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式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0-12-26 07:53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孙雪彬王红利高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肺动脉通气导图

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孙雪彬 王红利 高峰

机械通气为治疗呼吸类疾病的重要方法,能迅速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生命体征平稳,但操作不当,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影响转归。相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强化治疗效果,还能缩短康复进程。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9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旨在分析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9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2017年7月~2018年6月46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胎龄30~36周,平均(33.09±1.24)周;2018年7月~2019年6月47例为观察组:男22例,女25例,胎龄31~35周,平均(32.86±0.91)周。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吸痰管维护,翻身、拍背、口腔等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思维导图模式护理干预,常规干预同对照组,思维导图模式:①组建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5名护士,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疾病产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以及思维导图模式干预方法等。②应用思维导图。环境改善:治疗前期,使用红外线保温箱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每隔40min测量1次,保证其皮肤温度控制在36.1℃~36.5℃,并保持箱内湿度约为55%,以预防体感不佳引起通气危险,同时,对保温箱进行无菌处理,预防感染。病情稳定后,可撤除保温箱,并定时开窗换气。通气护理:严格把控气管与新生儿牙齿距离;休息时,可在新生儿脖颈下放置柔软护垫,并保持其头部向下倾斜,同时伸直、打开气管;定期更换新生儿体位,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避免挣扎引起口腔、咽喉损伤;按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保证口鼻呼吸通畅;应用二人配合翻身法(1人帮助新生儿翻身,1人维持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新生儿呼吸机通气的连续性,避免管道开放。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②比较两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95分表示非常满意,76~94分表示满意,57~75分表示一般,38~56分表示不满意,<38分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计入总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 与对照组的(7.24±0.65)d对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4.18±0.39)d较短(P<0.05)。

2.2 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13例,一般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6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观察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3.62%(44/47)较对照组73.91%(34/46)高(P<0.05)。

3 讨论

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受到长期佩戴面罩影响,较易损伤面部皮肤,加大排痰难度,还可引起气压伤、感染等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思维导图模式为将信息转换为图文形式,按照图文实施干预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接受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思维导图模式护理干预将繁琐的护理内容层次化,借助图文形式呈现护理工作内容,促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具系统性、流程化、组织性。如应用二人配合翻身法,能有效减少管道开放,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风险,并采取体位、口腔等护理,有助于提高通气效果,缩短通气治疗时间[2]。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接受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能提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接受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肺动脉通气导图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