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英诗歌看两国茶文化的共识

2020-12-22 06:43王建光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茶叶

宋 丹,王建光

(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它糅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众派思想;英国茶文化源自中国,兴起于王室贵族的社交活动。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它们都蕴含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尽管存在差异,然而作为一种世界饮品,中英两国的茶文化也存在很多共识。

1 中英两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有“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一说。茶文化始于两晋南北朝,繁盛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一书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明清时期起茶叶已经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之地,这是茶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目前,茶楼已经成为了休闲、商业谈判和陶养情操的重要场所。数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种茶、采茶、制茶、泡茶文化。

英国茶文化源自中国,始于17世纪30年代,60年代,饮茶成为宫廷贵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发展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英国在殖民地印度发现大量野茶树,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经过数百年的沉淀积累,英国茶文化已经形成了早茶、奶茶、茶歇和晚茶等形式优雅、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古往今来,纵观两国诗坛,多少文人墨客以茶为载体,描写茶的意境之美,尽管它们形式、内容、意境各一,却都赋予了茶叶质朴醇厚的人格品质,抒发了他们对茶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无限向往。

2 对茶叶神奇功效的共同认知

被友人戏称为“别茶人”的诗魔白居易在《和杨同州寒食坑会》中写道“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在本诗中,白居易将茶作解酒之用,点出了茶叶的妙用;元稹在《一字至七字诗茶》中说“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在这里他点出了茶道的最高境界,饮茶不仅使人精神饱满,而且有助醒酒,与白居易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处;茶中亚圣卢仝在《七碗茶歌》中全面具体地将茶的功效娓娓道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从解渴润喉之功效到消除孤独烦闷之依托,从才思枯竭,搜寻新的学问到豁然开朗,超凡脱俗,羽化成仙。全诗将喝茶提到了一种非凡的精神境界,可以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反观英国诗坛,无论是清晨的一杯早茶,还是午后提神的下午茶,都给诗人们带来了创作的灵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埃德蒙·沃勒于1663年最早将茶引入诗歌当中,在其代表作《论茶》(又称为《饮茶皇后之歌》)中,他说“月神有月桂兮,爱神则为桃金娘;卓越彼二木兮,我后允嘉茶为为藏。启厥路以向日出之乐土兮,宝藏信若吾人之所是;赖彼勇毅之国民兮,吾奉众后之圣,获众卉之王。诗思之友使我若神助兮,曷彼侵轶疾之诞妄;美绿灵府之淡静兮,宜祝我后之万寿无疆!”

这首诗是他写给凯瑟琳王后25岁生日的祝寿诗,也被誉为西方国家的第一首茶诗。这首诗作诞生之际,恰逢中国茶叶在英伦风靡之际。诗歌运用类比的手法,称希腊女神比不过王后,花草树木比不过茶叶,希望王后经常饮茶,永葆青春。在诗歌一开头,诗人就点出了茶树神奇圣洁之美,即使月桂树和桃金娘也无法与其媲美。月桂树是希腊神话的神树,古希腊的时候,只有皇帝和奥林匹克冠军才有资格佩戴月桂树编成的头冠,是荣誉的象徵;而桃金娘是一种绿叶红花或白花的草本植物,传说是献给爱神的。诗人将茶树与月桂树和桃金娘相提并论,可谓赋予茶树极高的评价。其后,诗人又将茶叶标榜为众卉之王和诗思之友点出其地位,为其功效“若神助兮”和常饮“万寿无疆”做铺垫。这首诗使中国茶文化饮誉西方。

第二位以茶为主题的作者是英国桂冠诗人纳厄姆·泰勒。他在1700年发表了《灵丹妙药:茶诗两篇》。在第一篇中,作者介绍了中国茶叶的种植和发展,而在第二篇中以茶拟神,不遗余力地歌颂了茶叶的功效——既是健康之饮,也是灵魂之饮,表现出作者对中国茶叶的喜爱之情和对茶文化的倾慕之意。亚历山大·波蒲认为饮茶是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感受,“饮茶可以让人作深切长久的思考”。而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则通过《茶是可人儿,万灵丹》一诗简单明了地赞美了茶叶的功效。写出了人处在寒冷时茶叶为之温暖;在激愤时,茶叶为之安定;在沮丧时,茶叶为之开怀,在疲惫时,茶叶为之抚慰。短短几句诗句,写出了首相在各种情绪下的品茶体验,也道出了茶道与生活之道。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言:“茶是为了友谊而存在世间的,最好的茶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间,我们到处找茶品茗,就是渴望着与知味的人对饮。”生活好比一杯茶,“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的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英国茶文化,两国的诗人们都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他们对于茶叶的热爱,不仅写出了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更赋予了茶叶思想和精神上的要求,茶叶不仅能满足人们味蕾的需求,更被赋予了独特的处世态度和生活准则。诗人将其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对茶汤味道的共同认知

制茶是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按照制茶的过程,中国茶叶大体可分为绿茶,如闻名遐迩的龙井茶、碧螺春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茶以及信阳毛尖茶等;红茶,如大名鼎鼎的祁红、滇红、英红;黑茶,如赫赫有名的云南普洱茶,湖北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药茶和花茶等。英国受地理位置所限,无法产茶,主要从中国、印度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引进茶种,且英国地理位置偏北,气候阴冷。相较于清新淡雅的绿茶,英国人更钟情于色泽厚重的红茶。因此英国茶种类大体分红茶、药茶和水果茶。

不同的茶叶,口感不同,但却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人胡秉言在《茶》中写道,茗嫩,一枪,铜壶水,煮三江,紫砂瓷素,仙琼玉浆,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古往今来,大江东去,朝代更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一缕茶香永留存。余秋雨先生在《两方茶语》中言道“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即便不说陆羽的《茶经》,从一般诗文中总能频频嗅到茶香。”花之美美于外而茶之香香于内。

英国诗歌中的代表作《鲁里之流》则全面阐释了茶叶的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品种的韵味和风情。“茶叶本多色,何舌犹能穷?熙春与武夷,此绿彼又红;松萝与工夫,白毫和小种,薰花真芳馥,麻珠更稠浓”。在本诗中,作者罗列了不同的茶叶品类,无论是红茶的馥郁、鲜甜,还是绿茶的鲜嫩、清香,仅有一条舌头,又怎能品尽香茗呢?

琼浆玉液,麻珠稠浓,无论是中国诗人的含蓄抒情,还是英国诗人的热情直白,他们都将无尽的赞美赋予了茶汤的味道。而茶叶作为沟通贸易和桥梁的纽带,必将促进两国文化的交融,茶香飘过,溢满民间。

4 对以茶待客的共同认知

中国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民最传统、最常见的礼节,这种习俗从古流传至今。如南宋诗人杜耒的七言绝句《寒夜》中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友情诗,在寒冷的深夜,客人到访,主人点火烧茶,以热茶驱寒,品茗夜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回味无穷;唐朝诗人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以茶代酒,聚首畅谈,洗净尘心,浑然忘我。俗念全消,茶兴更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菊生访宿》中写道:“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以茶待客的习俗。在当代,每逢佳节客人到访之际,主人都会泡上一壶好茶,准备好糖果、甜食,殷勤待客。

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文化与自身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例如在饮茶时,人们更偏好添加牛奶、糖和柠檬等。英式下午茶风靡全球,家庭下午茶时,女主人会精心准备茶点款待亲朋好友,展现出自己的良好教养和高雅礼仪;工作下午茶时,人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增进感情。在英国的公共娱乐场所里,都会供应袋装红茶和花茶以及一些小甜点。由此可见,饮茶在英国已经深入人心。这也从侧面展示了这个民族对茶叶的热爱和浪漫的情怀。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在诗歌中描写情人们等待喝茶的情景,“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声中等待茶冷凉。”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蒲曾作诗描述当时社会的饮茶情景“佛坛上银灯发着光,赤色炎焰正烧得辉煌,银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中国瓷器里热气如潮荡漾,陡然的充满了雅味芳香,这美好的茶话会真闹忙”。

由此可见,茶叶作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载体不分国界,无论是中国“天人合一”的茶文化,还是英国“格调高尚”的茶文化,两者碰撞产生的火花,都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5 对借茶抒情的共同认知

茶叶伴随着两国人民走过了漫长之路,它得到了历代诗人们的赞颂与讴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借茶喻志,以茶言人,用茶的质朴洗涤人的灵魂,赋予茶叶极高的赞赏。北宋诗人苏轼深谙茶道,他在《西江月》词云:“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将茶汤与佳人相媲美,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写的淋漓尽致。白居易在《食后》中言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淡泊情趣以及处世之道,悠闲中透露懒散,逆境中透露坚韧。白居易在品茶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英国大诗人雪莱将茶称为“中国之泪水”,在《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一诗中写道“药师医士任狺狺,痛饮狂酣我自吞,饮死举尸归净土,殉茶第一是吾身”。诗人对茶的热爱已达到舍生取茶,至死方休的程度,可谓西方茶痴第一人。英国桂冠诗人考莱·西伯说:“茶,你是那样平和、贤明和高雅;你清淡雅致的香味,使我的生命获得愉快;你真使我为之倾倒。”

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茶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爱戴,人们对茶叶的热爱也与日俱增。人们因爱茶而写茶,因爱茶而颂茶,因茶而结缘,因茶而品鉴人生。茶叶赋予人们自信,茶叶也给人们带来平和的心态。中西方茶文化不断融合和渗透,必将不断丰富茶文化自身的内涵和底蕴,推动两国文化持续健康的交流和发展。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香喷喷的茶叶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