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嘧菌酯SC的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2020-12-22 07:21赵利民
湖北植保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丙嘧菌条锈病

赵利民 郝 瑞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郑州 450002)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大区间典型远程气传流行性的主要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大的特点;该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及叶鞘,一旦气候适宜,菌源适量,此病常会在全国大范围流行,并造成严重的损失[1-3]。笔者在2019-2020年在河南省汝南县开展小麦条锈病的药效试验,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汝南县,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一致、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小麦主要病害常年发生。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pH值6.7,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1.32%。前茬作物为花生,10 月12 日进行整地,整地时施N-P2O5-K2O 含量均为15%的“鲁西牌”三元复合肥5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然后用拖拉机犁地、耙平。10月16日用大型播种机播种,播种量11 kg/667m2,品种为“中麦578”。2 月16 日返青前,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进行了化学除草,示范区施药前没有使用过其它杀菌剂。

1.2 试验设计

280 g/L 环丙·嘧菌酯SC 由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当地常规用药对照药剂为12.5%烯唑醇WP(当地市场购买)。试验共设4个处理,具体设计见表1。试验不设重复,小区从南到北随机排列,东西长66.7 m,南北宽10.0 m,空白对照区宽5.0 m。

表1 试验设计

1.3 施药方法

4月12日14:30-16:20施第一遍药,此时小麦条锈病叶率达3%;7 d 后,即4 月20 日14:40-16:30施第二遍药。施药区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洒药液量30 kg/667m2,喷雾时均匀周到。施药前在该小区两边分别拉上尼龙绳,以免施药过界。空白对照区仅喷清水,田间管理同试验区。

1.4 调查统计

1.4.1 调查时期和方法

4月12日施药的当天上午,对药前条锈病病情基数进行调查,每个小区随机取5 点,每点20株,记录病叶率和严重度,并按标准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记录到调查表内;按照方案要求,末次施药后7 d、14 d 调查各处理的条锈病病情,即4月27日、5月4日又分别对各处理区内条锈病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每个小区仍按照随机5 点取样法,每点20株,分别调查病叶率和严重度,并根据病害情况进行分级,计算出各自的病情指数,然后计算出防效,填入到记录表中。

小麦条锈病分级标准:

0级 无病;

1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25%;

5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

7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75%;

9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76%以上。

5 月4 日对各处理区兼治防效调查,各处理区没有发生小麦赤霉病,5月22日测产调查时才发现赤霉病零星发病。通过随机5 点取样,每点调查100 穗,共500 穗,根据发病轻重,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然后计算兼治防效。

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

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1.4.2 产量调查

5 月22 日,在小麦收获前取样,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 个点,每点取1m2,调查穗数,然后计算每667m2平均穗数;每点连续取40 个穗共200 穗作为考种材料,在室内每处理取50 穗,调查各处理区内所取样本的平均穗粒数,再把各处理区剩余穗脱粒晒干后称量千粒重,然后根据对应小区记载穗粒数、千粒重,计算出理论产量,与对照相比计算增产率。

理论产量(kg/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0.85

2 结果与分析

2.1 条锈病防治效果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结果见表2。处理1药后7 d 对条锈病防效达79.8%,药后14 d 防效达93.4%;处理2药后7 d对条锈病防效达88.4%,药后14 d 防效达96.9%。可见用量越大,防效相对越高。处理3 对照药剂在药后7 d 对条锈病的防效为78.9%,与处理1的防效相近,14 d后防效为89.7%,低于供试产品的两个处理的防效,说明供试产品对条锈病有较好防效,持效性优于当地常规用药。

表2 环丙·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统计

2.2 赤霉病防治效果

2020 年的小麦赤霉病总体发病较轻,药后30 d 调查,处理1、处理2 对赤霉病的兼治防效分别为82.1%、89.3%,显著优于当地常规药剂的防效78.6%(表3)。

表3 环丙·嘧菌酯SC兼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统计

2.3 测产结果

根据收获期调查结果可知(表4),处理1、处理2 的增产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处理3(对照药剂),折合产量分别为522.84 kg/667m2、537.39 kg/667m2,较空白对照增产率分别为15.5%、18.7%,均高于对照药剂的产量515.72 kg/667m2和增产率13.9%。

表4 不同处理的小麦测产结果

3 小结

供试药剂280 g/L 环丙·嘧菌酯SC 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对作物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对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且持效期较长,后期防效在90%以上,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防效均优于当地常规药剂。

供试药剂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并有效提高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促进小麦增产,增产率在15.5%~18.7%,优于当地常规用药。

供试药剂280 g/L 环丙·嘧菌酯SC 在试验中表现优异,适用于河南省小麦条锈病防治,建议用量为20~30 g/667m2;在小麦条锈病发生较轻时用20 g/667m2,发生较重时用30 g/667m2。

猜你喜欢
环丙嘧菌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自拟化痰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二甲双胍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用效果观察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