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髂腰肌拉伸振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2020-12-27 21:43张永强韩小钗王晓溶王志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痉挛步行全身

张永强, 韩小钗, 王晓溶, 王志强,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康复科, 辽宁 沈阳, 110134;2.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22)

脑卒中导致的步行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下肢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不足、肌痉挛、躯干控制能力下降、本体感觉缺失、平衡协调能力障碍等原因引发[1]。步态异常表现为偏瘫侧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步行过程中髋、膝、踝关节出现异常,如髋关节屈伸异常、膝关节缺乏稳定性及灵活性、踝关节呈跖屈内翻、足尖在步行过程中不能充分离开地面呈“画圈步态”[2]。除此之外,患者的本体感觉、平衡协调能力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等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本研究总结了相关领域近十年国内外文献,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实践方案,现报告如下。

1 髂腰肌的生理特性

1.1 髂腰肌生理解剖

髂腰肌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及髂肌组成,是联结躯干与下肢的重要肌群之一。步行时,腰大肌和髂肌协同使髋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的主要肌肉受腰丛神经(T12, L1~L4)支配[4]。

1.2 肌肉痉挛及对步态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易导致肌肉痉挛,痉挛的肌肉会产生疼痛,持续的疼痛加重痉挛,这是典型的疼痛-痉挛-疼痛循环[4]。肌肉痉挛导致关节主动屈伸受限是脑卒中后遗症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研究[5-6]认为肌张力的高级调控中枢是锥体外系,前庭脊髓束、中间网状脊髓束与背侧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分别兴奋和抑制牵张反射,脑卒中破坏了神经网络之间的协调性,原始反射失去高级中枢的抑制而被释放发生痉挛。

黄萍等[7]指出步行过程中髋关节伸展的最大角度达27 °, 屈曲最大角度达42 °。脑卒中患者恢复正常步行能力,髂腰肌需具备一定的柔韧性与力量才能达到正常角度。髂腰肌在0 °~90 °范围内屈髋作用显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高步频与步幅。

1.3 肌肉拉伸的功能

肌肉拉伸可分为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研究[8]显示,静态拉伸在提高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比动态拉伸显著,肌腱肌肉拉伸耐受性提高以及组织刚度下降是提高关节活动度的重要原因。拉伸可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SMA等[9]比较了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对下肢肌肉柔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静态拉伸更能提高下肢肌肉的柔韧性。肌肉柔韧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机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进肌肉疲劳恢复、降低运动损伤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10]。拉伸可改善髂腰肌力量以及柔韧性、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增加下肢本体感觉、减缓疼痛,同时振动刺激可促使肌肉运动单位募集,产生加速度,促进肌肉生理作用,加强代谢与血供、兴奋神经并进行修复[9]。髂腰肌结合拉伸训练和一般训练,可增强髂腰肌肌肉力量,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

2 振动训练

2.1 振动训练的方式

振动训练可按照作用部位与振动方式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按照振动方向与振动方式可分为垂直振动和交替振动。全身振动指受试者在设定的振动平台上,以规定的姿势站、坐或跪,振动由身体与平台相接触的部位向上传递刺激至身体其他部位,可对受试者全身产生振动刺激。局部振动是指使用特定的振动设备直接与皮肤相接触,刺激相关肌肉传递振动刺激,使靶肌肉和刺激部位的邻近肌肉均受到刺激。

垂直振动是指所产生的振动波的振动方向与人体产生效应部位的振动方向相同,利用周期性垂直振动训练可增加脑卒中患者肌力,减缓肌痉挛。交替振动是指所设定的振动平台两侧交替产生振动机械波,振动机械波按照正弦定律作用于人体,对人体产生特定效应[11]。

2.2 振动训练的机制机理

研究[12]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可刺激肌肉和骨骼,动物试验显示振动训练对骨骼有合成代谢作用。近年来,全身振动训练已成为老年人力量训练的有效替代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还有利于骨密度的增长[13]。在特定的振动平台上,进行各种急性运动可获得积极的生理效果,例如肌肉激活数量的增加、肌肉性能的改善等[14]。

全身振动疗法作为一种肌肉力量训练方法,被报道[15]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并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维持躯干平衡能力。蔡文丽等[16]运用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全身振动疗法可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增强本体感觉,放松肌肉,兴奋神经系统,降低肌张力,进而达到提高下肢功能,改善步行能力的目的。杨德洪等[17]认为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下肢肌肉力量等。

2.3 振动训练对患者的影响

近年来,振动训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研究[18]显示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的肌肉进行振动刺激能减少F/M比率、降低F波振幅、减少H反射,三者均能使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此外,振动可刺激、激活大脑皮质相关区域、促进神经损伤修复、提高运动能力[19]。研究[20]显示振动训练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有积极作用,如改善脑血流量、激活某些酶的活性、调节血压、适当增加一氧化氮(NO)含量。

朱娟等[21]指出振动训练可提高屈髋肌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为了观察全身振动训练和步行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 CHOI W等[22]将30例非卧床慢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运动训练组和平板运动训练组,结果与基线相比,全身振动运动训练组在步频、步长、步幅、单腿支撑、6 min步行试验等方面的步行性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平板运动组相比,步长、步幅有显著改善。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方面,全身振动训练加步行训练效果更佳。YABUMOTO T等[23]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可快速有效增强站立过程中的肌肉活性,受试者的步行能力随全身振动训练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GUO C等[24]研究了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度伸展,加快行走速度。CHAN KS等[25]对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全身振动训练之后,患者患侧踝关节跖屈肌肉痉挛明显改善,进而加快了步行速度,使患者整体步行能力提高。PARK JM等[26]研究发现振动训练可提高步速。

张国兴等[27]研究了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发现常规康复训练与全身振动训练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能力,改善平衡协调以及步行能力。李哲等[28]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可减缓脑卒中患者的痉挛,进而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因此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缺失或减弱对步行能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3 小 结

单独的拉伸或振动训练已经普遍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但将拉伸和振动训练同时作用于髂腰肌来达到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对髂腰肌拉伸振动训练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为日后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痉挛步行全身
魔方小区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石榴全身都是宝
步行回家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