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抚触配合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0-12-26 07:5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王瑞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母体优良率袋鼠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王瑞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109例新生儿,2018年3月~2018年12月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53例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婴儿抚触配合袋鼠式护理干预的56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男30例,女26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8±0.97)周;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1±1.06)周。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选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常规产后新生儿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正常;家属知情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新生儿出生后1h、6h分别做母乳喂养指导、洗浴,脐部护理1次/d,体温测量1次/4h,密切监测新生儿其他各项指标,积极解答家属疑惑。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婴儿抚触配合袋鼠式护理干预:①婴儿抚触,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进行抚触干预,护理人员选择在新生儿沐浴、进食后1h进行,15min/次,2次/d。护理人员保持双手洁净,掌心涂抹润肤油,抚触新生儿肌肤,前额、下颌、头部分别做眉毛舒展、捋发、轻抚操作,力度适宜;护理人员双手交叉按摩胸部,注意保证新生儿呼吸通畅;半圆式按摩方法抚触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促进肠胃蠕动;由中间向两侧、由上至下按摩背部,各动作做4~6次,舒缓放松背部肌肉;提拉脚趾、手指,增加手足灵活反应,捏挤四肢以增强新生儿运动协调功能;在抚触过程中若新生儿出现呕吐、皮肤颜色变化明显、哭闹不止,立即停止抚触。②袋鼠式护理,取相对安静而隐秘的病房,调整室温22℃~24℃,在产妇头部下方放置两个软枕,产妇脱去上身衣物,婴儿裸露全身,倾斜趴睡在产妇胸前,紧贴在母亲裸露胸腔前,头部朝向一侧,婴儿肌肤与母体皮肤紧密接触,感受肌肤接触感、母体温暖,为防止背部受凉,可使用薄被披在婴儿背部,母亲双手分别置于宝宝背部、臀部,防止新生儿滑落,并抚摸婴儿其他身体部位,让母体多与婴儿交流,1h/次,1次/d,直至新生儿出院。

1.3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优良率,优:新生儿能快速入睡,睡眠持续>3h,睡眠期间无惊醒情况,睡醒未出现明显哭闹;良:新生儿睡眠持续2~3h,睡眠期间偶尔出现惊醒、哭闹,睡醒哭闹可快速安抚;差:新生儿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仅能保持1h左右,且睡眠过程中频繁惊醒、哭闹。优、良计为优良率;护理3d、5d后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优良率 研究组睡眠质量优良率94.64%高于对照组75.47%(P<0.05)。

2.2 睡眠时间 护理3 d后、护理5 d后研究组睡眠时间为(1 8.7 2±1.1 3)h、(1 9.5 6±1.0 2)h,长于对照组的(16.04±2.01)h、(16.33±1.98)h(P<0.05)。

3 讨论

对出生后新生儿予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婴儿尽早熟悉环境,逐渐建立安全感,而考虑到婴儿对皮肤触觉最为敏感,本研究在新生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婴儿抚触配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婴儿抚触是科学而有效的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方法,护理人员给予婴儿皮肤刺激以增加新生儿对新环境的适应力;而袋鼠式护理也较传统的暖箱更人性化,且母亲与婴儿一起进行利于母子感情建立,帮助婴儿找回母体的安全感[1][2]。结果显示,研究组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护理3d后、护理5d后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此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婴儿抚触通过对新生儿头面部、胸部、腹部、背部、脚趾、手指、四肢做科学的刺激按摩可促进婴儿神经、胃肠、运动协调等功能正常发育;并通过袋鼠式护理为婴儿营造类似母体的环境,婴儿肌肤紧密接触母亲皮肤,感受母亲说话、呼吸、心跳,促进新生儿快速进入睡眠,增加婴儿安全感,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婴儿抚触配合袋鼠式护理能明显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猜你喜欢
母体优良率袋鼠
蒲公英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故乡
袋鼠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台湾“文化标杆”林谷芳:台湾文化离不开大陆母体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
蹦蹦跳跳的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