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英语读写课有效性的策略

2020-12-23 09:33左菁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思维品质读写结合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读写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衢州市2019年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的部分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提升初中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性,即紧扣写作任务,优化阅读活动;设计多层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聚焦读写衔接,实现读写迁移;承接思维活动,延续思维发展。

【关键词】读写教学;读写结合;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左菁,衢州市第四实验学校。

一、引言

外语学习是一个将他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的过程,是学会用他人使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离不开模仿(王初明,2012)。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阅读的输入,达成写作的输出,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阅读和写作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赋予了这种课堂模式长久的生命力,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2019年4月3日,笔者观摩了衢州市2019年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次课堂评比的课型为读写课。观摩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中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第一,重读轻写,将读写课上成阅读课。课堂中对阅读的挖掘十分细致,但留给写作的时间非常有限,缺乏写作支架的搭建和对写作技巧的指导。第二,阅读活动和写作任务割裂。阅读活动不能够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取的有效信息不多,造成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段落扩展能力和语篇组织能力的不足。第三,重知识轻思维。读写课是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老师在课堂中往往只关注基本读写技能的传授,缺失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读什么,怎么读

1.紧扣写作任务,优化阅读活动。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读和写这两部分应自然递进。读写课中的读与阅读课中的读有所不同。在阅读课中,阅读的教学任务包括表层信息的获取和高阶思维的训练,教学的目标是把文章读懂读透,教学活动紧紧围绕阅读材料及其主题展开。而读写课中,读是为写服务,读为辅,写为主,要有借鉴,有选择地去读。除了获取文章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获取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手法、句式选择等写作策略。通过阅读的语言输入以及思维的整理,最终形成写作的输出,致力于读写两个方面的提升。

2.设计多层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文本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熊丽萍.2017)。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开展信息的认知和加工等思维活动。通过写作,达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实现评判和创造。在读写课中,由读到写的过程既是语言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由激活到发展的过程。

三、写什么,怎么写

1.聚焦读写衔接,实现读写迁移。初中阶段的读写通常为模仿性写作,因此,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要遵循写作任务与学生生活相关联、与原文主题相关联、与原文语言知识相关联的原则。既要紧扣阅读原文,提炼出能够让学生借鉴、内化和迁移的知识,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余地。

2.承接思维活动,延续思维发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这种延续既是语言知识的延续,也是思维品质的延续。在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写作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展和深化。通过设计有梯度、有深度的写作活动,搭建平台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

四、案例比较与分析

本次教学评比授课年级为七年级,选取的语篇是一封Brenda写给Mary的信,Brenda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新家。这篇阅读材料难度适中,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丰富,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的写作任务是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理想中的房子。

1.阅读任务的对比与分析。(1)教师A的设计

Task1. Read and answer: What is the passage?

教师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并辨别文章的体裁,引导学生关注信件的格式。

Task2. Scan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 Where is Brendas house?  ② Whats her house like?   ③ How many floors has it got?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找出房子位置,对房屋的总体评价和楼层数量三个具体信息。

Task 3.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table.

学生细读全文,找出房屋每一层的房间安排、设施以及Brenda对这些房间和设施的评价。

Task 4. Fi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得出salutation-outside (Para 1) -inside (Paras 2-3)-ending (Para 4)-signature的結构框架。

Task 5.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 Does Brenda like her house? ②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house?  ③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your house or her house?

最后进行读后思考活动,让学生对Brenda的房子进行评价,并对自己的房子和Brenda的房子进行比较,选出学生更喜欢的房子。

(2)教师B的设计。教师B 首先展示这封信,但是隐藏了信件的开头结尾的称呼与落款,问学生这封信少了什么内容,应该怎么补充。接下来对信件内容进行阅读,具体任务如下:

Task 1. Read the letter and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main ideas.

请学生阅读文章,找出与每一段相匹配的主旨大意同时梳理文章的结构。

Task 2. Read paragraph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uestion 1. Where is the house?

T: Where is Brenda' s house?

S: Its on a quiet street.

T: Do you like living on a quiet street? Why?

Ss: Yes, because I can sleep well.

No, because I don' t like quiet places.

T: Where do you want to have a house? Why?

Ss: I want to have a house near the school because I can get up late.

I want to have a house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l because I like going shopping.

I want to have a house near the park because I can play in the park at weekends.

Question 2.  What' s in the garden?

(It' s got a beautiful garden in front of it with lots of lovely flowers.)

教师用第一个问题引出介词on,再通过追问学生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練习其他的介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用第二个问题展示with的用法。

Task 2. Read paragraph2 and finish the table.

教师让学生观察文章中的句子 On the ground floor there is a huge living room, a modern kitchen and a small bathroom. 提醒学生注意there be 句型的用法和地点状语的位置,询问学生地点状语on the ground floor除了可以放在句首,还可以放在哪里。由此提示学生写作时注意句式的多样性。

Task 3. Read paragraph3 and fill in the blanks.

My bedroom is at the top of the house in the attic. I love it. There is a light pink carpet, a nice bed, a small desk for my homework, and an old wardrobe next to the window. There are lots of posters on the walls, too. 教师所设置的空白处均为形容词,旨在提取文章中的形容词。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房间,并用形容词说明原因。此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扩展了许多可用于描绘房间和说明感受的形容词。

Task 4. Read paragraph4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does Brenda think of her house?

学生在第四段中找到句子It' s a really nice house. 而该看法在第一段中也出现,第一段的描述为My new house is just great. 教师以此为例提出要首尾呼应,在首段和尾段中都可以设置主题句。

(3)对比与分析。教师A精心设计了很多的阅读活动去挖掘文本,但是,除了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之外,并没有设计对写作有帮助和指导的活动,如提取写作所需的基本句型,时态,词汇和逻辑等。教师A在分析文章时设计的问题相对浅显,既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B在阅读中把阅读和写作融会贯通。教师B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强调在语篇中获取写作的支架,让学生获取各段落的主旨大意。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信息的获取,在细读文章时,让学生去发现、归纳、操练介词、形容词、there be句式和时间状语的用法,使学生巩固了文章中获取的写作知识。

2.写作任务的对比与分析。(1)教师A的设计。教师把话题转换到学生自己的房间,布置写作任务: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你的理想中的房子。教师给出写作的框架和有用的短语句型,学生按照所给的信息起草文章,之后进行同伴互评。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包括分段、格式、大小写、标点、时态、细节、表达、书写等。

(2)教师B的设计。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假设学生是房子设计师,请他们想象会建造怎样的房子。教师给出房子形状的卡纸和印有房间名称的小卡片,卡片上写有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等房间名称,以及两张空白的卡片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他们还需要什么房间,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房子的结构,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汇报展示后,教师给出写作任务:给你的好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你设计的房子。完成之后进行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包括使用with造句、句式多样、使用形容词和在首尾段写出主题句。

(3)对比与分析。由于教师A在阅读活动中耗时近30分钟,导致写作部分匆匆收尾,只用了10分钟时间开展写作活动。学生仅仅依靠老师给出的框架和参考句型去构建文章,写前语言的训练和思维的体验都不够充分,导致写作效果欠佳。从评价活动来看,教师A设计的评价标准过于宽泛,没有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性不强。

教师B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把学生心中抽象的理想房子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激起了表达和分享的欲望,为写作搭建了相对真实的平台。在写作时学生能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写作也就得心应手。在评价环节,教师设计的四条评价标准是从阅读教学中提炼出的写作要点,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评价标准作为写作的指挥棒,帮助学生做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五、结语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克服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而引起的“写而不教”的弊端,有助于落实在写作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注意读和写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思维促进。增强思维意识,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兼顾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词汇、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更要注意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梅.孟庆忠.依托阅读材料,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7):30-34.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思维品质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