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经验:在网络精准扶智行动中的“互联网+教育”实践

2020-12-28 11:51张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

张玲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推进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从而有效地实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宁夏作为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建设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形成了一套示范区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宁夏的模式与经验。

【关键词】宁夏经验;信息技术;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2-017-03

2018年7月,教育部确定宁夏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省(区),这对宁夏教育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宁夏地处中国西部,受区域发展不利因素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宁夏紧紧抓住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机遇,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2018 年 11 月正式启动“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实施网络精准扶智行动,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宁夏在政策、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大力推进中南部贫困9县(区)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打造全区统一的省级教育云平台,为优质教育资源打通共建共享的“云”平台

按照规划,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2020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互联网 + 教育”大平台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也是云-网-端架构的核心。宁夏以自治区为单位建设了宁夏教育云平台,统一建设、统一应用,解决了市县和学校各自为政、平台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

依托寧夏教育云实施在线互动课堂建设工程,通过在线互动课堂平台连通了全区学校的在线互动课堂教室,使全区中小学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同步课堂、网上教研。教育管理部门还制定了宁夏中小学在线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明确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组织形式、应用模式和考核办法,统筹推进全区中小学线上结对共建,组建校际联盟和发展共同体,开展三个课堂的普及应用,帮助偏远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让山区教学点的孩子与城市学校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区74%的中小学校将“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累计开课近30万节,惠及全区1/3的学生,基本实现了同步上课、同步备课、同步教研,有效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办学质量差距,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银川市二十一小学是宁夏“互联网+教育”的标杆校,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创新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形成了“一中心,四发展”的链式应用模式。“一中心”是打造银川市二十一小集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四发展”是形成四条连接链促进学校发展。上接链是借助闽宁、京宁、沪宁合作平台,与发达地区学校建立联盟,连接全国名校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教研活动,提升中心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下联链是与我区中宁县宽口井希望小学、闽宁镇乡村小学、西吉县农村薄弱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开设专递课堂,采用网上专门开课、同步上课、微课资源推送、名师研修课等多种形式,帮助薄弱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促进他们提升教学质量。中宁宽口井希望小学以前教学质量不高,留不住学生,现在与名校线上结对后,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留住了村里的学生,还促使转到乡镇学校读书的学生又回流回来。助推链是与本地区优质学校联盟,组建教研共同体,开设名师课堂,由学校经验丰富的名师组织开展视频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发展;引领链是通过开设名师网络课堂,开放网络课程、共享名师网络大讲堂等方式,向全区学校输送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空中课堂”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保驾护航

2020年学校“停课不停学”期间,面对学校和学生无法“面对面”授课的问题,宁夏利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成果,确保在线(或远程)教育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实现全覆盖,做到不漏一人、人人能学习,最大程度实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

如国家级贫困县——西吉县,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摸底调查各学校每一位学生居家学习条件,联合有线电视公司、电信部门维修有线电视系统,向学生提供专用定向流量包每月60G,爱心帮扶捐赠终端设备等措施保障每一个孩子通过“空中课堂”学习。

四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通过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的办法,向所有学生公布技术服务人员的联系电话,随时解决学生收看“空中课堂”期间遇到的网络及技术问题,确保教育系统,把“空中课堂”送入每一户学生家中。

银川市金凤区专门成立“空中课堂”技术及后勤保障专班,负责保障各所学校在线互动课堂直播教学、课堂视频录制、指导录课老师剪课、传课等其他技术保障工作。

由于教材版本不同,中卫市利用录播教室,选定优质学校,每校负责一个年级,组织所属教师录制了适合学情的学科教学视频,抽调市级以上中小学骨干教师主持直播教学,保障全县直播课堂开展。网络平台也保证学生多种渠道学习,三大运营商为直播期间各学校提高带宽,为直播教学结束后学生回看点播提供服务平台,确保学生通过多渠道完成教学任务。

宁夏在全国率先推出“空中课堂”停课不停学的1+N模式,1是指宁夏教育厅制订了统一的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空中课堂”实施方案,依托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通信技术搭建课堂,通过“空中课堂”开展教育教学;N是各县区因地制宜制订符合县(区)、学校实际的方案,包括各个学校自身选择使用的平台、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以及平台的资源内容,来组织当地教学名师等在网上空中课堂开展直播教学,学校安排学科教师对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互动答疑、作业辅导等教学活动,保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多措并举,多种途径联动,“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乡村学校是基础教育最脆弱的地带。农村地处偏僻的地带,周围环境闭塞,虽然国家针对乡村教师有多项优惠政策,但教师老龄化、不专业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教育云的一拖二在线互动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困境,但城市学校自身的教學压力与城乡教学的差异,在线互动课堂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多种途径联动。

红寺堡区是十年前宁夏第一个建立的生态扶贫移民区。这里的城市、乡村学校都面临着“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挑战。在建设一拖二互动网络课堂的同时,2019年10月教育局组织引入了公益项目“互加计划美丽乡村”课程,在没有建设在线课堂的学校实施。这里的乡村学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交互式一体机,网络宽带200M以上,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互加计划”为农村的孩子开设了科学鱼、快乐音乐、夏加儿美术、KT足球、晨读等网络课程。乡村教师作为助学者与自己班上的孩子一起上网课、一起打卡记录学习过程。参与的过程也是有效的培训过程,教师不仅学习网络教师如何上课,还学到更多学科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技能;同时孩子们也得到了成长,能画画、会唱歌、爱运动、懂科学,内向的孩子开始表达了,外向的孩子也会带领其他的孩子合作学习。当地教育局每周公示助学教师优秀名单,通过网络乡村的教师得到关注与点赞,其激励作用也突显出来。互加计划课程的引入既给孩子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乡村教师扩展了学习途径、开阔了教育教学视野,为乡村优质教育造血。

宁夏在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建立了(教育)部(自治)区市县校五级联动工作机制、“1+3+N”在线互动合作机制、经费多元投入和长效保障机制、“互联网+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机制、专家包县入校指导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校企联合机制等多项机制。

进一步行动

优质而公平的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两年来示范区的建设,始终以融合应用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教育”条件下,以宁夏教育云平台资源为载体,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主导,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宁夏以“互联网+教育”百所标杆校为示范引领,名校带弱校集团式发展,依托联盟式、集团化、托管式办学模式,推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互助,利用在线互动课堂平台,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共同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推进,宁夏优质而公平的教育必将惠及城乡每一位孩子,宁夏教育人凝心聚力、争先创新,为这一目标努力拼搏。

注:本文为宁夏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课题“深化新时代创新素养教育推进和评价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NXJKG14);教育部委托项目“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推广”(教财司便函[2019]71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