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下的我国茶文化建设:基本要义、主要问题、建设路径

2020-12-22 06:43张先友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依法茶文化法治

张先友

(邵阳学院政法学院,湖南邵阳 420000)

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文化,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积淀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茶文化。进入新时代,茶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呈现出了许多新发展特点,并且遇到了新的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1 法治思维下我国茶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

法治思维是与人治思维相对的一种治理思维,它强调治理过程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强调法律程序的作用,强调法律规范的保障作用。法治思维下我国茶文化建设应是法律保护下的茶文化,是依法律规范、法律程序开发建设的茶文化,是法律规范保驾护航的茶文化。

第一,法治思维下我国茶文化建设具有法律规范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思维下我们所说的规矩,其实就是指法律法规,它为我国茶文化建设提供规则,使我国茶文化建设成为规则之建设。中国茶文化渊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在古代,人们把茶作为饮品,在饮茶之余建设了饮茶文化;人们把茶作为祭品,在祭祀过程中建设了茶祭祀文化;人们把茶作为饮食,并建设了茶饮食文化;人们在制茶、泡茶过程中又建设了“制茶工艺文化”、“泡茶”文化;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以茶会友,一些文人骚客以茶为题材,写下了不少茶诗、茶文、茶贴、茶画等,于是茶与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相结合,使我国茶文化建设内涵更为丰富、多彩。前人们留下的宝贵茶文化今天已成为中华传统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今天建设茶文化,首先就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这些优秀传统茶文化。例如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茶器等器物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以保护;对于制茶、泡茶工艺等无形文化可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对于在历史上形成的茶马古道上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加以保护等。只有在法律规范的保护下,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才能在传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法治思维下的我国茶文化建设具有法定程序性。法治为我国现代茶文化建设提供合理程序,使我国现代茶文化建设成为依程序建设的行为。现代茶文化建设应是在保护传统优秀茶文化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建设。现代茶文化建设加入了现代的科技元素,例如“互联网+茶文化”的发展,使茶文化的影响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现代茶文化建设加入现代的社会元素,例如“现代旅游+茶文化”的发展,使茶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茶农们收益致富。现代茶文化的种种创新型发展,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但这种发展必须应以不破坏环境、生态,不以破坏传统茶文化遗存为前提的发展。因此,现代茶文化的发展应是依法决策的发展,是依法定程序实施的发展。法律为现代茶文化发展设定发展方向,设定发展范围,设定发展程序,尤其是设定了发展的边界。

第三,法治思维下的我国茶文化建设具有建设实效性。法治能为我国茶文化建设提供规则、程序,使我国现代茶文化建设具有法律理性。法治思维下的茶文化建设一方面注重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对我国茶文化加以创新发展,能使这种发展更好服务于人们生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法治思维下的我国现代茶文化建设因富于理性而更具有权威,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现代茶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2 法治思维下我国茶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茶文化建设方面,人们依法保护涉茶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利用茶文化开发旅游观光、依法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由于中国有几千年封建人治的历史传统,人治思维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谛固,因此,在人治惯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茶文化建设仍存在诸多与法治思维相背离的现象。

第一,在茶文化建设中一些人缺乏法治意识,遇事找法、处事用法法治思维缺乏。一些人不遵守法律,甚至突破法律限制,对涉茶知产权保护缺乏法律敬畏性,肆意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人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后,不去主动找法、用法律手段解决,他们要么去托关系找领导解决,要么采取非常手段,例如越级上访、闹事或利用新媒体发贴造成舆论对政府施压等方式解决。一些人为一己私利,置法律法规规定如无物,假借发展“茶旅文化”之名,大搞“圈地运动”,严重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一些人为了自己私利,甚至铤而走险,不惜违反法律规定,做出假冒他人茶品牌、或盗用他人制茶、泡茶工艺等一系列侵犯他人权益的事。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涉茶文化产业时,不能依法、依程序决策,全凭经验或主观意志决定,有的甚至为一时的经济利益不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后果。

第二,茶文化建设主体法律知识欠缺,缺乏形成法治思维的知识基础。茶文化建设者主体中有法律背景的人不多,一些人既无法律学习背景,又不愿意认真补充法律知识,在些茶建设者甚至是法律“文盲”。诚然,一些茶文化爱好者在茶文化建设中确实有较高的专业修养,但在法律知识方面却甚是缺乏,有些茶文化爱好者甚至轻视法律,认为法律规范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妨碍了他们追求自由自在、怡然自乐的茶文化享受。一些茶文化建设者虽然掌握有一定有法律知识,但却是碎片化的半拉子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更不要说形成科学系统的法治思维了。

第三,茶文化建设主体依法建设茶文化的能力缺乏。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依法办事、依法行事是基本要求。但在现实的茶文化建设中,很多茶文化建设者并不具备依法建设茶文化的能力。一些茶文化建设者缺乏依法决策的能力,他们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发展茶文化、或在运用茶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决策中,不知找法律依据,不会找法律规定,不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定的实际涵义,因而在决策时要么犹豫不决,要么决策缺乏科学性。一些茶文化建设者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他们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他们遇事不会找法,更不知道找什么法,即使知道要依靠法律去维权,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他们既不懂法律运作的程序,也不知道具体维权的内容,结果囿于传统人治的习惯,他们遇事总喜欢托关系解决,所谓“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成为了他们处事的理念,这种做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3 法治思维下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的路径

法治思维下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需要立足我国茶文化建设的国情,运用法治方式在继承保护我国传统优秀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与茶文化建设相结合,依法发展“互联网+茶文化”,实现现代旅游业与茶文化发展的结合,依法发展“旅游业+茶文化”,充分发挥我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依法推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法治思维下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要依法保护好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成果。中国茶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中国茶文化,既表现为饮茶文化,也表现为祭祀文化,又表现为饮食文化,还表现为器物文化,当然也有工艺文化等。历代文人将这些茶文化形态与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相融合,使中国茶文化更加富于魅力。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弥足珍贵。从法律保护的维度看,制茶、泡茶等工艺属非特质文化遗产范畴,具有知识产权性质,适合于用知识产权法加以保护。我国茶文化中的一些历史遗存,例如在茶叶贩运过程中形成的茶马古道,古道上遗存的古建筑、桥梁、驿站、碑文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物,适合于文物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至于因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落则适用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上关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等等。

第二,法治思维下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依法做好我国茶文化创新发展的大文章。茶文化既有养身静心、提高修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有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人们收益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人们瞄准了茶文化这一颇受大家亲睐的文化中介,开始打起了“茶文化+”的各类文旅产品开发的主意。诚然,这种开发是现代社会人们创新性利用茶文化的重要举措,它对提高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治思维下,创新性开发利用茶文化要坚持依法开发,依程序开发的原则,特别是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发理念,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要在“茶文化”上动脑筋,开发出一系列与“茶”相联系的“茶文化”产品,让人们在享受茶文化的过程中增收至富。

第三,法治思维下,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更好地融入世界。中国茶文化有对外交流的历史传统,自古以来,中茶文化伴随着中国对外茶贸易的发展,曾对日本、韩国、欧洲国家、阿位伯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现时代,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茶文化作为我们对外交流的文化纽带,对加强中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交流中,我们仍应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以法治思维推进中外茶文化交流。“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我们须注意防范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了解外国的法律、风俗习惯,使我们在传播交流中国茶文化过程中,不与传入国的法律、规则、风俗习惯相冲突,而是要做到与传入中的文化有机融合,做到中国茶文化与传入国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此外,法律思维下中国茶贸易中还须防范交易的不公平性,防范交易中的侵权行为,用《商标法》等法律加强对交易中的假冒伪劣行为的打击,用《民法典法》合同篇的相关规范来规范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

4 结语

法治思维下,依法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依法加强我国茶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来说,仍任重而道远。因此,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在全社会推行尊法、学法、守法、依法教育,增加公民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依法茶文化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