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0-12-23 04:57许天毅蒋万华裴沛蒋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机遇挑战

许天毅 蒋万华 裴沛 蒋澄

摘   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四川加速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同时,也为乐山带来重大利好。但乐山区位并不在双城经济圈最关键的节点,布局也不在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层级,城市缺乏强劲的集聚能力和扩张能级。乐山要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就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成都作为主攻方向、重庆作为拓展重点、周边区域作为联动重点。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挑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6.005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6-21-04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更好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乐山就要找准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提出背景

成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成熟度最高、要素最集聚、资源禀赋最高的区域,承担着拓宽我国经济回旋余地、拓展中华民族战略纵深等重要使命。同时,成渝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区位条件在西部地区都具有领先优势,是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之外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从规模质量、优势潜力上看,成渝之间任何一个单独城市都很难成为全球性有影响、国家战略层面有地位的增长极。基于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要围绕成都和重庆这两个中心城市来发展,做强两个极核,形成彼此独立但又相互支持的城市经济圈。抓住成渝地区发展关键,在中国的内陆腹地形成支撑,就能带动整个西部,进而推动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战略意义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出台,有利于形成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为核心区域的东西南北四维驱动、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之势,也标志着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促进四川加速形成優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大市场,增强对西部乃至更大区域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对于四川在新时代加快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乐山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乐山是四川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八位,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乐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彝区脱贫振兴示范区等创造契机,为乐山市加快建设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新动能。

(一)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从产业链安全到扩大内需角度来看,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腹地和国家战略后方,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载体。国家层面将会在成渝地区布局更多的重大项目,沿海产业也将加速向以成渝为重点的内陆地区转移。乐山是四川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属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级支撑。处在这个重大战略风口上,乐山如果能将机遇抓得好、抓得紧,将会在战略红利中充分受益。

2.有利于获得政策红利。同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度更多,含金量更高,政策支持力度更大。中央明确的“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蕴含着很多政策“红利”,涉及一系列重大投资、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成渝地区集中,这必将深刻改变成渝地区的战略优势、区域能力和发展格局。

3.有利于得到国省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把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提出推动乐山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这是国家在高品质宜居地定位下对乐山宜居优势和潜力的认可。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支持乐山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以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的“中国绿色硅谷”,支持乐山港升级打造为成都港。同时,涉及乐山发展的重大项目,如:雅眉乐自城际铁路、乐山经资中至铜梁的高速公路建设都写进了全会的决定。

(二)面临的挑战

1.区位不在双城经济圈最关键的节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核心、中轴、毗邻”。当前发展的重点是做大成都、重庆两个极核,以两个极核的作用来带动成渝中轴线城市和毗邻地区的发展。乐山地理位置尴尬,既不毗邻成渝地区,也不在成渝相向发展的关键节点,仅处于“一轴两翼、双核三带”布局中“三带”之一的“成德绵眉乐城市带”上。

2.布局不在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层级。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先手棋”,将毗邻地区作为“重要抓手”。而成德眉资同城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的先行区、示范区、协同区重大平台都不涉及乐山,乐山的发展缺乏国家级的重大平台支撑。

3.城市缺乏强劲的集聚和扩张能级。目前乐山市的经济体量、城市体量不大,经济综合实力和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9年,乐山地区生产总值为1863.3亿元,处于四川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末位,是区域中心城市中唯一一个地区生产总值没有达到2000亿元的市。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人口数量是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最小的。近年来,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面积也是最少的且人口呈净流出状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乐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张力、集聚力明显不足。

三、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极核,乐山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要重点围绕两个极核,在“双城记”中找准切入点,发挥乐山所为。

(一)將成都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融入成都都市圈

1.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加密成绵乐城际铁路的班次,积极推动成绵乐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缩短成乐通勤时间。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产业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成乐高速扩容,积极推进乐天高速、天府大道南延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规划成昆高铁,实现与成都天府新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东部新区等重大平台的无缝对接。

2.推动产业布局协同化。用好成都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乐山“3+1”现代产业体系,共同组建光伏产业基金,打造“中国绿色硅谷”。主动对接成都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协同打造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良好产业生态。整合两地优势文旅资源,推动渠道共建、产品共推、游客互送,促进两地文旅市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品+市场”的产业互动模式,支持成都建设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争取更多四川区域总部企业的生产基地落户乐山。

3.推动市场需求配套化。要围绕成都庞大的市场需求,发挥乐山比较优势,与成都共建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大做强“峨眉山”和“小凉山”特色区域品牌,壮大乐山茶叶、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农业。做优做强乐山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医养康养、特色美食等。

4.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化。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同城化发展,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健康大数据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协同经办,推动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和养老待遇领取资格核查互认等。

(二)将重庆作为拓展重点,积极主动对接重庆大市场

1.对接大交通,构建大通道。积极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将岷江乐宜段打造成连结成都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的黄金水道;加快推进雅眉乐自(隆)城际铁路、乐山经资中至重庆铜梁高速公路、自贡至犍为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乐山机场建设,强化与重庆在机场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构建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加密两地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的通达性。

2.对接大市场,培育大客户。围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共同丰富两地文旅业态,吸引更多重庆游客来乐休闲旅游。在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特色工业品等方面主动对接重庆大市场,拓宽“乐山造”产品的市场空间。

3.对接大产业,争当名配角。围绕重庆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与乐山高度契合的产业,主动争取在更多的领域形成配套和协作关系。大力提升乐山物流集散功能,发展陆水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强同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联盟的合作,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三)将周边区域作为联动重点,全力增强城市集聚力

1.发挥文旅品牌优势,建设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用好峨眉山-乐山大佛双遗产这一文旅品牌优势,增强乐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大峨眉”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为抓手,联动眉山、雅安、宜宾、自贡、成都等周边城市,形成以乐山为龙头引领的大峨眉国际旅游经济圈。用好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文旅展会平台,将乐山建成区域性的游客集散中心。

2.发挥毗邻凉山彝区的地理优势,建设大凉山彝区“门户”。凉山彝区是国家“三区三州”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站在国、省的全局高度来挖掘和利用乐山毗邻凉山的战略价值,加快推进乐西高速、峨汉高速和成昆铁路复线建设,畅通乐山到凉山的大动脉。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平台协作和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把“一总部三基地”作为重要承接体,加快建设浙江-四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乐山产业园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用好两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3.发挥生态人文优势,建设成渝“后花园”。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要强化城市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周边城市人口到乐山旅游、安居和乐业。要围绕生态宜居,加快建设“一湖五湿地”,推动三江六岸生态整治、提升山水城市特色,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设成渝地区公园城市的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美食和健康养老,丰富高品质生活业态,将乐山建设成最佳居住地、最佳休闲地和最佳康养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强化医疗康养、教育文化功能,促进产教城融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围绕布局优化,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积极争取省上的支持,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高标准做好新区规划编制,引领带动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增强城市空间资源供给能力,为乐山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