,到确定所述经历的时间“军训的时候”,进一步扩展“你那时候很活泼”的事件要素,承接并递进了“印象深刻”的叙事话题。叙事过程中“反正”的并列关系呈现出“(扩展、承接、加述)反正p,呈现q”的特点,体现了叙事关联的逻辑性。

以上“反正”所体现出的五种逻辑事理关系中,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更能体现叙述者对于故事结果的坦白或举例,是注重叙事结果的“反正”的用法;而后两种表达逻辑关联的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则更多体现出对叙事事件本身发展的承接、解释和扩展。

2. 和表“评价义”的动词搭配,共同显示叙述者针对故事事件要素的强烈主观态度的叙事标记身份

从“反正”在叙述者相对受述者、故事条件相对故事进展及结果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意义中,我们发现,叙述者使用的“反正”是对所述事件要素提起的一种快速、果断、直指事件发展结果的标记形式。虽然有些情况下,“反正”并未直接使叙事直接退场,但其仍然间接地和评价动词搭配使用,如“我觉得”“我看”“你看”等,进而引入叙事评价直至叙事总结。在体现叙述者决断态度的标记身份中,“反正”常和表示叙述者自指的“我”或直接指称叙事话题的叙事主语搭配出现,如例7 和例8 所示。

例7(语境:大学课堂上由一幅画引发的课堂讨论)

259X:对,而且(.)就是54,反正13我觉得,我自己的观点哦,我觉得读(0.5)我身边的朋友,有那种读书特别多的,然后……有点偏执。(……)普通人的那种悲伤或者是失落,就是55(0.5)周期比较短。

例7 中“反正”和“我觉得”提供叙述者X对“读书读到偏执”的个人看法,叙述者使用“就是”将叙事话题锁定,之后“反正”与“我觉得”对前述话题提供个人的表决态度。但叙事话题作为条件项是不改变命题性质的。

例8(语境:B向D讲述自己租房子的倒霉经历的会话)

16B:你听我说,然后人家说给我个面子,让我现在找房子(……)结果他说反正2就是觉得在骂他。接下来说当初租我房子是看我可怜,我要懂得感他的恩……

“反正2”指向的是故事要素中的叙事话题“他又跟我说起昨天的事”中“他”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叙述者使用“反正”例证“他”的“蛮不讲理”,以此表达叙述者对这一叙事话题的不满和抱怨,主要突显叙述者的主观态度。此时“反正”体现出表情态的人际功能,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主观态度。不难理解,作为具有反义语素的“反”和“正”组合在一起,它们本身就“处于一个语义场的两个顶端或两面,肯定或否定一个语义场的两端或两面也就确定或排除了一切前提,所以都会自然而然走上表总括的主观化道路”[14]343。基于此,本身就具有主观化的“反正”和叙述者的评价动词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表达强烈主观态度的标记功能。

3. 和“就是”或“就是说”共现,体现出叙述者对叙事事件从不确定性到确信态度的叙事标记身份

“反正”和“就是(说)”共现,主要表现了叙述者对所述话题的不确定性向主观确信度的偏移,它们在故事话题共现的情况较常见,在本研究语料的统计中占比为61%。“就是(说)”接续“反正”,直接将叙述者对叙事命题的话题管界控制在“就是”所表达的叙事确信度中,这和“就是(说)”在语法化为连词的过程中,逐渐“以命题为辖域,反映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话语单位与语境之间关系的‘主观认同’”具有直接联系[15]。 此时,“反正就是(说)”表现了叙述者针对故事事件确定态度的偏移,即由不确定性向确定性的一种叙事确信度的转变,我们从例9 中语料的详细解析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例9

(a) 62S:不是很懂事一个孩子-……=反正2就是9比较任性。

此例中叙述者前述话 语对“孩子”的个性不够肯定,虽指出“不是很懂事”,但随后的“反正就是”确信了“孩子不是很懂事”的表现:是由于“比较任性”。

(b)121Y:我觉得这个纠结状态,其实跟你的理想状态不一样的时候……嗯,反正7就是说5那种迷茫的状态-……=就是15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例9(b)中,叙述者前述对“纠结状态”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随后“反正就是说”指定了“纠结状态”是“那种迷茫的、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状态。

(c)237M:人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经历了这些思想,这些人他(.)导致的另外一种好的结果的话,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反正10就是说12,嗯,有一种,更]-[更高的境界,嗯好的……

例9(c)中,叙述者M 在237 话轮中不断地阐述“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认识过程”,最终以“反正就是说”为这一想法做结尾,受述者T 此时回应M 的话轮,“更高的境界”是双方共同确信的对“不断自我救赎过程”达成的主观共识。

(d)79Y:其实我当时也没有把这个特别认真,然后我去问我父母,结果一问不得了,他们就特别高兴。这就是阴差阳错,反正7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情,你只要把你力所能及的做到最好,就是说2那后面总是有你的路的,有你的机会。

例9(d)中,叙述者对“当时阴差阳错”的事情“没有特别认真”对待,其后“反正”对事件予以解释,明晰了“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说”续接了“反正”的话题信息,即“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情”,才会“有你的机会”。当“反正”和“就是说”分开出现时,“就是说”的话题信息往往是对“反正”的进一步明晰和确定。

例9 显示,叙述者在故事讲述中往往是对故事事件经历的某一特殊故事节点或片段的回忆,其讲述过程中必然会有对过往经历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个人对故事事件记忆的不确定因素,或者是认知上对纯粹的故事事理的不确定因素。“反正就是(说)”基于这些不确定因素,述清了叙述者所想和所要确定与明晰的故事事理,以此以更为确信的态度回应叙事话题,这是“反正”叙事标记化过程中具有正向回应叙事进展、反向佐证叙事话题的一种叙事身份体现。

“反正”强烈的表主观特征使得其在会话叙事语体中成为表述叙述者情感、态度、意见和解释的人际型叙事标记,而会话的互动性又促使其具有丰富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而使之具有在语篇中多变的语用功能。

(二)“反正”的叙事语用功能

由“反正”的叙事标记化过程,我们可以窥见,其逻辑语义关系促进了它在特殊语境下多维语用功能的发展。通过探查语料,我们总结了“反正”在会话叙事语境中所具有的七种语用功能。

1. 叙事提醒功能

在会话的故事讲述过程中,叙述者就某事提醒受述者对相关叙事要素予以关注,是叙述者表明自身态度的提醒标记。如例1 中,Y 对研究生同学L 和D 讲述其家人对“二胎”看法的故事事件,L针对Y 的故事对其进行提问,而D 对Y 的故事先是给予了不赞同的观点,“因为我现在已经suffer a lot 了”,此时Y 提醒D 和L 关注自己所持观点的原因,“反正”将Y 的观点明确表达出来,Y提醒D 和L,尽管“这个时候可能会受点罪”,但是在D 即将准备接续话轮44 之时,Y(话轮46)和D(话轮45)发生了话轮抢夺,将话轮44处提醒受述者关注自己观点的原因全盘表述出来,在后续的故事讲述中不断以自身经历的经验故事证实自己的观点。“反正”在会话的故事讲述中有提醒受述者关注其个人态度和观点的语用功能。

2. 叙事例举功能

在故事讲述的扩展叙述中,利用“反正”对叙述扩展的故事要素进行举列和说明,含有“例如、比如”之义。如例9(a)中,S 讲述自己当时“不是很懂事一个孩子”,之后举例说明“反正就是比较任性”,“反正”例举了“不懂事”的具体表现方式,具有“例如、比如”的意义。例9(b)中,Y 所述的“纠结”和“想不开的时候”的状态,也在下文利用“反正”举例说明了“那种迷茫的状态”,同样具有“例如”的例举功能。

3. 叙事总结功能

叙/受述者利用“反正”对所述散装故事事件或故事要素进行观点总结[16],此时含有“总之”的含义。例7 中,叙述者即将对个人观点进行总结时,会使用“反正”引介出个人对前述事件的观点。此外,在“反正就是(说)”的使用模式中,“反正”通常含有“总之”或“总的来说……就是(说)”的例举总结功能,表达了叙述者对经验故事中相关的事件状态或事件认识的评价总结。

4. 叙事证实功能

叙述者在证明自己对前述叙事话题的看法时会使用“反正”,是对前述话语的一种主观证实或证明,如例10。

例10(语境:大学课堂上由一幅画引发的课堂讨论)

98L:他既然把他画出来,他能画出来,反正6肯定说明是有一定寓意的,他应该是这个意思。

L 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时,和受述者对“他”在画出的“画中”所表达的某种意思进行讨论。此时“反正”证明了叙述者对“他能画出来”的看法。

5. 叙事坦白功能

叙述者针对故事要素直接指出故事结果项与条件项的关联。如例1 中,D 在讲述“昨天高中同学发了条微信”,直言出与故事话题相关的话题条件,即“二胎放开了”的话题扩展陈述。“反正”的叙事坦白功能是基于其所具有的展现条件关系的叙事逻辑身份,即提出叙事充分条件和结果的相关故事要素具有直接的关联。

6. 叙事补述功能

叙述者对叙事话题进行补充说明,以更完整讲述故事事件。如在例6 中,Y 讲述大学军训时期“对你印象还挺深刻”的故事事件,“反正”补充说明了L 让其“印象深刻”的原因,即其“很活泼的样子”。“反正”的补述功能前会出现管控叙事话题边界的“就是”,如此例中Y 在故事讲述中不断提供新的叙事话题信息,“就是军训的时候”,补充“军训时候你很活泼”的陈述,是逐步述清故事事件的功能体现。

7. 叙述者语气调节功能

“反正”具有增强语气和缓和语气两种语气调节功能。叙述者在表达主观看法或信念时,以“反正”来加强其对叙事话题的认识。上述六种功能中,都可见“反正”所起到的加强叙事语气的功能,其使用模式均为“反正”在话轮起始处或故事事件话轮进展过程中出现。当“反正”出现于话轮末尾时,其语气缓和,仅作为叙述者的观点重申,如例11 所示。

例11(语境:研究生同学L、D和Y在食堂聊天的故事会话)

58Y:这有病以后过来北京,然后我哥他们在老家照顾我爸她也不用操心,你不知道我爸身体也不好↓,我上大学时候他就住过院。我妈前几年又有些抑郁症,要就我一个的话真是操碎心了……孩子多了还是好,反正4。

例11 中“ 反正4”重申了Y 对故事话题的观点。值得说明的是,当“反正”位于话轮末尾时,和其在话轮起始和话轮中间接续过程的重读语调不同,末尾处的语调较轻,对叙事语气起到缓和的作用。

综上,根据会话叙事标记所作用的叙事进程来看,“反正”基本上以叙事推进型模式为主,用以表达叙述者对所述故事事件秉持的具有强调特征的观点态度和语气特征。“反正”也可作为叙事退场型标记出现,此时,主要起到缓和叙述者语气的作用。

二 “反正”的语用意图交互性与叙事共情缺省心理

由前述分析我们可得出,“反正”在会话叙事中的逻辑关系体现在叙述者相对受述者、故事条件相对故事进展及结果的主体间性意义之中。此种主体间性意义中“反正”的前后故事要素是叙/受述者叙事主体间主要意图的指示调和,其能促进叙事进展,推进叙述者的故事讲述,并在此基础上触发受述者与叙述者产生故事讲述中的共情默认心理。以下将主要探讨“反正”的语用意图交互性所构建的叙事默认和语义缺省。

(一)“反正”语用意图交互性构建的语义缺省

上文讨论了“反正”叙事化过程中所展现的五种逻辑事理关系,即设定“反正”条件p 和对应的叙事结果q,发现“反正”在会话叙事中表现出如下五种逻辑事理关系:

条件关系,反正(确定性)条件p,(可选择性)结果q。

因果关系,反正(因为且正是由于)p,(因此)结果q。

转折关系,(否定或消极的)p,反正(肯定或积极的)q;(肯定或积极的)p,反正(否定或消极的)q。

并列关系,(补充和比对)反正p,呈现q。

递进关系,(扩展、承接、加述)反正p,呈现q。

这五种逻辑关系的呈现和叙/受述者对会话中故事讲述所期待给予的意图具有直接关联。“意图是第一视角(行为主体‘我’的视角),是行为的初始状态”[17]。从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视角互动合作来看,叙述者“反正”的当下视角是以多重不同的视点聚焦于同一故事事件,以此在社会交往本质的交际意图下发挥作用,用以强调故事可望阐明的信息意图的可控性。对于会话叙事中的“反正”来讲,它所标记的是从叙述者的已叙述信息到新信息扩展过程的一种基本意图形式,我们将其示意为:

→已叙述信息+新信息+WS →基本意图形式。

此过程中的WS 是word and sentence structure的缩写,指代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合并,是话语意义真值内容处理的基础。

此时的基本意图形式包括了关联论者所谈到的交际意图[18]。交际意图属于二级(second-order)信息意图,因为信息意图作为一级意图形式一旦被识别,交际意图的工作也随即完成。而信息意图意在完成使言者的话语对听者显现(manifest)的心理过程,此时,言者对于所言提供的话语信息也必将产生命题的真伪性,或者说是之于听者的信息的可选择性。在不同的语境假设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意图的交互产生便形成了意义多变的话语,我们将此过程示意为:

→基本意图形式+WS+SCWD+CD →(意图交互下产生的)话语。

此过程中的WS 指代同上;SCWD 是social,cultural and world default 的缩写,指代产生于世界知识和社会文化常规的社会文化和世界知识默认或缺省;CD 是cognitive default 的缩写,指代产生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认知默认或认知缺省知识。

作为具有反义语素的“反正”,其在语义类别中具有反映空间义场类,即方位义场的特征[14]340。会话叙事属于单向行进的话语流向,“反正”的语义进展方向亦是向具有总结及概括性质的主观叙事结果进展的叙述类型,受述者基于此所获得的逐渐递增的信息量和不断变化的意图形式,也恰恰是语义缺省的动态表现[19]47。因此,在叙事结果的表现形式上,“反正”一方面显示了叙述者相对于受述者以及可选择条件相对于叙事结果的主体间指示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以基本意图形式和会话叙事语境下突显的叙事意图为最强意图表现所形成的“反正”的语义表现形式,我们总结为反正1 和反正2。

→反正1((((信息意图)WS)SCWD)CD)[19-20]:

(“反正”项)可选择性条件,(故事项)结果。

→反正2((((叙事意图)WS)SCWD)CD):

(故事项)可选择性条件,(“反正”项)结果;

(故事项)可选择性条件,结果(“反正”项)。

由信息意图和叙事意图驱动的“反正”具有不同的话语位置模式。如例2 中,“ 反正3”属于“反正1”类,叙述者提供话题信息,为叙事的进行提供可选择性话题;“ 反正4”属于“反正2”类,受叙事意图驱动,S 在话轮前部的故事讲述提供了会话叙事中故事项的条件,“反正”项则总结并概况了S 所提供故事的进展结果,即“ 反正4就是说1”后的叙述结果,此时“反正”和“就是说”之间的管界所指即回指本话轮首的“我”,也下指“反正就是说”后“我是第一个去遵从的”中的“我”。

在反正1 类模式中,叙述者通常将主观观点前置于故事讲述之前或之间,目的在于阐述主观已知或认同的观点;随后叙述故事事件对前述观点概以括之,在指称和主观表达所指上存在观点认同方面的语义缺省情况。而例11 中的58Y,“反正4”属于反正2 类,Y 作为当下叙述者首先以故事项的可选择性条件讲述了其在上一话轮处设定的叙事话题“多了还是有好处的”,其后以叙事意图为驱动,展开故事讲述,“ 反正4”重申并强调了叙事话题“孩子多了还是好”。反正2 类模式中,叙述者和受述者往往先行交互故事讲述活动,而当下叙述者则会对故事的可述性(tellability),即故事的“新”的见闻性质以及切合于叙/受述者以特定的叙事修辞框定(shaped)的故事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21],以此提出主观观点和态度。

因此,“反正”在意图交互性的基础上,为叙/受述者达成会话中的故事讲述活动设置了故事边框。在此边框环境下,叙述者和受述者依据彼此所述表现出的主观话语连贯态度而灵活切换会话场景和叙事场景,而不同意图性的交互驱动以及“反正”所具有的较强的语气情态功能,也促使它具有表达会话叙事中发话者和听话者调控、共享和分述经历故事的认知缺省心理特征。

(二)“反正”的叙事共情缺省心理

在动态的会话叙事过程中,“反正”反映了叙述者通过故事可述性的可选择性条件项期待受述者与其产生默认的叙事共情(empathy)的一种认知缺省心理。

认知缺省是交际者意图性的直接体现[19]51。对于会话叙事中的叙述者和受述者来说,其意图性表现在意欲以故事讲述表达出其对会话命题的观点或态度,而真正驱动此意图性最终以言语方式表达出来的,是叙/受述者在当下进行的会话叙事中期待与彼此共享针对故事的态度并与之回应相应故事经历的共情心理。共情(empathy)是指个体基于另一个体感知或想象其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另一个体感受的一种心理过程[22]。因此,“反正”的叙事共情是动态会话叙事过程中认知缺省心理的直接体现。

结合例1 和例11 两个语料,Y 在41 话轮处承接了上述话轮的叙事投射,确定了会话话题“二胎放开”,在L和D接续此话题的两个话轮后,Y的“反正1”占据了话轮转换的相关位置(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Y 本身是男士,L 和D 是女士,此时Y 和两位女士探讨“(如果要二胎的话)这个时候可能会受点罪”,“ 反正1”体现出当下叙述者Y 共情于受述者L 和D 的感受,而D 对于Y的共情立即给予了肯定的回应,从而在距离新确定的叙事话题(45 话轮处)“长远来看还是两个好”四个话轮间隔处(50 话轮处),自选为新一话轮的发起人,在其间Y(48 话轮处)的“ 反正2”是其对叙事话题的再次肯定和其对话题情境相关信息的再次理解。“ 反正3”的50 话轮处D 作为当下叙述者,与当下受述者L 和Y 分享经历故事,其后的51 至55 话轮是当下叙/受述者对故事的互动。L 在55 话轮处也出现了叙事共情表达,“(要两个孩子的话)有个商量余地”,Y 此后在56 和58话轮处的叙事回应重新共情于叙事话题,并再次提起故事讲述。“ 反正4”语气较为缓和,是当下叙述者Y 对叙事话题的重申,与此同时其叙事意图实现,完成了针对叙事话题的故事讲述。

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个体通过共情可以逐步扩展理解新信息并对之进行判断,由此,Wyer 等人提出了事件所指模型(event-indexing model)和片段模型(episode model)就是共情于动态情境的心理基础模型的观点[23]。事件所指模型主要包含时空信息与个体间信息;片段模型则包含时间、因果关系、意图性、实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片段模型是多个事件所指模型的组合,是会话叙事中各个散装故事构成的叙事模式。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发现,“反正”牵制并在交际者默认的认知心理中构建了交际者事件片段模型的叙事发展,在主观交互的情态和意图性信息交换中,叙/受述者根据信息量大小,彼此产生针对故事事件的共情,以此交互会话与叙事信息,形成叙事共情的认知缺省心理。

“反正”作为话语标记大类现象,在特定的会话叙事语境下,呈现出其叙事标记化的话语标记身份,并主要体现在:(1)“反正”的叙事逻辑事理身份存在于条件、因果、转折、并列和递进五种逻辑关系中。其中,条件、因果和转折关系更能体现出叙述者对于故事结果的坦白或举例,是注重叙事结果的“反正”用法;而后两种表达逻辑关联的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则更多体现出对叙事事件本身发展的承接、解释和扩展。(2)“反正”和表“评价义”的动词构式搭配,显示叙述者针对故事事件要素所表达出的强烈的主观态度。叙述者使用的“反正”是对所述事件要素提起的一种快速、果断、直指事件发展结果的标记形式。(3)“反正”和“就是(说)”共现,是叙述者针对所述话题的不确定性向主观确信度偏移。“反正就是(说)”述清了叙述者所想和所要确定与明晰的故事事理,以此以更为确信的态度回应叙事话题,这是“反正”叙事标记化过程中具有正向回应叙事进展、反向佐证叙事话题的一种叙事身份体现。

“反正”的语用调节功能建立在意图交互性的基础上,它牵制并在交际者默认的认知心理中构建了交际者事件片段模型的叙事发展,在主观交互的情态和意图性信息交换中,叙/受述者根据信息量大小,彼此产生针对故事事件的共情,以此交互会话与叙事信息,形成叙事共情的认知缺省心理。从语用功能和语义缺省层面对比叙事标记与其话语标记化路径的异同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猜你喜欢
会话叙述者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