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弄通做实 汲取奋斗力量

2020-12-23 04:57杨峥嵘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杨峥嵘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三个层次的要求,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关键词: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党的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6.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6-13-04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公开发行。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争先学习阅读,迅速掀起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实践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党和人民运筹“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创造“两个奇迹”的伟大实践中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造、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思想引领。

洋溢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19个专题92篇著作字里行间的是大国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深沉热爱;是大国领袖以身许党许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强大人格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灿烂真理光芒,以及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和挺立潮头、引领时代、影响世界的蓬勃朝气。党员、干部要从“学懂弄通做实”三个视角,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问题,一篇一篇研读、一句一句琢磨,力求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本领才干、学出责任担当、学出为民情怀、学出清正廉潔。

一、学懂“三个为什么”

学懂是前提。学懂就是要原原本本学习、原汁原味领会,用唯物辩证法从整体大局入手,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系统而不是零散地、全部而不是局部地,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新思想。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编辑框架和逻辑结构,把握“三大规律”、搞清楚“三个为什么”是“学懂”的重中之重。

(一)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75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思想高峰。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历史,是在它的指引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沧桑巨变,是在它的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它的指引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而背离马克思主义终将招致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惨痛的教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是我们选择并将长期坚持以其作为指导思想的最大理由。

(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学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和人民同甘共苦、同人民团结奋斗。人民至上是党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研读《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新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在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1]133的庄严宣示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1]135的自信自豪,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139的高度自觉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144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令人震撼!作为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个工作决策、一件件生动事实、一个个感人细节,生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支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56.1%是中共党员,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就是中国防疫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密码。

(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学懂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1]11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因此,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镜子,最能折射出一个国家政权政体的性质和本色。此次疫情让我们更加看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叫举国体制、什么叫各自为政,什么叫生命第一、什么叫群体免疫。近期美国知名公关公司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信任度高达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绝不是一句大话假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二、弄通“三大命題”

弄通是根本。在学懂了精髓要义之后,只有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身工作领域的重要论述精读悟透、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才能在面对具体问题、开展具体工作时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九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办,使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工作路径。

(一)弄通党的组织建设是什么就明确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1]515“组织”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词语之一。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终于找到组织了!”既亲切又神圣,既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有了这个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就可以得到全面落实,就可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就能产生强大动能和组织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历史证明,99年风云激荡、99年接续赶考,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取得举世罕见的发展成就的。因此,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二)弄通了党的组织建设干什么就明确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基本布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1]515中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擘画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基本布局。“一个重点两个着力”贯通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相联。有了这条路线作为“纲”和“本”,两年来党的组织建设硕果累累,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坚强、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要继续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服从于政治路线,围绕夺取“三大攻坚战”“六保”“六稳”等中心工作把方向、谋思路、定政策、促改革,配置组织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把组织、干部、人才、公务员四个轮子一起转起来,突出党建引领、领导带头、支部攻坚、党员冲锋,让党旗在各个战场、各条战线高高飘扬。

(三)弄通了党的组织建设怎么干就明确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战略路径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九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如何高质量推进组织工作。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组织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大述学、评学、考学力度,学深悟透,夯实思想根基,破除思想桎梏。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树牢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必须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永葆政治本色。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维护”各项制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要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突出政治标准,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把“两面人”辨别出来、剔除出去。

三、做实“三个角色”

做实是关键。新思想是行动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其最鲜明的品格。理论的价值在于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学用互促,掌握它、精通它、运用它,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形成“学习-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闭环。党员、干部有幸处于新时代,要有责于新时代、奉献于新时代,必须努力当好“三个角色”。

(一)矢志不渝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要坚守政治追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内化为对党的由衷热爱之情、深怀忧患之心、坚定忠诚之志,从根子上解决好“头脑清醒”“脚跟站稳”“肩膀过硬”等问题。要坚持原原本本学,把《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学,同“四史”贯通起来学。要带着深厚感情学,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找对策、找答案。

(二)矢志不渝做新思想的有力传播者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1]539-540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在乎、不上心,学不深、悟不透,总在原地打转,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点出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中人。作为关键少数,必须带头学作表率。要认真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深化大学习大培训工作,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要注重用“四史”铸魂补钙,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党员教育插上“数字翅膀”,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动漫等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高深”理论“潮”起来。

(三)矢志不渝做新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1]544事业要发展,是口号喊不出来的、是报表填不出来的、是总结写不出来的,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久久为功的苦干,再美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党员、干部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砥砺奋进的决心勇气、干事创业的方法能力,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切实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坚决杜绝“走过场”“做虚功”,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0.

[2]宋涛.为中国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20-09-03(09).

[3]美国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N].人民日报,2020-07-27(16).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