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陶家湖片区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示范

2020-12-22 07:21任智强王前涛韩玉江刘晓娜史明会
湖北植保 2020年6期
关键词:杀虫示范区化肥

任智强 王前涛 韩玉江 刘晓娜 史明会

(1.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宜昌 443000;2.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宜昌 443200)

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是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和地表水污染的原因之一[1],为切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重点河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2019 年,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宜昌面积最大湖泊湿地--陶家湖,以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水稻为例,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示范工作。示范区内应用农药减量增效和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达到了农药化肥减量、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示范情况

1.1 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设在陶家湖上游汇水流域的枝江市问安镇代家店村,示范水稻品种为荃优华占,核心示范面积13.33 hm2。

1.2 主推技术

集成应用农药减量增效和化肥减量增效组合配套技术,控制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投入,减少流失量,提高利用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生物防治、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肥后移。

1.3 供试材料

35%苄嘧磺隆·乙草胺FG(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井冈霉素WP(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SC(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80 亿孢子/mL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OD(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性诱捕器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稻螟赤眼蜂(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5-5有机无机复合肥(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4 技术实施

4 月10 日-13 日每667m2施有机无机复合肥50kg作底肥;5月5日田埂种植香根草和野菊花,每2hm2安装1台杀虫灯;5月18日-5月20日水稻秧苗大田移栽;5 月28 日每667m2施35%苄嘧磺隆·乙草胺WP 25g 除草;6 月20 日每667m2追施尿素6.5kg;6月25日大田安插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释放赤眼蜂,每667m2安插1个诱捕器,释放赤眼蜂5 万头;7 月11 日第一次用药,每667m2施井冈霉素50g+短稳杆菌100g+绿僵菌100g,10d 后调查防效;8 月12 日第二次用药,每667m2施井冈霉素50g+短稳杆菌100g+绿僵菌100g,10d 后调查防效;9 月20 日现场抽样测产,根据稻谷鲜重、水分含量和杂质含量,按稻谷标准水杂含量13.5%折算每667m2产量。

2 示范效果

2.1 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

示范区应用综合防控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化学农药用量减少明显,减幅为86.63%。田埂花草丛生,寄生蜂、蜻蜓等天敌较多,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虫害中等至偏轻发生,防控效果与常规化学农药相当,防效均达到90%以上,水稻主要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2.2 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

示范区以有机无机肥作底肥来代替部分化肥,同时适当增加水稻中后期氮肥追施比例,经测算氮磷钾总养分(折量)为12.99 kg/667m2,比常规施肥(14.53 kg/667m2)减少1.54 kg/667m2,减幅10.6%。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水稻整个生育期内整体长势均匀,生长良好。

表1 水稻种植投入成本概算

表2 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投入产出对照

2.3 实现了增产增收

与常规管理田块相比,示范区每667m2药剂成本减少41.67%,其他防控投入增加,水稻种植总投入成本增加13.77%,主要是因为理化防治杀虫灯一次投入较大(表1),每667m2水稻增产6.26%,按照优质优价收购平均每公斤加价0.2元,每667m2增加纯收益120.7 元,示范区总体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收益(表2)。

3 结论与讨论

宜昌市水稻种植面积8 万多hm2,主要有15条河流11个湖泊,在环陶家湖片区开展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示范,对开展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重点河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用肥及绿色生产、促进作物及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看,农户更倾向于采纳低成本、高收益、经营风险小、可节约各类投入要素的生产方式与技术[2,3],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不降低,甚至提升水稻产量[4],但绿色防控技术资金成本较高[5]、操作要求严格及技术实践风险较大[6]等因素,导致部分农户不愿意采用,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种植收益,满足减量、增效、稳产、安全的技术目标,综合效益明显优于常规种植管理。表面上看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采购杀虫灯等设备一次性投入较高,但以使用寿命和防控面积来综合计算,杀虫灯每667m2平均每年的投入成本将大大降低[7],因此从长远看种植总投入成本与常规管理基本相当甚至更低。生物防治的使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只要加强技术培训,运用好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控措施[8],就能够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技术操作达不到要求的农户,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来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总体来说,水稻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值得不同水稻生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鉴于生产面积小、生产能力弱的稻农对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持谨慎态度,“零星单打独用”会导致绿色生产效果不明显,打消农户使用积极性[9],建议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带动小农户,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的集中连片区域实施,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优势和作用。

猜你喜欢
杀虫示范区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