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为例谈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方法

2020-12-22 06:43雷承富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茶文化育人

雷承富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是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径,也是促使高校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高度认知与认同的必要路径,这对于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强化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不仅需要践行文化育人理念,重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自身育人体系当中,而且有必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路径与保障措施等进行持续的探索与完善,从而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1 茶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融入路径

在将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紧密融合,只有如此,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路径才能够得以多元化的发展,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也才能够在不同的育人环节得以体现。

1.1 茶文化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融入

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够体现出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促使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更为系统以及更为深入的特征,为此,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促使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高校需要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做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依托这些内容对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呈现,确保校本课程内容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对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茶文化,不仅有助于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也能够为学生依托社会实践对教育内容做出深入了解奠定良好基础,为此,高校有必要对校园所在地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呈现,从而有效提升校本课程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育人成效。

1.2 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融入

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能够促使茶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双赢。具体而言,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思政教育也能够为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融入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挖掘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依托这些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讲解,从而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对古代茶人以茶修身的方式做出讲解,促使学生掌握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展现茶马古道文化,促使学生对艰苦奋斗、互相守望等精神产生高度认同。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茶文化内容做出深入理解,从而对这些茶文化内容进行得心应手的运用,进而为茶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助力。

1.3 茶文化在美体教育体系中的融入

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体教育之间具有较多的融合点,同时也能够在拓展高校美体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美体教育成效方面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如茶文化具有十分多的形态,其中,茶画、茶书法、茶艺等都可以与高校美育工作实现紧密结合,而采茶戏、采茶舞等则可以通过融入体育教育来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由此可见,高校美体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挖掘与认识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美体教育价值,通过将茶文化引入美体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美体教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对高校美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校美体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与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对茶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形态进行掌握,从而为茶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高校美体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茶文化资源的利用中避免产生盲目性的问题,优先将更具有文化代表性和育人价值的茶文化融入美体教育体系当中,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茶文化所具有的美体教育价值。

1.4 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体系中的融入

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则能够为茶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及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强化提供助力。具体而言,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来实现:首先,高校需要重视茶文化与校园物质文化之间的结合。即高校可以将茶树、茶人等茶文化形象融入到校园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当中,也可以将与茶文化相关的标语、名人语录等融入育人环境的打造当中,从而构建起良好的茶文化育人氛围;其次,高校需要重视推进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如高校可以依托文化讲座等方式,对茶文化体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呈现,也可以举办茶艺表演活动、采茶舞表演活动等,从而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茶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另外,高校还有必要围绕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完善校园文化宣传体系。在此方面,高校不仅需要重视使用校刊、校报等传统媒体对茶文化进行宣传,而且有必要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为传统文化进高校带来的机遇,从而助推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成效的提升。

1.5 茶文化在实践育人体系中的融入

实践育人对于推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的融入,则能够为实践育人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发挥推动作用。具体而言,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之间的结合,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高校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入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与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可以作为高校育人场所的重要补充,相对于高校内部资源而言,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所具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特征,与此同时,相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也呈现出了更高的传统文化素养,这对于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高校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文化采风等形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育人价值做出了解。即高校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对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通过与收集民间文化内容、与文化传承人以及民间艺人开展沟通交流等,对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为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2 茶文化进高校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在将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重视对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各个育人环节之间的结合路径做出探索,而且有必要在二者深度结合的过程中对其保障措施进行完善,从而确保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能够得以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化的开展,进而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2.1 组织保障

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组织保障的构建与优化能够为相关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助力,为此,高校有必要围绕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的要求与需求,做好组织构建工作并充分发挥出不同组织在推进相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融入,要求高校党委能够发挥出主导作用。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高校育人工作才能够呈现出正确的方向,由此可见,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渗透,要求高校党委深度参与并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通过高瞻远瞩的做好顶层设计、接地气的制定实施方案,为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指明方向并促使相关工作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其次,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融入,要求高校能够在构建专门机构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工作开展研究与实践。如在高校党委领导下,高校可以成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委员会”,并在这一组织内设置“茶文化进高校工作小组”等组织,这一机构与结构内部若干组织需要负责对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过程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探索实践路径、开展可行性研究以及监督落实相关策略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计划、工作战略等能够得以有效贯彻,为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础;最后,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融入,要求高校能够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无论是党支部还是班级、宿舍、学生社团等,都能够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高校党委需要重视调动这些组织在参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2.2 制度保障

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制度保障的构建与优化是促使相关工作得以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高校需要对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长效机制等进行构建与完善,从而为促使相关工作得以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高校需要针对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方向以及顶层设计,对相关工作方案、工作细则等进行制定与完善。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明确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中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高校成员能够在强化内聚力,朝向正确的、共同的目标努力。当然,制度化建设工作需要避免陷入过于保守与过于僵化的误区,而需要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开展及时调整,从而更好的适应相关工作要求;其次,高校需要重视围绕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构建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评价考核机制的构建中,高校需要明确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所具有的预期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为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依据。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重视推进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如在重视以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作为评价内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重视开展评教工作,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评价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体系、工作成效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全面的掌握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探索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持续优化路径;最后,高校需要重视围绕评价考核结果构建奖惩激励机制。在做好评价考核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重视提升评价考核结果利用率,充分实现和展现出评价考核工作在推进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中的现实价值。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针对评价考核工作所反映出的问题开展责任追究工作以及激励工作,针对在相关工作中存在懈怠态度的组织、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需要依据惩处措施来纠正其错误行为,而针对在相关工作中具有良好表现的组织、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需要使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在实现激励供给与激励需求得以良好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相关主体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热情。

2.3 人才保障

在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于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持续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高校需要重视提升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意识,并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为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成效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具体而言,首先,高校需要重视将全员育人理念渗透到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当中。这要求高校不仅需要重视发挥出党政干部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而且需要重视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乃至家长群体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为推进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其次,高校需要重视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人才的引入是提升教育工作队伍活力的重要保障,人才引入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为依据,也需要重视对既有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进行分析,以满足传统文化教育所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以及优化教育工作队伍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引入工作。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通过提升薪酬待遇等方式来强化教育工作岗位吸引力,并通过邀请社会专家学者参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促使教育工作队伍呈现出专兼职互补的特征与优势;再次,高校需要重视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在人才培训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视推进培训方式、培训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高校不仅可以使用集中培训形式开展培训工作,而且可以引导教育工作者依托互联网等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与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开展合作,对培训阵地进行拓展;最后,高校需要重视引导教师构建成长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教育工作者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提升、教育经验的积累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需要组织教育工作者围绕茶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高校工作需求构建学习共同体,在明确共同成长愿景的基础上强化交流互助,为自身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将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当中。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既需要探索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程体系、思政教育体系、文体教育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实践育人体系中的融入路径,也需要从组织、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工作的保障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为相关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茶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