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翻译

2020-12-22 06:43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茶叶

郭 敏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引言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发于神农,兴于唐代,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茶艺,茶道以及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产业都在蓬勃发展,这使得茶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和热爱,除此之外,茶叶在17世纪进入欧洲,在18世纪开始风靡,荷兰、英国、法国以及丹麦、瑞点等众多国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茶文化,因此在中西文化中有很多有关于“茶”的交集之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了文化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研究“茶”文化的同时,研究中西茶文化的异同,建立横向的文化联通思维,同时集合我国纵向的茶文化历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中国茶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1 茶文化内涵研究

1.1 广义的茶文化内涵丰富,包括与茶有关的茶艺、茶道、茶精神等等,茶文化源于中国,后经由英国传入西方国家,世界范围内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喜欢喝茶,热爱喝茶,在这些不同的国家中,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的茶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各具特色。比如,中国人民钟爱绿茶,而英国人则钟爱红茶;中国人品茶就是品尝茶叶本身的味道,而英国人则将牛奶、糖与红茶混合共饮;中国人饮茶多在茶余饭后,兴之所致,而英国人一般会有规定的时间饮茶,比如定期开展茶会,每天有上午茶和下午茶等等。这些都是广义范围内茶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与内涵的茶文化,共同形成了广义的茶文化定义,推动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1.2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单独某一个国家内部的茶文化内涵,国家不同,茶文化所富有的内涵也有所区别,但是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茶文化,其最初的发源地都是中国,因此本文狭义茶文化方面的内涵研究,仅以中国茶文化为例,茶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产物,追溯其茶文化的渊源,其最早出现在上古神农时期,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在唐朝开始大规模兴起,紧接着在宋朝极为兴盛。中国茶也种植地域众多,结合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与文化精髓,可谓文化领域的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内涵是中国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合儒家、道家以及佛学等领域文化领域的精髓,以沏茶、赏茶、闻茶、品茶等习惯所展示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现象,重理解,讲修养。在社会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并展现了极为强大的包容性,各民族的风俗与生活习惯等不断融入茶文化中,进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中国茶文化。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单纯的种茶、饮茶不能够代表茶文化的形成,它们只是为茶文化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种茶、饮茶的过程中不断的融入文化内涵才能够形成茶文化系统,从我国古代著作《茶经》对唐代以及在唐代之前的茶叶生产与饮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这些描写中,人们能够更加深入了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同时该著作中也对茶文化中所蕴藏茶道精神进行了阐述,我国古代文人对茶非常关注,在生活中注重精神享受,在茶具,饮茶方面都十分讲究,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众多门派的思想,茶作为一种具有要用的饮品,在蕴含了丰富中国文化的同时,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 “茶”文化翻译简析

基于以上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对与其相关的内涵翻译进行几点研究。

2.1 从中国茶文化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茶文化发于神农,最早的野生茶树在中国被发现,经过不断的研究,华夏子孙对于“茶”的功效非常了解,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在我国依旧蓬勃发展,并且呈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而在整个发展历程中,“茶”的翻译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实际上中国人民直至今日对于“吃茶”还是有所了解的,通过媒体对茶文化历史的传播以及一些古代电视剧中都可以听到“吃茶”这样的说法,“吃茶”的历史起于春秋,在这个时候人们习惯于将新鲜的茶叶用作饭菜,“吃茶”也因此得名。而“饮茶”则是起于西汉,在这个阶段,人们饮茶的方式、方法不断出现变化,也开始越来越丰富,同时在品茶过程中对于茶品的颜色、味道、形式等等也都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研究,被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至此茶文化的雏形得以形成。

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是在唐宋两代,最早人们对这种可以饮用的植物以“荼”为代名,在唐代我国陆羽书写了以茶叶研究内容的专著——《茶经》,这部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记录的专著。在这部书中,各种茶叶的名称被细分和考证,将其中意思不明的名字去掉,将这些茶叶的名字进行了统一命名,具体来说分为五个方面: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a),三曰蔎(she),四曰茗,五曰荈(chuan)。这是第一次对茶叶的名称进行系统化的区分和确认。茶叶在唐代兴起,到了中唐时期,茶叶已经非常普及,我国有一句古语这样说“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从这句话中就可以感受到茶之于人们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与粮食有着相同的地位。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对于“茶”认识(也可以理解为翻译),更加科学和深刻,对茶树本质进行了明确,它是木本植物,并不属于草本,也是因为如此将“荼”中的“禾”改为“木”,“荼”也因此变成了“茶”。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且在品饮中,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也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

2.2从世界范围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翻译,“茶”在中国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18世纪的中后叶传入英国,这个时期茶叶在欧洲几个国家中兴起,并不断普及,最终成为了风靡欧洲的绿色饮品,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茶文化系统。也因为如此,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茶”的词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语境中这些词汇的翻译也不同。英语的“tea”,就是中国的“茶”,它属于汉语借词,不仅如此,世界范围内,各种语言中的“茶”都源于汉语语言,基本都是从中国广东、福建一带的“茶”方言经过音译转变而来的。将茶叶带入欧洲的是葡萄牙人,同时他们也将“cha”这个词汇带入了欧洲,欧洲国家第一次记录“cha”就是1559年的葡萄牙语言中,虽然茶文化在西方的普及和发展与英国不可分割,但是英国真正意义上开始出现“茶”的记录,要比葡萄牙晚42年,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英语语言中的“茶”是“tea”这个词,“tea”历经了拼法上的多次变革,最初在《牛津英语大辞典》中对于Tea的第一次记载出现在1601年,而中国拼法上的“cha”与“tea”之间并没有联系,并且拼写与语言上存在巨大区别。英语词汇中的“tea”起源于厦门方言的“tei”,厦门作为茶叶的主要处境口岸,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7世纪与18世纪之间,厦门与荷兰的茶叶贸易非常繁荣,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茶叶以及与茶相关的词汇被传入了欧洲,之后传入英国,开始的时候“tea”被读为[t'ei],进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之后,最终变为[ti:]。也就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英语词汇“tea”。

2.3 针对茶文化相关的“tea”的英语词简要举例分析,在英语语言中,与中国茶叶有关的茶名翻译有三种方法:

2.3.1 音译的茶名

我国茶品众多,其中不乏世界名茶,如果使用拼音翻译的方式进行翻译,比如:龙井,翻译过来便是longjing;黄毛峰翻译过来便是huang mao feng。如果从方言的角度进行翻译,比如武夷茶,翻译过来为bohea;功夫茶,翻译过来为congou等。

2.3.2 意译的茶名

对茶的翻译还包括意译的方法,比如:红茶,翻译过来是black tea;中国珠茶,翻译过来为gun-power tea等。

2.3.3 音译加意译的茶名

一些英语短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将tea的原本意思保留下来,直接翻译为“茶”,比如:tea party,意思就是茶会。还有一些短语中的tea意思有所引申,或者进行了拓展,比如:tea basket,被翻译为午餐食品、tea cake,则是小甜饼的意思。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可以发现,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它早已跨越了种族,走向了世界,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占据这不可取代的地位。英国的茶文化在西方国家中最具代表性,其余中国茶文化之间既有融合又有不同,这些茶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缔造了“茶”的辉煌历史。

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存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以茶文化为媒介,西方各国家也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起源以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中“茶”文化的翻译进行了浅谈,旨在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世界与中华民族的联系以及文化上的交流。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香喷喷的茶叶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