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陕煤集团助力贫困地区乡村脱贫振兴工作侧记

2020-12-28 08:00梅方义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榆林陕北引擎

文/梅方义 汪 琳

羊肚菌、蔬菜、西瓜、旅游产业,汉阴县曾经的“空壳村”在陕煤集团构建的产业生态圈中有了新活力——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品牌化营销,植入科技元素的陕北土特产,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产品;曾经的贫困户或穿梭在大棚中采摘、浇水,或在标准化工厂作业……一个个贫困村如今生机盎然,陕煤集团以兴办产业为途径,助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陕煤集团肩负着陕西省国资委助力脱贫攻坚第六合力团(榆林合力团)的脱贫攻坚任务,携手12家成员单位,助力榆林市清涧、米脂、子洲等8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攻坚。陕煤集团所属20家参扶单位也分别肩负着汉阴县以及陕北、关中、铜川所辖20个村的对口精准帮扶工作。

2017年9月,由陕煤集团牵头注资2亿元,陕西秦风气体公司注资500万元,成立了榆林合力公司,实施专业化运营。截至目前,陕煤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63亿元。其中,在榆林地区开发扶贫项目完成投入7.7亿元,实施项目6个;精准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2个;先后选派84名驻村干部,累计脱贫3802户、12099人。包联帮扶的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当初不足3000元已经突破万元。

绿色扶贫蔬菜直连“餐桌”

盛夏时节,陕煤开源证券中银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园区内,第二季辣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挂接枝干、摘掉多余枝芽,园区一片热闹景象。

如此热闹景象离不开蔬菜扶贫模式的助力。2019年1月17日,陕煤集团、汉阴县委县政府、七叶莲农业科技公司历经7次22天的深度调研、论证、座谈,最终确定了“联社联企联户、直销包销帮销”的“三联三销”富硒蔬菜扶贫模式。

陕煤集团汉阴县帮扶单位按照原帮扶9个村每村出资20万元、新包联4个深度贫困村各出资30万元的方式,帮助中银村等1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以联盟的形式,成立了汉阴鑫聚蔬菜种植联合社。联合社将300万元资金投资到汉阴县紫云村,用于示范基地项目硬件建设。如今,在紫云村的103.34亩示范基地,整齐排列着61个蔬菜大棚,还有占地1600m2的育苗温室、储量达500吨的蔬菜冷库,以及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从育苗、移植到管理、销售,扶贫蔬菜产业已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及科学化管理模式。

陕煤集团通过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打通营销渠道,变农产品为农商品,激发了贫困群众种植积极性,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陕南鱼米之乡”焕发了新生机。

陕北土特产重新焕发生命力

小米、红枣、野生黄芪、羊奶、各类杂粮……一个个陕北土产品经过专业的生产、整合、营销、包装,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老办法种植,卖不出去、卖不上价是困扰陕北地区农户多年的烦心事。陕煤集团以多维度产业项目为突破口,挖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连接市场端与农户端,补齐扶贫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了O2O线上线下立体营销体系和“陕北滋味”“天芪”“要点大枣”等系列品牌。研发出国内首款红枣发酵饮料,研究出一套药典大枣的独特烤炙工艺,研发出黄芪片装、棍装、代泡茶、复配茶等18种新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并开发使用了一套自有知识产权的黄芪产业大数据、溯源、供应链管理软件。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陕煤集团通过真扶、实扶,给乡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自从榆林合力公司天芪生物科技公司进驻子洲县马蹄沟镇水浇湾村后,建研发中心、建免费云仓储,还挨家挨户统计我们的种植情况并上门收购,回收价比市场价还高,去年我家卖了价值3万多元的土产品。”子洲周硷镇坬墕村芪农马贵欣喜地说道。

陕煤集团榆林合力公司通过采购扶贫,目前已通过县扶贫办联系18个乡镇(服务中心)签订了91份黄芪采购意向协议,涉及子洲县黄芪种植面积15万亩,使县域内1856户贫困户2757人、16500户非贫困户41200人通过种植黄芪受益;实施云仓储,建设完成黄芪仓储库房20间,每间可存放5吨黄芪,已同7名种植户签订了代储合同。

此外,陕煤集团榆林合力公司实施清涧红枣、子洲黄芪深加工、佳县甜叶菊种植提取项目,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就业合同实现了90人长期就业,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带动两万多农户通过种植受益。陕煤集团扶贫项目的实施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效改变了当地产业经济结构。

精准把脉 多元定制扶贫项目

近年来,陕煤集团精准把脉各帮扶地区致贫原因,创新工作方式,下足“绣花”功夫,提升了脱贫攻坚能力。

陕煤集团精心开展就业扶贫,成功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授牌汉阴县职教中心“就业扶贫生源基地”,在汉阴开展就业扶贫,招聘安置243人;与大唐电信合作米脂、汉阴呼叫中心项目,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

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建立了20个帮扶村112种农副产品消费目录,举办了扶贫产品展销会,建设了依托抖音、天猫、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和“陕煤扶贫产品体验区”展厅,引导上万名职工及家属参与消费扶贫,让贫困户“钱袋子”直连“饭桌子”。2019年,统筹购置800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为汉阴县13个村2898名贫困群众分红114.39万元,人均增收394元以上,助力汉阴县如期脱贫摘帽。

陕煤扶贫产品体验区

设立“陕煤榆林5亿元产业扶贫基金”和“陕煤汉阴50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目前已向榆林、汉阴县7家龙头企业投放4300万元;设立汉阴县开源证券首家“贫困县级证券营业部”暨金融扶贫工作站,为汉阴县定制发放2亿元扶贫专项收益凭证,提高了贫困人群财产性收入。

陕煤集团积极实施农旅融合项目,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投入500万元助推汉阴“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在成功举办“汉阴县硒菊文化旅游月”的基础上,支持“周末哪儿去,汉阴有乡愁”农旅融合扶贫示范项目。以陕北矿业帮扶的汉阴龙垭村为示范,在集中安置社区旁规划200亩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布局乡村园区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带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

陕煤集团深挖致贫根源,努力让贫困群众挺起脊梁。投入1000万元参与汉阴县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建设项目,解决汉阴县南部山区5万余名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问题;举办种养殖技术、新民风暨扶贫扶志培训50余场次,受教群众2000余人次;出资110万元修建600余平方米的小学,捐助50余万元对23所小学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从2020年起,建立汉阴县教育关爱基金,每年捐助100万元奖教、奖学、助学,保障贫困学生稳就学、优秀学生励志学,激励教师全心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榆林陕北引擎
走榆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榆林抿尖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蓝谷: “涉蓝”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