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2 06:43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茶文化心理健康

吉 力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

1 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教育是对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方式,而文化则是教育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从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产生的推进作用来看,茶文化作为一种贴近大学生文化心理的教育内容,不仅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而且也含有大量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思想与内涵。与此同时,相对于显性教育内容而言,依托茶文化所开展的隐性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行为等产生深刻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茶文化不仅可以在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够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成效。具体而言,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丰富资源。茶文化在我国社会,特别是在我国文人群体中备受推崇,这与我国茶文化所具有的修身价值呈现出了紧密关系。我国历代文人不仅对茶文化不吝赞美之词,而且经常以茶文化自比,以此彰显出自身对完美人格、道德品行的追求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自律自省精神。当然,这一过程也促使我国茶文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了更为深入的结合,许多具有修身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融入了我国茶文化体系当中。如儒释道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无论是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仁爱忠恕”的人际关系处理之道、“三省吾身”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还是道家“上善若水”的人格发展取向、“无为而治”的发展方式等,都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丰富资源,并推进课程教育以及大学生自主教育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佛家对自我解脱的追求和善恶有报的道德导向等,也都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形成中产生激励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需求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能够在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方面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开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如和合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这种文化包含着“天人合一”、“和为贵”以及“和而不同”等思想,这些思想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完善以及改革发挥推动作用。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促使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为关注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素养形成规律,从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征,并促使高校科学的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目标;“和为贵”的思想能够引导教育工作者对新时期的师生关系作出重新的认知,促使教育工作者更为重视与学生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和而不同”的思想则能够让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的认识到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素养发展中所具有的差异性,并以实现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素养发展需求的对接为出发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载体的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茶文化内涵作出深入的理解,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助力。

最后,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隐性教育所具有的优势。显性教育强调知识灌输、行为规范等,而隐性教育强调“润物无声”,依托具有渗透性的教育手段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价值观、思想、情感、态度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失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教育工作者更为重视依托课堂教学来开展知识灌输,并促使学生了解自身所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此过程中,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也重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模范作用,但是隐性教育手段的单一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视提升隐性教育所具有的地位。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则是推动隐性教育手段得以多元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挖掘茶文化所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基础之上,依托这些茶文化教育内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与大学生文化心理、学习兴趣以及信息需求之间的贴近性,进而在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群体在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从而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目标及其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实践当中,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识到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重视探索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融合路径,从而依托文化育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成效、充分挖掘与发挥茶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为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以及成长成才提供助力。

2.1 明确茶文化应用目标

在将茶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强化自身依托强化开展教育实践的意识,而且需要明确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标,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成效评价工作以及持续优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具体而言,茶文化渗透目标的确定,建立在学情分析以及客观教学条件基础之上。其中学情分析工作能够确保茶文化的渗透与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实现良好对接,而茶文化渗透工作与客观教学条件的适应,则以确保茶文化渗透工作能够得以有序的开展。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学情的动态性,并通过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素养发展、茶文化教育所具有的期待,并依据客观教学条件对茶文化渗透目标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茶文化渗透目标需要呈现出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特征,即依托茶文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持续发展,而且也需要解决大学生群体所普遍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教学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的挖掘茶文化所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2.2 开发茶文化教材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将茶文化作为一种辅助材料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也可以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需求开展茶文化教材开发工作,从而为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紧密融合奠定良好基础。茶文化教材的开发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如通过开发茶文化教材,可以提升茶文化教育工作所具有的系统性,促使大学生对茶文化作出深入的了解,从而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发展中的价值。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茶文化教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茶文化内容进行持续的完善,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能够确保茶文化教育呈现出常态性与延续性的特征。当然,茶文化教材开发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对高校教学资源的供给还是对教师的茶文化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茶文化教材开发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高校能够重视紧紧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目标以及各项细化要求,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而且也要求高校能够重视依托本土化的茶文化资源提升教材内容所具有的接近性与亲和力,并重视提升教材内容的体验性与实用性,从而有效推进茶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

2.3 茶文化渗透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茶文化的有效渗透需要建立在科学且多元化的茶文化渗透方法与渗透路径的基础之上。其中,依托茶文化教材开发推进茶文化的渗透,能够促使茶文化渗透工作呈现出更为专业、更为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依托以下方式推进茶文化渗透工作:首先,教育工作者在对茶文化作出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不仅有必要依托榜样示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需要采用茶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修身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使用茶文化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推进自身心理健康素养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茶文化发展历史、茶人精神以及茶文化中的修身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指导,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展现茶文化中“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引导学生掌握“三省吾身”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素养发展目标,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的能力;其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互联网等平台对茶文化进行呈现。这些教育载体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茶文化所具有的直观性,激发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自主了解茶文化、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径,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引导大学生群体做到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茶文化理论素养,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茶文化实践活动,从而在茶文化活动中促使学生对茶文化进行践行,进而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中的推进作用。

2.4 教师茶文化素养的提升

无论是茶文化教材的开发,还是依托茶文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都对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茶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校需要重视激发教学工作者所具有的学习意识,并依托培训体系提升教学工作者所具有的茶文化素养。具体而言,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学工作者自主了解茶文化、开展茶文化研究以及学习茶文化教育理论、汲取强化教育经验带来了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需要重视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以及教学考评机制,促使教学工作者能够产生提升自身茶文化素养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围绕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需求,构建起行之有效的茶文化培训体系。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视推进培训内容呈现出全面性特征,推进培训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并进一步强化培训成效评价工作。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邀请茶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等方式,提升茶文化教育所具有的专业性,弥补专职教师队伍在茶文化素养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中,对茶文化的应用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开发、渗透路径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师茶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贯彻文化育人理念,为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充分展现出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成效中的价值,进而为高校育人水平的提升以及育人工作的持续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茶文化心理健康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