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菁英茶业茶旅融合发展实践

2020-12-22 06:43徐堂起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停车场茶树茶园

徐堂起

(沙县富口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三明 365500)

沙县菁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沙县富口镇罗溪村,2003年成立,前身为国营沙县罗溪茶厂,距县城10公里,茶园面积380亩,2006年注册“菁英”牌商标,2014年创制“菁英红乌龙”,荣获三明市“尚书品”优质红茶称号,多次获得省、市名优茶称号,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近年来,茶叶市场低弥,传统的茶叶种植和加工生产,其收益模式比较单一,随着老百姓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旅游观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开始涌向乡村地区,欣赏美好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民风民俗,参与农事活动,茶区可以利用生态环境优越,发挥茶园地的丘陵山地自然环境优势,乡村人家,小桥流水,风土人情。优美环境是人们最向往的旅游观光之地,从生态茶园中感受自然风光,体验釆茶乐趣,乡村生活,参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活动,是游客很好的选择。从2016年开始菁英茶业进行生态观光型茶园建设,依托国有林场珍贵松树培育基地、兴渔渔业养殖基地和红色罗溪村,充分利用其群山环绕,绿水青山,自然环境优越特点,对现有茶园进行升级改造,环园道路拓宽硬化,新建游步道、展示厅、体闲山庄,茶园生态绿化等,茶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沙县菁英茶业茶旅融合发展实践进行总结,以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选择距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管理完善,自然环境优越已成型的生态茶园,以茶叶种植和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周边生态环境和丘陵、山地自然因子优势,经过有效的整合,再加以建设配套设施,建成把茶叶生产、观光采摘、科技示范、茶文化展示、茶产品销售和休闲旅游度假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把农业、茶产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相结合在一起,展现茶园的生产、旅游、示范、科普和生态功能。

1 生产功能区建设

1.1 生态茶园建设

生态茶园的概念简单来说,生态茶园是一种以茶园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茶树树种的生物特性、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特征、茶园的科学管理规范等多各方面,使得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保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不是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一定是生态茶园,但生态茶园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必须是复合式的栽培种植,以茶树为主,以其他辅助性的林木果树类为辅,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保证茶叶的纯天然原生态,生态茶园最终目的是以改善茶树生长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提高茶园附加值,形成旅游观光和茶叶采摘为一体高度融合的新型茶园种植模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茶农的生活水平。

沙县莆英茶叶按照生态茶园管理标准,加强茶园水肥土管理、茶树冠修剪和茶叶病虫防治,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为观光型茶园搭建好平台,供游客观光。

1.1.1 茶园土壤肥力管理。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可采用茶园行间套种绿肥的办法,防土肥流失的同时也为茶园增添绿意,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对有刺鼻、异味重的动物粪便及各种植物的杆桔、渣粕等肥源要先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无害化处理场所应选择远离人行过道进行,如饼肥、厩肥、沤肥等,施用化肥为辅,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1.1.2 茶园的修剪。首先是茶树的修剪,茶树进行系统化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茶园形成观光型茶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修剪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后方可正常采摘。其次是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的修剪,使其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同时防止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时,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1.1.3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以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游客安全,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禁止使用甲胺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根据荼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采用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辅助农药防治法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当病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危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农药进行药物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安全间隔期进行。

1.2 茶园路网升级改造

道路系统是生态茶园大动脉,为使茶园管理、运输和游客活动提供方便,整体布局,需设主干道和次干道,并互相连接成道路网,缓坡丘陵地可设在坡顶,坡度较大的山地,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随着山形开筑,禁止陡坡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避免水土冲刷和游客行走安全,平地的主干道尽量设置成直线形,支道可以按游步道要求建成“S”形,增加美观,建设连接茶园及环茶园内的主干道宽3m以上,进行水泥路面硬化。茶园内作业道和游步道同步规划建设宽1.2m以上,用透水砖,与主干道相连贯穿整片茶园。

1.3 茶园水系建设

水是建旅游观光型茶园的魂,也茶叶品质的关键,引用安全清洁水源,确保茶园灌溉和游客饮水嬉水安全,水系建设要求能灌、能排,灌溉上以提、引、拦、蓄相结合,保证旅游观光型茶园所有用水,茶园建设喷灌系统和生态水系景观,进行井台、茶器等水景的设计,引水制造高差形成动态的跌水,水体流线做成蜿蜒曲折形态的浇灌渠,建设垂钓场等来呈现水景观。水榭、池边等危险地方都要设上护栏。

2 旅游功能建设

2.1 停车场建设

停车场是游客第一个到达景区的地方,可利用山区丰富土地资源,从生态角度出发,依据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与周围自然风景,最大地借用景区的自然地形地势条件,依势而造,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景区规模和游人容量,计算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做到游客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

停车场地面进行绿化,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用绿化划分出大客车与小汽车各自的停车空间,合适位置分布置一些休闲设施,如指示牌、旅游区示意图、游客服务指南、公共休闲亭、洗手间等,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停车场尽可能用草坪格,解决停车问题又能美化了环境,安装快速简便,便于移动及耐高压、对环境无污染,既环保又生态,透水性能好,既兼顾了车辆停放对硬化路面使用的要求,又很好的起到了节流减排的作用。

建设残疾人停车车位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区內部景点分散、景区面积较大且距离较远,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区,停车场可釆取景区内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区内部几个主要景点附近设立停车场,根据环境和景观确定停车场区位,规划时要尽量避免对景区的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

2.2 采制功能区建设

可以单独划定一片区域,供游客采茶实践体验,不影响正常茶叶生产,建游客炒茶体验木屋,观光人员可自采鲜叶,在规定场所内自炒自泡自乐。

2.3 休闲功能区建设

主道网配套建设休息长廊,园内设置遮阳、遮雨用蓬伞,选择进园平趟地修建服务性建筑如导游接待中心、餐厅、管理中心等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休闲建筑,其风格上与园区的整体风格相统一;细节上多体现茶的符号元素,以烘托园区的主题;以表现当地传统民居的房屋特色为主,体现农家的乡十气息,廊亭、文化墙、雕塑构筑物要展示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专说、名人茶事及与地方文化相融。

2.4 品茗、演艺、展示功能区建设

在宽阔地,建设茶艺馆,设置品尝、茶艺表演,展示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如采茶制茶、品茗论茶、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展示茶叶生产消费中产生的社会规范,如茶政、茶法、茶税等制度文化;展示茶叶生产消费中约定的行为模式,如以茶待客、以茶示礼、以茶为媒、以茶祭祀等行为文化;展示茶叶消费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如茶德、茶道等心态文化。

2.5 示范功能建设

茶叶多品种种植资源圃示范,向游客展示茶叶品种多样化及不同茶叶品种的生物学特征;茶园管理模式示范,展示管理理念和企业形象;企业新产品品牌的示范,拓展企业知名度。

2.6 科普功能建设

建茶博馆,设茶文化展示厅、科普长廊、文化墙等。进行企业产品的陈列展示;各种茶园管理器械用具陈列的展示,如陈旧的制茶机械、泡茶用具等,体验茶叶发展史;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历史的展示;当地特色民俗工艺和特色的农具设备等展示。以实物、图片、多媒体、景观小品、模型展示为主,结合活动表演、游客体验方式。

3 生态功能建设

利用周边河流、森林等生态环境,发挥茶园地的丘陵和山地自然环境优势,合理选择不同高度树种搭配进行互补种植,山顶戴帽,遮阴养水,主干道和游步道选择乔木型树,按一定间距进行茶树和经济林木的套种,形成复合性茶园生态系统,适合套种的常见树种,在园内种植马挂木、木莲、白花泡桐等,在茶园种植区的坡地间也可配置少量观赏性植物,如红枫、日本晚樱、碧桃、山茶、杜鹃等,尽量做到四季有景,季季有花的景观效果。以茶树为观赏为主,搭配松柏、竹、梅茶园绿化。观光茶园的植物可以配置游憩观赏植物造景设计。以成片种植为主导,瓜果蔬菜以及经济性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种植相结合。

猜你喜欢
停车场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停车场
茶园飘香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Maxe 迷宫闯一闯
周宁生态茶园
停车场迷宫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