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28 11:45张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6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脑梗塞管理机制

张旭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该院护理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前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不同管理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态度、操作技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塞护理人员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护理质量;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9(b)-008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 nursing staff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the nursing staff was trea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effect, nursing attitude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or nursing staff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nursing risk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Nursing quality; Cerebral infarction

腦梗塞为脑部供血不足所引发的脑部缺血性坏死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脑梗塞发病率也逐步提升,且多数患者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史。脑梗塞患者有病情危重、诱发因素不明显特点,因此早期极易被忽视,影响疾病治疗。由于疾病自身特点使得护理风险较高,但常规护理时更为重视基础性干预,对护理风险管理不足。在护理管理上则以监督、考核为主,并未建立系统性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效果较差。护理风险管理则从风险出发,考虑管理的各个侧面,制定管理制度,有效约束护理人员操作流程,降低护理风险[1]。为控制患者护理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护理风险和护理质量变化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护理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2.18±2.46)岁;工作时间2~5年,平均工作时间(3.20±0.50)年;学历:本科15名、专科7名、其他2名。所有护理人员2年内均无人员流动或岗位调换。患者200例,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4.28±1.87)岁;发病至治疗时间2~21 h,平均发病时间(12.40±1.31)h。观察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4.15±1.64)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20 h,平均发病时间(12.25±1.2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主要为常规管理,定期组织护理技能学习,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脑梗塞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方案。为其进行情境模拟培训,并依据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

观察组护理人员则为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进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护理培训。同时制定脑梗塞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案,对方案落实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动态监测落实效果。且进行不良事件分析,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讨论的方式有效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护理风险控制技能。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组织护理骨干和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也引入护理人员共同分析补充。为有效提升风险分析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对以往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查找其他学者研究结果,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提升风险分析全面性和有效性。在风险分析结束后,也将引导所有护理人员对分析结果进行公开讨论,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提升风险控制全面性。该次将护理风险主要分为认知风险、年龄风险、用药风险。同时对各个护理风险进行细分,持续发现工作中护理问题。

护理考核引入患者考评。患者出院前对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评分,将传统护理管理部门考核转变为联合考核。患者考核评分问卷和护理管理人员问卷相同,两者考核所占比例为6:4。通过此种方式有效实现护理内容全方位监督。考核评分直接和护理人员工资绩效以及评职称、学习机会等相互联系。也可实行精神奖励,设置先进个人,提升其荣誉感。

重视不同时间段风险控制。主要风险问题发生时间为凌晨、就餐、用药、入厕等时间。在此时间段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会出现各种隐患。对于此种状况,实施弹性排班模式,尽可能减少交接班频率,确保护理连续性。重点时间段临时加派人手,加强风险控制。

硬件改善。分析可知部分患者行动不便,极易出现坠床或滑倒等问题。因此管理部门从床位设计入手,所有患者床铺均有扶手,确保患者不会翻身坠床。同时洗手间或患者常活动位置设置把手、防滑垫。对于无法改善的位置则需通过张贴图片或者标语的方式进行提醒。热水供应位置设置排队线,减少由于人员拥挤而产生意外。

1.3  观察指标

①對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护理质量评分,以该院护理管理部门评分标准为主。主要从操作技能、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个方面25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②对比不同管理方式下护理风险控制效果,选取常规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下100例脑梗塞患者,对比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分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意外损伤、用药失误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管理方式下护理质量

对照组:操作技能(16.28±2.17)分、护理态度(18.67±1.67)分、护理效果(17.88±2.44)分、患者满意度(15.77±1.68)分。

观察组:操作技能(21.40±1.47)分、护理态度(20.67±0.97)分、护理效果(21.63±1.97)分、患者满意度(22.17±0.69)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态度、操作技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5.312、4.891、7.511,P<0.05)。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意外损伤2例、用药失误发生率2例、风险发生率9.00%;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0例、意外损伤1例、用药失误发生率0例、风险发生率2.00%。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0,P<0.05)。

3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为酗酒所引发,使得管腔狭窄,长时间焦虑也会引发脑血管收缩,进而引发脑梗塞。患者常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问题[2]。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也为会引发多种并发症,选取有效管理方式控制护理风险便十分重要。

常规型管理时主要以护理人员培训,学习风险控制方式,绩效考核等方式为主。通过此种管理方式虽然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控制能力,多数护理风险也得以有效降低,但并未形成长效机制,并无制度化约束,因此长期管理效果有限[3-4]。护理风险管理则从长期管理效果入手,首先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从认识上进行提升。为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主要从安全培训入手,通过此种方式多数护理人员可认知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通过以往工作问题分析认识到自身工作缺陷,可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同时也制定护理风险干预方案,从制度上进行优化,对于制定落实效果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所有制定均可落实到具体实践。为确保制度长期有效性,定期组织不良风险讨论,主要目的在于持续纳入更多新风险和新问题,使得管理制度可持续更新,形成长效管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多数护理人员可发现自身工作中忽视的问题,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所有风险均由护理骨干和护士长进行分析,主要将护理风险分为年龄、用药等,依据不同项目进行深入分析[5-7]。为有效提升分析科学性和全性,也对以往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分析也可有效提升分析系统性,通过此种方式确保风险分析全面性,深入性[8-9]。该次研究中患者和护理人员所有问题均为以下几个方面,也证明分析全面性。在传统考核管理时主要以护理管理部门为主,但由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接触少,因此在考核时会出现纰漏或不全面等问题。为有效提升考核全面性,使得考核方式更为重视患者也从考核方式改革入手。考核管理时不仅重视管理部门考核,也引入患者考核,将患者评价直接纳入绩效考核,通过此种方式强化患者风险为核心理念[10-12]。通过此种方式多数护理人员可正面认知患者重要性。为重视风险控制全面性,也从护理时间入手,对各个时间段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对于高风险时间多加派人手,同时也从排班方式入手,降低交班频率,控制多发风险。同时不仅对护理人员提出新要求,也对硬件设备进行优化,积极吸取护理人员意见,将床铺和厕所等位置装扶手、防滑垫等,通过此种方式有效降低外部风险。对比两种不同管理方式下护理人员技能考核评分时发现,护理人员自身技能和护理态度等方面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此种状况和所有考核引入患者,同时对护理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所有人员技能和态度均得到优化有重要关系。分析其它学者对护理风险研究结果时发现,通过此种方式管理后由于护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更强因此自身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结果和该次分析一致[13-14]。对比两种管理方式下护理风险时发现,观察组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可知,由于风险管理下制度性管理时间更长,更为全面,所有风险均有控制,因此不良事件更低。同时也和该次风险管理时更为重视考核制度改革,护理人员更为重视患者满意度,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关。比其他学者[15]研究结果分析发现,进行护理风险控制时也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和该次分析结果一致。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脑梗塞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