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确立革命信仰的心路历程

2020-12-23 09:29于斌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何叔衡夏明翰陈云

★ 于斌

夏明翰故居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夏明翰誓死捍卫信仰的铮铮哲言。出生于封建官僚之家的他,为何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如此坚定?因为他对革命信仰的确立经历了在启蒙教育中孕育、在时局纷乱中渴求、在良师指引下前进、在真学中真信、在真懂中真行的历程。

受母亲启蒙教育萌发救亡图存志向

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原清翰林院编修、民国第三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国史馆秘书陈嘉言的大女儿。她能文善诗,经常给孩子们讲授历史故事。

有一天,陈云凤坐在书房的窗台边放声朗读屈原的《橘颂》,年幼的夏明翰闻声走到母亲身边,好奇地问东问西。陈云凤于是向儿子详细讲述爱国诗人屈原刚正不阿、以身殉国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夏明翰越听越入迷,听到屈原投江而死时不禁泪流满面。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您教我读屈原的诗歌吧。我也要像屈原那样做一个忧国忧民的好人。”陈云凤听了儿子的恳求,非常高兴和欣慰。她耐心给夏明翰讲解《橘颂》,后来将屈原的其他诗歌也逐一地讲授给儿子听。讲完屈原的作品,陈云凤又给夏明翰讲解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爱国诗词名篇。幼小的夏明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十分敬仰。

当时,西方列强入侵,国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陈云凤虽为女子,但心中对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耀武扬威的行径非常愤慨。起初,年幼的夏明翰不能体会遭受外敌欺凌的切肤之痛。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以及母亲的教导,夏明翰对“同光后,宣统弱;我中国,地日削”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8岁那年,夏明翰随母亲乘坐一艘外国轮船从武汉到九江。船上的外国人对中国人任意叱责。和夏明翰母子同舱的一位乘客因为没有把行李放到床下就被外国人恶言谩骂,且其行李被外国人用脚粗暴踢开。陈云凤见此情景非常生气。她强压着心中的愤懑,站在栏杆边望着滔滔江水出神。夏明翰随着母亲也朝江边望去,先见一艘冒着浓烟、挂着太阳旗的军舰从江面冲过,江面上的小船急忙躲闪,唯恐被撞翻。不一会儿,一艘挂着米字旗的货轮又开过来,腾起一道道混浊的波浪,来不及避让的小船被波浪冲得东摇西晃。夏明翰对外国舰船如此横冲直撞感到气愤和惊讶,连忙向母亲问其原因。陈云凤语气低沉地指出,正是这些列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才会如此蛮横无理。母亲的话和眼前的场景让夏明翰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升腾。他有感而发地吟出“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耍威风……” 由于接下来一句没想好,便托着下巴思索。陈云凤对儿子触景生情作诗感到十分欣慰,蹲下身子慢慢地和夏明翰一起对刚刚吟出的3句诗进行分析。在母亲的指导下,夏明翰吟出诗的结尾“国耻恨难消”。

观底层百姓贫苦,悲悯天下苍生情

夏明翰虽出生在大户人家,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品性善良。他的身上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对家里的佣人非常体谅和同情。夏明翰小时候,夏家的孩子每天晚上都会被召集到厅堂读书习字。夏明翰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从不将纸屑随意扔到地上,而在座位底下用绳子挂着一个小竹篓,把纸屑之类的垃圾都扔在篓子里。当念书习字完毕后,他就提着竹篓将纸屑等倒在垃圾堆里。有个堂妹认为厅堂反正有佣人打扫,对夏明翰此举表现出不屑和感到不解,夏明翰一字一句地回答:“纸屑是我们自己丢的,为什么要人家打扫呢?” 在10多岁的时候,夏明翰有一次正坐在后院读诗,见一位年龄偏大的女佣挑着一担水上气不接下气地走过来,他立即上前接过女佣的扁担,挑起水往厨房走去。恰逢祖父前来检查其读诗的情况,斥责其干下人的活,夏明翰当即进行了反驳并继续担着水往厨房走去。

夏明翰小时候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每逢新年还会收到长辈们发的“压岁钱”。有一年的正月初五,他在院子里放完鞭炮正要出门玩,看到一位妇女怀抱婴儿蹲在结冰的槽门边讨饭。只见这位妇女上身穿着一件破烂的棉衣,下身穿着一条缀满补丁的单裤,脚上的布鞋已破得露出了脚趾头。她裸露在外面的手脚皲裂出一道道血口子,脸和耳朵上长着冻疮。刺骨的寒风一吹,妇女瑟瑟发抖,怀中的婴儿哭得更响了。夏明翰非常同情这对母子,详细询问了妇女出来乞讨的原因。得知实情后,年少的夏明翰不仅将自己一年的“压岁钱”全部拿出来交给妇女,还发动弟弟妹妹们将零花钱也拿出来送给这对母子。这位妇女泪如雨下,要给夏明翰兄弟姐妹磕头。夏明翰连忙扶住她说:“有饭大家一起吃,不用感谢我们。你回去用这些钱做点小本生意,以后一定不会再挨饿的。”后来,夏明翰在各地看到更多在街头乞讨的穷人,非常沉重地感叹:“世上还有不少饿着肚子的人。”

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激发革命热情

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其间,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经常在衡阳湘江畔来雁塔对面的沙洲上讨论时政,交流心得。这些进步学生称此为“沙子会”。该会的任务是将散沙一样的青年们凝成坚固的整体,和官僚军阀斗,与欺凌中国的外国人斗。

五四运动爆发后,夏明翰与蒋先云、黄静源等进步学生在衡阳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掀起了湘南爱国学生运动的热潮。夏明翰和其他爱国人士一起到各大商铺、仓库去查抄日货,搬运至江边坪地上举行“焚毁日货大会”,以此表达爱国反帝的坚定决心。他不仅带头宣传、抵制日货,还将家中藏的所有日货统统拿出来烧毁,以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封建家庭中来了一次革命。大哥和祖父大骂他是个败家子,他却斩钉截铁地说:“这样的家不败,这样的东西不烧,我们的国就不能保,更不能兴!”祖父对他愈发不满,还一度将他关禁闭,甚至以沉潭逼他“守规矩”。夏明翰却毫不退缩,最终与这个封建官僚家庭决裂。

军阀张敬尧在湖南恣意施行暴政,搜刮民财,摧残教育,钳制舆论,为非作歹,无恶不作。1919年秋至1920年夏,湖南民众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夏明翰、蒋先云等进步学生在何叔衡的指导下,积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驱张斗争。他们通过湘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把军阀张敬尧祸湘的罪恶事实和各地驱张运动的消息,进行了广泛宣传。1920年3月,衡阳驱张大会在雁峰寺前召开。夏明翰担任大会总务长,全面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他宣读了毛泽东等起草的“快邮代电”和“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的驱张宣言,号召衡阳民众与军阀张敬尧斗争到底。会后,夏明翰与蒋先云组织进步学生和码头工人、菜农举着棍棒、木枪,挥动“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彩色纸旗,在衡阳大街上进行示威游行。他们还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率领游行团跟驻军衡阳的吴佩孚进行交涉,促使吴佩孚最终答应支援驱张。1920年6月,在民众的愤怒声讨和各方合力驱逐下,张敬尧不得不仓皇逃出湖南。为庆祝驱张运动大捷,夏明翰欣喜地作诗一首:“张督心藏刀,治湘一团糟。杀人又放火,民众怨声高。吾辈齐奋起,驱张胆气豪。张毒如老鼠,夹起尾巴逃。”

夏明翰(资料图)

在良师引领下拥抱马列真理

夏明翰对毛泽东仰慕已久。早在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求学期间,夏明翰就听说了毛泽东及新民学会,并认真学习研读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毛泽东的感召和新民学会及《湘江评论》的影响下,夏明翰进步很快。1920年秋,在何叔衡的引见下,夏明翰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夏明翰的基本情况早已有所了解,对他在衡阳的表现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毛泽东还教导夏明翰,反帝反封建要全面地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各个方面,要推翻反动统治,进而建立工农政权。他在谈到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问题时,对夏明翰说:“我讲和工农结合,决不是抽象的,要和工农交朋友,与工农同甘共苦,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会见之后,夏明翰回味着毛泽东亲切又富有指导性的谈话内容,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毛泽东,多么平易近人,多么谈吐不凡,多么好的老师啊!”

自从结识毛泽东以后,夏明翰就经常去湖南一师附小,虚心地向他请教问题。毛泽东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讲述让夏明翰茅塞顿开,思想上也更趋进步和成熟。与此同时,何叔衡帮助夏明翰找到了一份在文化书社售书的工作。夏明翰白天在书社兢兢业业地售书,晚上回到住处如饥似渴地阅读介绍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书籍。他重点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力地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想。夏明翰读完这些著作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觉得自己整个人都通透了许多。后来,在毛泽东、何叔衡的推荐与支持下,夏明翰进入湖南自修大学更加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思潮,包括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一些人也存在思想迷茫与困惑。夏明翰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思考、仔细甄别后,发出了自己的心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天堂!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美好的真理。”他运用科学的思辨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对信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学生进行耐心劝导,指出无政府主义所谓的“有”与“无”纯属混淆是非的诡辩与空谈。

在革命生涯的知行合一中笃定信仰

在毛泽东、何叔衡的正确引导下,夏明翰精研马列主义,思想愈发成熟。1921年冬,他向何叔衡倾吐心中的愿望:“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何叔衡对夏明翰的成长和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向党组织和毛泽东进行了汇报。没过多久,毛泽东来到湖南自修大学找到夏明翰就他的入党问题进行了详谈,又指导他填写入党申请书等材料。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夏明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着党旗宣誓之后,他激动而又坚定地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砸碎这个旧世界,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社会,请组织给我重担子挑吧!”

起初,夏明翰被党组织委派到湘江中学担任数学老师。在接到通知时,他着实震惊了一把。虽然以前读书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属中等偏上,但自五四运动以来,因为着重钻研的是社会科学,他对数学的许多公式和定理早已模糊,现在去教学生数学确实心里没底。他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何叔衡,何叔衡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使他很快懂得了革命者就是要适应形势需要的道理,并坚定表示:“只要是党的需要,我就去!”为了教好数学,夏明翰常常加班加点写教案,或者做教具、制模型,成为下班晚、吃饭晚、睡觉晚的“三晚老师”。他还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夏明翰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外化在言行中,落实到党组织的安排上。他遵照党组织要求,开办人力车工人夜校辅导班,领导了长沙人力车工人反抗苛捐杂税的斗争并取得胜利;深入浏阳开展建党工作,发展了田波扬等浏阳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有力驳斥了一些人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提出“对农民的革命行动不但要支持,还要把他们武装起来,更坚决地、普遍地武装起来”的正确意见,推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7年10月,夏明翰在上海参加秘密会议后回到了湖南,受命兼任中共平(江)浏(阳)特委书记。他和毛简青、李六如等同志共同筹划,成立平江秋收暴动委员会,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取得了黄花潭胜利,又在施村献策痛击了敌人的“挨户团”。夏明翰领导平浏秋收暴动期间,莫不周密布置,无不身先士卒,天雨时,爬山走路,虽饥寒交加、衣衫湿透,却毫无倦容。

夏明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画)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组织派往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敌人希冀从夏明翰这个共产党的“大官”身上掏出共产党的重要机密,或在其住处搜出大笔钱财,结果只得到一个手电筒、一块怀表,还有一副眼镜。同时,敌人以夏明翰年纪轻轻,上有老母、中有爱妻、下有娇儿劝诱他放弃革命,投降变节。夏明翰放声大笑,然后说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尽管受到敌人严刑摧残,但是夏明翰内心对 党的忠诚、对信仰的笃定坚如磐石。他知道敌人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忍着酷刑后的剧痛,给亲人留下了最后3封信。在给姐姐夏明玮的信中,夏明翰提笔写道:“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憾事,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1928年3月20日,刽子手将夏明翰押赴刑场。他昂首挺胸,一路高唱《国际歌》。慷慨、激昂、深沉、悲壮的歌声,让狱中的同志和围观的群众无不动容。敌人要他下跪,夏明翰拒不服从,连腰都不弯。临刑前,夏明翰用戴着铁铐的手,在一张雪白的纸上,正气凛然地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虽然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但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革命信仰在这个转变中起到关键作用。他坚定的革命信仰的确立,起源于其母亲的启蒙教育,起因于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渴求,得益于良师的教导引领,升华于学深悟透后的笃信,固化于革命生涯的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何叔衡夏明翰陈云
夏明翰妙对审问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一件简简单单的毛衣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一大代表
My plan for new term
何叔衡,一个穷秀才的革命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