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茶文化课程教育

2020-12-22 06:43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智慧

赵 畅

(吉林工商学院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507)

引 言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学、书法、音乐和礼仪等多方面均有联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设置茶文化课程,向学生教授茶文化知识,不但能够推动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还能够加强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进而扩展学生们社会的就业渠道。

1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

1.1 师生互动性特点

智慧课堂是身为一种包括诸多学科理论知识的教育形式,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互动成为二者沟通交流的原动力,即能够充分呈现出师生互动所具有的特点。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中,任职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互动,构成相互交流沟通的一种动态教育效果,使学生可以随时满足自身学习知识的具体过程,了解并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并且智慧课堂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以及相关岗位均需智慧课堂的参与,导致对智慧课堂的探究亦逐渐开始频繁。即便现如今依旧无法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互联网智慧课堂的存在,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伴随互联网智慧课堂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伴随诸多科学研究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互联网智慧课堂一定会进入家家户户,更好、更有效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使人类生活更为舒服、更加健康。

1.2 无空间限制特点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创建,是根据智慧课堂具有的互联网化实行操作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将互联网运用的具体维度网络平台为主,开展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分享和整合。而无空间限制特点即指未受到地域与空间以及时间产生的影响,使互联网智慧课堂的各类信息可以获得更好、更全面的推广与宣传。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如若发现自身无法理解或者不懂的问题,能够依靠互联网络搜索对应关键词,找到自身不会的问题并给予相应回复,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以及遐想性,使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能够使互联网智慧课堂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更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视频、音频、动画、广告以及BBC短片等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信息和教育内容,不但丰富了教育形式,亦使任职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形式实行友好互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进而提升课堂教育成效与教育质量。

1.3 人性化教育特点

人性化教育特点即指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育教学进程中,囊括诸多人性化的教育特性,一部分学生会由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而产生诸多疑惑,但面对学生存在的疑惑教师又难以迅速给予具体有效的教学建议,进而形成各种教学隐患和教学问题,出现的这部分问题想获得清晰明了的解决亦是非常麻烦的,因此即需互联网智慧课堂这种人性化的教育解决方案。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育可以为现代学生提供各种各样教育方式的正确指导,使学生们在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来解答各种疑惑时,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解决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和难题。

2 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背景下开设茶文化课程的意义

2.1 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背景下开设茶文化课程,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文化逐渐开始重视。当前学生不但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使命,与此同时,还需要变成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均有饮茶的喜好,而且世代相传。茶渐渐成为我国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号,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无法脱离当前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然而现代学生经常出现在肯德基与麦当劳等其他连锁餐厅进行消费,并且此种西式餐厅并不售卖绿茶与红茶等其他与茶相关的饮品。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对西方各种饮食文化的热爱程度持续加大,在日常生活中的饮品大部分都是以可乐作为代表的饮料,根据客观现实而言,学生群体热爱饮茶的人数非常少。导致产生此种状况的原因值得人们深入反思与探究,最主要的因素即是现代学生缺少对茶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正由于其未能进一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特点与优势,造成这些学生对茶文化缺少相应的认可。如若茶文化民法获得学生群体的认可,则会对我国茶文化具有的影响力形成巨大打击。由此可见,以保护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方面来讲,在学校中设置茶文化课程已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形式。学校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场所,唯有在课程设置中添加与我国茶文化有关的课程,才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并认识茶文化,接纳与认可茶文化。在互联网智慧课堂背景下的茶文化课程,利用其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的进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文化具有的博大精深,从而加强民族凝聚力,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根据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能够让我国学生宣传并传播茶文化。

2.2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后,在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层面往往获得较大提高。但是,诸多学生即便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相对全面,但文化知识面确实比较狭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现代大学生们在学习态度层面具有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学生把学习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均投入到专业课程或是热门学科上,一部分学生偏科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一部分理工科的大学生缺少对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茶文化课程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其身为一种高雅文化,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层面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如果茶文化利用互联网的教育形式在大学通识选修课中出现,必然会吸引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历史发展中,诸多文人骚客均和茶文化有的不可分解的缘分,和茶相关的轶闻趣事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们学习茶文化知识的自主性和热情。将茶与茶文化作为主题的文化课程不但能够协助大学生提升对茶以及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将现代大学生引进到古今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丰富了当代大学生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大学生群体的专业素质与人文涵养。茶文化课程并不是纯粹的理论课程。在茶文化课程教育教学进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根据实地考察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及档次很高的茶馆会所,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茶文化具有的无限魅力。大学生如果生成崇尚我国茶文化的优良风气。不但对茶文化的宣传与传播起到积极作用,还可以呈现出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

3 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茶文化课程传承茶文化的路径

3.1 转变茶文化考核形式

各个院校如果想在茶文化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传承并发扬茶文化,应及时转变茶文化的考核形式。现如今,诸多院校的茶文化专业在针对学生开展考核时,基本均运用以往的笔试形式,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的高低来进行评判,此种考核形式难以综合评价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亦难以推动其传承并发扬我国茶文化。故此,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茶文化考核需要将就业作为主要导向,将实践考核作为主导,将笔试考核作为辅助的全新考核形式。笔试考核主要囊括:茶艺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原理和茶艺发展的历史等,以此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牢固的茶艺理论知识。实践考核囊括:煮茶、投茶、沏茶、茶席设计以及茶艺表演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来考核学生们是否具备熟练操作茶艺技能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试理论考核成绩占据整个成绩的40%,而实践操作占据总体成绩的60%。根据此种转变茶文化课程的考核模式,可以高效转变大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状况,推动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均放置在茶艺实践动手操作训练上,进而推动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有机结合,从而掌握更牢固的茶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能够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

3.2 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

现如今,各大院校如若在茶文化课程中想要有效推动学生传承并发扬茶文化,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实行多种多样的茶文化实践活动,并且把茶文化实践组织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到一起,以此来扩充茶文化教学的影响力。比如,学校依靠茶艺社团,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茶艺竞赛,主要内容囊括:茶文化基础礼仪竞赛、烹茶技能竞赛、茶席设计竞赛和茶艺综合服务竞赛等多种比赛。根据实行多种模式的茶文化组织实践活动,指导现代学生实行茶艺表演和泡茶待客,可以推动学生把理论文化知识应用到现实操作过程中,推动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认识茶文化具有的精髓,并且把茶文化中存在的和、静、怡与真的文化精神内涵,与自身的生命相融合,进而建立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们日后的就业路径,加强学生们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3.3 变革茶文化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任务密切联系,是真正实现教育目标与实现教学任务无法或缺的重要工具,亦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运用的有效方法,在指导与充分激发学生高效学习层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茶文化具有文化性、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特点,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对大学生全面理解茶文化具有的思维博大精深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应转变以往的教师教授,学生被迫听讲的满堂灌教育形式,而需要运用讲授式、探讨式、提问式以及自讲式等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不但能够获得相应知识,还可锻炼自己。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可运用多媒体教育向学生教授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间、学生相互间的沟通互动。比如,在教授到茶叶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说出几个茶叶名称,随后让学生们回答这部分茶是哪种茶叶,并需要阐述对应依据,随后根据这个问题,讲解茶叶的具体分类状况和具有的特点,根据学习的知识对教师提出的几个茶叶进行分类。如此,学生们即能够在疑惑中认真仔细学习茶叶的相关分类知识,进而增强了对茶叶类别与茶叶特点等多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能够真正做到学以实用。在每节新知识教授前,教师需要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让某几个同学回答,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够协助大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在课堂教育教学进程中,同样需要提出一部分与茶相关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及积极思考,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亦能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兴趣与自主性。此外,设置一部分单独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们利用空闲时间或者课外实践,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视频,并将此设置成讲课式的课件,运用课堂简短的时间让其自己讲课,随后要求学生相互间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如此不但能够培育学生们自主探寻知识的良好习惯,还能够锻炼其资料归纳整理、语言表述以及课件制作等多种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个院校设置茶文化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以及时代意义,不但能够丰富课程体制创建,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传播茶文化精神。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应始终保持我国文化具有的民族特色,并增强对茶文化以及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应真正实现素养教学,但并不是设置茶文化课程即能够做到的。需要利用当下互联网平台,将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将茶文化具有的素养教学功能,充分发挥茶文化具有的素养教学功能,为学校真正实现素养教育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智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