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危险因素概述

2020-12-27 10:26刘磊王宏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胆汁胆囊发病率

刘磊,王宏宾

(1.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青海 西宁)

0 引言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随着发病率的升高,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负担也逐渐加重。胆囊结石的成因复杂,研究表明性别、年龄、饮食结构、运动量、肥胖、代谢综合征、易感基因等多种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胆囊结石的治疗方面,少数胆固醇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治疗,头孢曲松钠导致的结石可以在停药后消失,而大部分胆囊结石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发展到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至如今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方法向着微创发展,但是仍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或者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呢?本文通过对众多研究的回顾总结作出以下综述,希望对该疾病的发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指导我们科学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病的发生,以及对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

1 性别

多数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女性性别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女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以及多次分娩有关。雌激素会增加胆固醇的分泌以及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成为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2]。孕酮通过对Gq11 蛋白的表达的下调抑制平滑肌收缩,通过对Gs 蛋白表达的上调加强平滑肌舒张作用,引起胆囊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3]。研究表明分娩次数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减少孕次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这可能与孕期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4]。

2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40-60 岁达到高峰[5],且女性发病高峰比男性早10年左右,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儿童胆囊结石患病率较低而成年之后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成年人特别是中年之后血脂代谢水平密切相关[1]。成年人忙于工作,饮食不规律,胆囊缺乏规律刺激,致使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泥形成后可进一步形成胆囊结石。中年之后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胆囊黏膜对胆汁刺激的耐受降低,也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6]。

3 职业

翟润在南阳地区的研究表明农民、工人胆囊结石发病率最高,餐饮业从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其次,其他职业较少[7]。其他不同地区的研究与该研究有一定出入,但都表明不同职业患病率不同,且同一地区随着时间变化,发病率最高的职业也在变化[8]。职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人群的生活、卫生习惯、营养水平等,因此导致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不同。

4 地域与种族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胆囊结石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加拿大、美国、智利的印第安人胆囊结石发病率不同。亚洲、欧洲、非洲、胆囊结石的发病也不同[1]。在我国不同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不同,如北京地区4.2%[9],上海地区7.02%[10],嘉峪关市11.7%[11]。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也不同,2011年的新疆地区的一项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维吾尔族为20.8%,汉族为13.1%,哈萨克族为11.5%,其他少数民族为16.8%[12]。这种种族和地域差异,由内在的基因导致,经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后表现出来。另外有报道,我国高原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这与独特的高原缺氧环境及饮食结构有关[13,14]。

5 饮食与运动

高蛋白、高胆固醇食饮食使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对胆汁的生成和排泄产生不利影响,使胆汁中各组分比例失调,促进结石形成[15]。两餐间隔时间过长、长期饥饿会使胆囊中胆汁浓缩,胆固醇过饱和,最终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7]。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导致肥胖或者血糖升高致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也会诱发胆囊结石[16]。运动量或体力劳动过少,影响胆囊收缩,使胆汁排空延迟,易于形成结[17]。

6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症候群的总称,包括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调节受损等。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胆囊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护作用[18,19,20]。血脂异常导致胆囊结石的机制复杂,目前已知瘦素水平可影响血液胆固醇含量,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脂质的代谢和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不利于胆囊的运动,相关机制大多与基因有关。体重指数大于28[21],也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大于30[15]的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率明显增加,其机制与瘦素介导的脂质代谢有关[18,22]。另外,肥胖者多喜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且大多患有高脂血症,这些因素也促进了胆囊结石的发生[15]。胆囊结石患者血压高于非胆囊结石人群,但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18]。糖尿病致胆囊结石的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血脂代谢异常、易并发感染等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低下或胆汁成分改变有关[23]。

7 相关疾病

乙肝[24]、丙肝[25]、肝硬化[26]、非酒精性脂肪肝[27]等疾病导致肝功能异常,胆红素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囊壁增厚,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胃大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28]导致胆囊结石的原因包括胆汁过剩淤积、胆囊神经受损、胃酸及胆囊收缩素分泌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高的磷脂酶A 活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胆汁中磷脂酶A 增加,引起胆固醇沉淀,导致胆囊结石[29]。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在胆囊黏膜定植,破坏胆囊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反应,形成色素核心促进胆囊结石发生[30]。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导致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胆囊收缩素分泌下降,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易于形成胆囊结石[31]。

8 致结石药物

头孢曲松钠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越高。其机制与药物在胆汁中的高浓度、排泄慢有关,头孢曲松钠与钙离子结合形成钙盐后胆红素和胆固醇附着,最终导致胆囊结石[32]。但是这种结石可以在停药后逐渐消失。甾体类避孕药可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促使胆囊结石形成[33]。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降脂药、扩血管药物,可能通过使胆固醇饱和度增加、影响胆囊收缩功能导致结石发生[34]。雌二醇、孕酮、奥曲肽等药物都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其机制均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改变有关[33]。

9 易感基因

ApoB 基因编码的载脂蛋白B 被认为是一种促成核因子,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子。另外ApoE 基因、ApoA Ⅰ-C Ⅲ-A Ⅳ基因簇、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基因、胆囊收缩素A 受体基因、线粒体基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等均被证明与胆囊结石的易感性有关[35]。基因通过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来发挥作用,多基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胆囊结石的发生。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病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基因、性别、民族等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其发病机理,有助于靶向药物的研究而进行靶向治疗。另外一些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锻炼,保持合理的体重指数,控制血脂、血压、血糖,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等,通过自我调节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因此通过对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的回顾总结,希望对胆囊结石的发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指导我们科学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以及对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胆汁胆囊发病率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哪些胆囊“要不得”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