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茶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研究

2020-12-22 06:43朱惠阳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具饮茶茶文化

朱惠阳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 437199)

16世纪,茶叶从我国传入西方国家,并以其独特的口味逐步成为西方主流的饮品。由于中西方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茶叶文化。为更好地提升中西方茶文化的沟通交流成效,促进茶叶贸易的健康发展,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商业洽谈之外,还需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通过茶叶翻译技巧的优化,消除东西方在茶叶消费方面存在的隔阂,为茶叶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路径。

1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概述

中西方茶叶文化差异的梳理,有助于翻译人员能够从物质、精神等层面,明确茶叶翻译的需求,从而增强茶叶翻译的灵活性,以确保茶叶翻译的国际化,为不同茶叶文化背景下,东西方消费人群的交流创造了可能。

1.1 中西方茶叶物质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茶叶物质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茶叶种类、饮茶场所等层面。具体来看,我国的茶叶涉及到绿茶、红茶、黑茶等六大不同的品类,其中绿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绿茶产量为177.28万吨,约占茶叶总产量的63.7%[1]。西方国家则不同,其对茶叶种类的偏好与国内有着显著不同,以英国为例,尤其地区特殊气候,消费者往往偏好红茶。在饮茶过程中,国内消费者喜欢用瓜子、水果、各色点心等与茶叶进行搭配,西方国家饮茶时所选择的点心,类型较为单一,往往以奶油、松饼等为主。饮茶的场所也有所不同,我国饮茶主要集中于茶楼、茶馆,而西方饮茶的场所则较为随意,追求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中西方对于茶具的选用也有所不同,例如我国茶具种类多元,造型也极富艺术性,陶土、瓷器、玻璃等材质,均被用于茶具制作之中,旨在通过不同的茶具,赋予茶叶不同的品味[2]。西方国家的茶具种类较少,不同国家之间差异也较为明显,例如英国偏好骨瓷茶具,俄罗斯则偏好银质茶具。物质文化层面的差异,要求在茶叶翻译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处理,以确保相关文化要素的全面呈现。

1.2 中西方茶叶精神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茶叶精神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茶时间、饮茶心态等方面。具体来看,我国的饮茶时间往往不受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尽管没有固定的饮茶仪式,但是往往对沏茶、敬茶等动作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在敬茶时,茶水不应当过满,当茶水喝到一般时,应答添水,以保证茶水浓度保持一致,不影响饮茶的口感。西方的饮茶时间相对而言较为固定,甚至形成了茶休的饮茶习惯。例如英国就有上午茶、下午茶的区别,上午茶往往在上午10点到10点半,下午茶往往在16点到17点。中国人饮茶强调对茶叶的品评,形成了“耳品”、“口品”、“心品”等“五品”体系,将会对茶叶自身品质的品评,而西方对于茶叶的品尝则注重饮茶时环境、礼仪的格调,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相对较低[3]。

2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茶叶翻译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茶叶翻译过程中,部分翻译人员没有能够准确把握中西方茶叶文化的差异,导致茶叶专有名词、茶叶功效的翻译存在短板,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茶叶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阻碍作用。

2.1 茶叶名称翻译不规范

茶叶起源于我国,在长时间的中茶、饮茶的过程中,茶叶的类型日益多元,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饮茶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茶叶命名的混乱。例如对于茶叶命名可以根据其原产地进行,也可以根据其品种命名,还可以着眼于其发酵方式命名。例如西湖龙井、四川蒙顶甘露、信阳毛尖均以茶叶的产地命名;春茶、夏茶则以季节命名;红茶、绿茶、黑茶则以发酵方式命名。这种命名特点,对于国内消费人员而言,由于接受长期的熏陶,区分能力较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进行茶叶的选择。但是这种多元化的茶叶名称,对于翻译人员而言,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引发茶叶名称翻译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我国较为著名的大红袍,其翻译过程中出了Dahongpao Tea、RobeTe,这些不同的翻译名称,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对于西方消费者、相关贸易企业产生一定的困惑感,影响了正常的采购、消费流程。

2.2 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创设了路径,为提升翻译成效,翻译人员往往需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翻译技巧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以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受众的心理特点、目标对象的社会风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翻译人员在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对词汇、句式的精准转述,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翻译效果的下降,甚至引发对标对象的反感度。以西湖龙井的翻译为例,翻译人员直接将其翻译为Dragon well,在东方文化背景下,龙象征着吉祥的寓意,但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龙象征着邪恶、贪婪,这种方式往往给西方消费者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了茶叶文化的交流以及茶叶产品的销售[4]。因此在茶叶翻译过程中,应当着眼于中西方文化认知层面的不同,结合茶叶的特点,对翻译技巧作出调整,利于longjing Tea这种翻译方式,既能够突出茶叶的类型,熟悉茶叶信息的共享,又符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与民风习俗。

2.3 翻译技巧不够灵活

考虑到茶叶的原产地在我国,西方消费者对于茶叶种类的熟悉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在开展茶叶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采用音译的方式,以提升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接纳程度。但是这种单一的茶叶翻译方式,无法对茶叶的功效进行全面的阐释,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影响了消费者对于茶叶种类、功效的掌握水平,影响了中西方茶叶文化的正常交流,对于茶叶生产、销售等贸易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负面作用。例如在我国茶叶体系中,根据发酵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熟茶、生茶等类别,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简单地翻译成ripe and raw,对西方消费者会产生一定的歧义,对于后续的选购产生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在茶叶翻译过程中,应当做好翻译技巧的创新与优化工作,逐步构建起灵活的翻译机制,确保茶叶翻译的有序进行,确保消费群体掌握茶叶的名称、功效。

3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茶叶翻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茶叶翻译技巧的提升,要求翻译人员正确认识东西方茶文化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不同,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对翻译技巧的针对性优化,在解决目前茶叶翻译存在问题的同时,构建起完备的茶叶翻译机制,有效包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提升茶叶翻译的有效性。

3.1 积极转变茶叶翻译思路

为确保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的茶叶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茶叶翻译技巧,调整茶叶翻译方法。翻译人员需要立足于实际,明确茶叶翻译存在问题,结合过往翻译工作的有益经验,从东西方茶文化在饮茶种类、饮茶时间、饮茶心态等方面的差异,根据饮茶文化的不同,统筹考量西方国家在文化风俗、消费心理相关层面的特殊性,对茶叶翻译思路做出优化调整,使得茶叶翻译工作更好地满足茶叶文化背景,促进茶叶文化交流、茶叶销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有必要对茶叶名称、沏泡方法、茶叶功效等信息,以更为直接地方式呈现出来,同时确保翻译内容的表达方式,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规避西方文化的禁忌[5]。

3.2 做好茶叶专有词汇翻译

考虑到我国茶叶种类较多,沏泡方法多元,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传递中国茶道文化。翻译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做好茶叶专有词汇的翻译工作,例如在茶叶种类翻译环节,翻译人员应当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以及过往翻译规则,在此基础上,对翻译技巧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例如对红茶、绿茶、白茶等茶叶专有名称的翻译环节,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框架,在尊重过往翻译习惯的基础上,对专有茶叶词汇做出翻译,确保专有名词的翻译,既能够传达专有名词的特殊含义,又减少错误认知,以提升茶叶翻译的吸引力以及辨识度。例如熟茶、生茶专有词汇翻译过程中,使用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等翻译方式,可以便于消费者了解两种茶叶之间的区别,对于茶叶的购买有着极大的指向作用。

3.3 建立起科学的翻译机制

在茶叶文化翻译技巧创新优化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当着眼于中西方茶文化的区别,立足西方文化习惯,采用通俗、易懂的翻译方式,科学全面地进行茶叶翻译工作。例如在东方茶文化之中,茶代表着茶具、茶道,西方茶文化中,茶代表着茶会、茶点,这种文化层面的差异性,要求翻译人员从实际出发,采用直译法、音译法以及写意法等,确保茶叶翻译的顺利进行。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对于绿茶的翻译,由于西方文化中,绿色代表着活力,可以采用直译法,翻译为Green Tea,对于地区性茶叶品种,考虑到茶叶品牌打造的需要,可以采用音译法,例如信阳毛尖,可以直接翻译为Xingyang Maojian Tea,增强茶叶的辨识度。写意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式,通过有效的变通,做出必要的增删,以提升翻译成效,例如对于铁观音的翻译,考虑到观音Buddha,是宗教文化,西方消费群体也较为认可,而铁与Tea存在谐音关系,可以在铁观音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写意翻译的方式,译制为Tea Buddha,通过翻译方式,增加茶叶的文化内涵,也保证了茶叶翻译的准确性

4 结语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认知,文章以茶叶翻译技巧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翻译技巧的提升与优化,在茶文化差异的前提下,促进茶叶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为茶叶贸易的进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茶具饮茶茶文化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品雅茶具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冯可宾买茶具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