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的古镇人物

2020-12-23 07:02孙远友
延河·绿色文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孙家特产漩涡

孙远友

一个世纪过去,民国古镇至今繁花似锦。这是汉阴漩涡镇,漩涡不仅仅在汉阴,还在苍茫的人世间。

那个时候的孙家咀可是个好地方,地处大山深处,绝无兵荒马乱的骚扰祸害,山上的山货特产应有尽有,生漆木耳中药材等不胜枚举,都是些大地方能卖大价钱的宝货;柏、杉、松、桦,水缸般粗细,两人合围的栋梁之材满山都是;各式各样的竹子遮天蔽日,楠竹、斑竹、水竹、木竹、龙头竹有粗有细,把一个孙家咀四周的十万大山装点得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人从丛林过,惊起一群群的虎狼鹿麂和大大小小的野猪,嚎叫声此起彼伏,使人不寒而栗。

船老板在这里泊下船队,从船上卸下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货物:食盐、洋花布、针头线脑、洋火等等,这都是些当地人没见过却又十分需要的生活用品。

船老板的货物在孙家咀堆成了小山,那个时候的山里虽然也使用银泮或铜钱,可却少得可怜,一般都是些为数极少的大户人家手中才有。有货无钱怎么交易?面对着一群群想要购货却又无钱的山民,船老板灵机一动,将卖货变成以货易货,如一盒洋火换一根杉树檩子,一两食盐换一斤木耳,一尺洋布换一斤生漆,一根绣花针换一张或狼或鹿或獾子的皮……

孙家咀顿时热闹繁华起来,一个满载货物的船队在孙家咀换回了无数山货特产。船老板将换回的木材和竹子扎成排,山货特产分类装箱后装船,顺汉江而下漂到武汉,卖大价钱。剩下那些没卖完的洋货,船老板用交换来的木材和竹子在孙家咀搭建了十数间前是铺面.后面是仓库的房子,然后从船夫、水手和纤夫里挑选出十来个人负责看管和销售货物。

汪有财就是这十来个人的其中之一,船老板看他年轻精明,让他当了这帮人的头,名号为“掌柜的”。

船老板带着他的船队和木排满载着数不清的山货特产顺江而下,走了。留下汪有财和他的十来个伙计就在孙家咀安营扎寨留了下来。于是,孙家咀很快搭建起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前铺面后仓库的房子。

就這样孙家咀变成了街,汪有财是这条街上的第一位“掌柜的”,他给这条街取了个名字叫漩涡街,一直沿用到现在,才改名为漩涡集镇。

汪有财当上“掌柜的”之后,他将老板留下的所有货物分成类,交由手下的十来个伙计分门别类的经营。

汪有财规定所有经营由他亲手掌管,十几个店铺只管付货。他选定了一批分散在沿江各地的土财主,提前将“洋货”分发给他们,交易来的山货特产暂时保管在各自的院场里,按他规定的时间装船验货。

有一天汪有财见时机成熟就说:“老板,你家大业大的还常年风里来雨里去,我这当伙计的实在过意不去,你既然信任我,让我在这里给你打理生意,你就不要亲自跑了,就按这个价格,只管给我发货。我呢,提前在上下三十里的三个码头把山货特产给你组织好,免得耽误时间,这样的话虽说利薄了些,但一年多跑几趟还不是照样赚大钱!”

汪有财入情入理的话语打动了船老板,自然而然地由一个一文不名衣食无着的纤夫变成了大权独揽的“买办”。

船老板的货由过去的生活用品发展为生产工具、家用器皿、中成药丸及西药片子等等,包罗万象,源源不断地运到孙家咀。

孙家咀自然而然的也就成子沿江上下几百里的货物集散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汉口”。

汪有财虽说没读过书,不识字,可他走州过县见多识广,加之脑瓜灵活,短短十来年时间,就把一个原本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孙家咀变成了数百户人家的集镇,成了整个南山经济文化的中心。

孙家咀的生意好做有大钱赚的名声顺着汉江漂到了丹江、汉口,漂进了沿江州县商人的耳朵里,于是商贾们用船装载着大地方才有的各式各样的商品来到了孙家咀。可是当他们把船泊在孙家咀,展示着各式各样商品,打算大赚一把时,一个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了:半个月过去了,根本没人上船来买他们的东西。

啥原因呢?一是山民们手里没有现大洋,货物再好再需要,没有钱咋买;二是山里人实在,他们和汪有财打交道惯了,不信任外来人;三是汪有财叫人放了话,如果哪个私下和那些商贾们交易,就永远不再和他们打交道。

怀揣着发财梦初来乍到的商贾们哪里知晓其中原因呢,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求拜到汪有财的门下,求他念在出门人做生意不容易的份上,按成本价把货过了。

酒席上商贾们好话说尽,汪有财就是不提过货的事,只是一个劲地招呼喝酒吃菜。

汪有财招呼商贾们喝酒的方法很特别,他先是让下人给每人倒一土碗当地酿造的苞谷酒,自己先端起,说:“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外地人,晓得出门不容易,既然走到这一方来到我门上,我呢,一是要热情款待敬你们一碗酒,二是你们遇到难处了我应该帮你们,至于怎样帮,酒喝完了再说吧……”说罢一仰头喝下了满满一土碗苞谷酒。

商贾们有求于汪有财,会喝的不会喝的都得学着样一口喝干了一土碗苞谷酒。

一土碗酒下去,不会喝酒的醉了,按照汪有财说的价格晕晕乎乎地跟着汪有财的账房先生下去办理了过货结算手续。

没有醉的,汪有财叫人抱来一个硕大的铜酒壶,依次给自己和每位客人倒满酒,带头一口干了,说:“我是东道主,干了这碗酒,是表示我的诚意和对你们的敬重,你们是客,喝酒随意……”

汪有财话是这样说,可在具体对待上就不一样了,不达目的他是不会罢休的。

学他样一口干了的,他哈哈大笑地拍着对方的肩膀说:“老兄你太给兄弟面子了,这样吧,你的忙我帮定了,就按你说的价钱,到账房去办理过货结算手续吧.现当当的银元,一个子都不亏欠你的……”

剩下那些将醉未醉的,只好学着样跟着汪有财一碗接一碗的喝,末了,都晕晕乎乎地按照汪有财的安排办理了过货结算手续。

酒醒了,这些客商们都为豆腐卖了个萝卜价而懊悔,可又不好直说,只好说:“汪掌柜好酒量……”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汪有财除开第一碗喝的是酒,其他喝的全是他让人订做的那把鸳鸯壶里倒出的水。

汪有财的生意越做越大,几乎垄断了汉江上下几百里的生意。

汪有财作为漩涡街上的巨商大贾,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盛情备至,只要客人一进漩涡街,他都要亲自迎进家门,大席大面款待不说,临走时还要大包小包赠送礼品。

当然,汪有财还是见客发货的。对那些达官贵人,他赠送的礼品不是麝香、白木耳就是貂皮熊脂;对那些观光旅游的文人雅士,他赠送的大都是些茶叶、黑木耳或熏腊了的麂子腿腿之类的不怎么值钱的粗货。

随着社交面的拓宽,汪有财慢慢地就与读书人和官府有了接触和往来。和这些人交往虽然使汪有财破费了不少钱财,可他从中感悟到了不少银钱买不来的东西。

首先,他学会了说斯文话,但凡有客到家,酒席上他总要摇头晃脑地唱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

其次,他感悟到了文化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于是他上至汉中府,下至兴安州游说聘请了十几位教书先生,在漩涡街上办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学校建起后,汪有财自任校长,可是当地人不知道上学是咋回事,没有家长送孩子来读书。汪有财急了,他让手下的伙计和所有外请的先生打着他的旗号游说乡里,让山民们知道了读书是咋回事。山民们虽说没见过世面,但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共通的,加之汪有财规定,到学校来念书,有田有地有生意的人家学费和食宿费用每人每学年两担谷子,无田无地无生意的穷苦人家子弟分文不交。于是,一座新建的学校开学之初便有了百十名大大小小高矮不齐的学生。

学校顺利开课了,作为校长,汪有财虽不识字,可他经得多见得广。因此,他也穿上了长袍马褂,戴上了一副从汉口买来的平光石头眼镜,时不时地也给学生上课,就像现如今的那些学校校长一样,象征性地也给学生上些政治啦、法制教育啦这类的副课,不过汪有财给学生上得大多是怎样做人的课。

汪有财的讲课,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用的全是生活语言,学生们爱听也听得懂。孩子们在他的教诲下,懂得了什么叫仁义礼仪,学了怎样做人处事。于是,汪有财便成了当地人公认的先生,对他的称谓也由过去的“汪掌柜”变成了“汪先生”。

先生是什么,自然是文人,汪有财不识字,可在当地人心目中,他不仅是文人,还是个了不起的大文人。

多少年过去了,从漩涡古镇走出大山,走向都市,走出国门的大人物如滚滚长江的波浪一拨接一拨,这些人还有他們的家人嘴上念叨和心里记挂的,依然是那个目不识丁的大文人汪先生。

猜你喜欢
孙家特产漩涡
特产小吃DIY
特产大攻略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世界上最危险的漩涡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海底探宝
为什么浴缸排水时会产生漩涡?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