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传统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研究

2020-12-28 01:59徐珊
科技资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传统工艺融合发展

徐珊

摘  要:传统工艺兼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角色。江苏文化产业园发展规模大、人才缺口大。该文提出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提出发展以传统工艺品产业为导向的生态型产业园、建设依托型传统工艺品产业园、建设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导的创新型传统工艺产业园。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园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功能,而且将避免传统工艺资源的低端供给、重复供给,进而促进两者共同发展、长远发展。

关键词:传统工艺  文化产业园  建设研究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236-03

Research on Jiangsu Traditional Craft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Construction

XU Sha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2233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rafts have dual roles of "cultural undertaking" and "cultur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Jiangsu Cultural Industry Park is large and the talent gap is lar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guided by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relying on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ial Park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crafts.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better play the function of the industrial park, but also to avoid the low-end supply and repeated supply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ir common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raft;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stud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随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变,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制作与现代生活似乎渐行渐远,面临着生存困境,甚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许多优秀品种也未能幸免。近年来,江苏省新型文化业态的总体发展保持向好态势,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主体持续壮大,本土海外双线需求增长; 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效的压力,存在科技、金融、旅游资源向新型文化业态转化不够充分、融合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等问题[1]。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江苏尚存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审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鸿沟,并思考如何从传统中跨越,用与时俱进的思维进行变革创新,使之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密切的联系,符合现代多元文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构建一批建立在历史文脉基础上的新型文化产业,使传统工艺工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

产业化开发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传统工艺产业化与产业园发展结合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产业园功能,而且能够避免传统工艺投入资源的低端供给、重复供给。

1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概述

1.1 老街新建,缺少人文关怀

江苏省内许多旧厂房、街区区域位置优越、投资潜力巨大,于是吸引了大批商家盲目开发。比如原本空间疏朗、安静,环境优雅的南京机电、轻纺集团如今被改造、出租,面目全非,就连许多高校也将老校区腾出来发展都市产业,商业利益驱使老教学楼盲目改建,厚重的人文气息已不复存在。

1.2 新建产业园规模大、数量多、人才缺口大

涵盖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历史沉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地缘人文相近相亲,为长三角文化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无论是特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中小城镇,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2]。该省新建的文化产业园19所,多数园区刚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许多产业园规划面积大、功能多。但目前多数园区内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多种服务平台功能尚未发挥,入驻企业较少。

1.3 产学研合作模式初具雏形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早在《学记》里就曾说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党的十九大也再次重申了教育先行对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重要作用[3]。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几所园区与高校保持紧密联系,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委区政府确立的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东方1号创意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国内外30多所高校和30多家知名设计机构的优秀青年创客、设计师参与,与江苏近30家高端制造企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对接。

2  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最早对“工匠”做权威论述的是《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匠人》做如是说:“匠人建国,水地以縣,置槷以縣,眡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4]”产业化开发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传统工艺产业化与产业园发展结合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新型文化业态是建立在“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发展观基础之上的,是在将大多数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要素融合起来,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价值网链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所依托的是跨界融合、混业经营、形构创新创意圈层的文化生态场[5]。

可能出现多种产业格局,如生态型、依托型、创新型等多种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园,将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园融合发展,笔者观点如下。

2.1 发展以传统工艺品产业为导向的生态型产业园

城市作为一个文化空间,不仅仅在社会维度上具有不可复制的丰富性,同时在文化、民俗资源和观念相遇的意义上也具有其独特之处[6]。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是本土民间生活的体现和特色,代表着江苏地方文化区域的独特性。这些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对提升特色乡镇的特色发展、研发创新的工艺产品以及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如御窑金砖、宋睡官核雕、扬州怪罗汉漆器、太湖窑陶瓷、宜兴徐门紫砂、以及只凭一根绣花针和一堆细如发丝的线便能使花鸟虫鱼跃然布面的苏绣,这些传统艺术通过不断创新,不仅能够成为乡镇文化建设的一种体验,而且能够强化乡镇品牌形象。

该省乡村旅游虽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乡镇旅游没有充分重视当地乡土文化的内涵挖掘,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旅游规划,發展模式陈旧,从而使大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层次、重复性的开发中,如能将文创园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工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亦或建设开放型特色生态产业园,将旅游、休闲、购物、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相结合,共同促进区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传统工艺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进一步推进特色乡镇建设、提高投资回报率、共同推进传统工艺和乡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2.2 入驻已建成的创意产业园,形成依托型传统工艺品产业园

传统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园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该省新建的文化产业园19所,多数园区刚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许多产业园规划面积大、功能多,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然而服务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入驻企业较少。传统工艺美术可依托此类园区融合发展,资源整合,依托成熟园区进行产学研合作,培育产业服务人才。该省部分产业园已经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如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校系统的专业分类和庞大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提供如产品研发、制作技术、材料开发、营销推广等专门人才,而且能够为工艺美术振兴量身打造专门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向园区流动。高级人才的入驻一方面使园区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并带动园区文化消费活力,同时这也将为工艺美术振兴带来市场和生机。如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是由原常州梳蓖厂 、常州第五毛纺厂 、航海仪器厂改造的文化产业园,目前已发展为集文化设计、会展、艺术、音乐美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传统工艺入驻创意街区,能够依靠成熟园区较为完善的产业园配套设施和文化氛围,为传统工艺发展吸引人才、并为其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传统工艺的振兴也将为文化产业园带来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2.3 建设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导的创新型传统工艺产业园

文化产业园是发挥传统工艺创意优势的平台,然而传统工艺中有些工艺品类区域性极强,如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其原料的采集、工艺的完成依赖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特定文化环境,此类传统工艺不能完全依托成熟园区进行产业化发展,必须扎根特定的文化土壤。此类区域性较强的特色传统工艺需要进行产业化集聚,集中进行传统工艺的挖掘、传承、创新、推广工作,建立起创新型传统工艺产业园,针对性地提供传统工艺的资源供给,从而减少重复供给和低端供给。如能将传统工艺品的原料采集和设计生产与旅游、休闲、娱乐、购物、展览等消费者体验紧密结合,通过全媒体传播实现传统工艺品牌形象塑造,将更好地推进创新型传统工艺产业园的发展,并为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  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因为凝聚着丰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而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商品,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工艺振兴的研究将进入更为深入和有效的阶段,相信江苏传统工艺美术在经历了萧条带来的短暂衰落、发展带来的高度兴奋和困境带来的深入思考后,与该省文化产业园的融合发展,带领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进生活、增加就业,促进两者更为长远地发展。

在它的文化属性方面,又兼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角色。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中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事业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园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功能,而且将避免传统工艺资源的低端供给、重复供给,进而促进两者共同发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春,付启元.新型业态视域下的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9(3):136-141,156.

[2] 何建华.长三角国家战略与文化融合发展“同心圆”[J].上海文化,2018(12):83-90,126.

[3] 马知遥,常国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6):135-144.

[4]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下)[M].彭林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661.

[5] 黄剑波,李静.实践、展演与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2):84-92.

[6]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55-56.

[7] 李涵,李元俊.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85-88.

[8] 周敏.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以苏扇为例[J].科技视界,2015(6):138.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传统工艺融合发展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