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分析与治疗

2020-12-29 04:04朱卫娟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渗液天数腹部

朱卫娟

(青海省交通医院产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剖宫产主要是指利用手术器械将产妇腹部切开,并在其子宫处做一切口,经此切口取出胎儿的手术治疗方式,此手术治疗方式一般用于难产,或是有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的产妇生产过程中,相比于阴道分娩,此种生产方式能有效提升此类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但由于剖宫产需在产妇腹部作较大切口,且还需切开其子宫,因此在后续恢复过程中,产妇极易有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产妇生产后的康复,易使产妇出现红肿、硬结、渗液、脂肪液化,切口化脓等症状[2]。本研究旨在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临床治疗体会,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20 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其年龄范围为21 ~41 岁,平均年龄为29.38±3.68 岁,脂肪液化13 例,创伤感染4 例,皮下渗血3 例。所有产妇均自愿签字同意,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1)根据《妇产科学》中诊断标准[3],皆为剖宫产者;(2)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药物过敏史;(2)患者有精神病史;(3)患者有其他器质性疾病;(4)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腹部切口红肿、硬结者,给予红外线烤电理疗,30min/次,2 次/d,治疗3 ~5d 后红肿、硬结消退。(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拆除皮下、脂肪缝线,对其实施清创术,对已失去活性的组织进行去除,再用碘伏液,生理盐水对患者创伤处进行清洁消毒,待局部组织新鲜,渗出液减少后可实施二次缝合,7d 后拆线。(3)腹部切口感染、化脓者,打开缝合切口,拆除可见缝合线,彻底清创,排出脓液,双氧水清洁创口,并用碘伏液,生理盐水进行二次清洗,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新鲜,用高渗盐水纱布填塞伤口并引流,每天换药,对发热病人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渗出液减少逐渐愈合为止。

1.2.2 观察指标

(1)分析20 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即包括自身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是指患者出现营养问题、妊娠合并症、切口感染等问题,医护人员因素主要是指创伤缝合技术、术后护理不到位所致的腹部创口愈合不良现象,通过对这两种愈合不良因素出现人员的统计,以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

(2)统计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腹部切口恢复情况,即包括切口渗液天数、住院天数这两方面的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 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的对比

在本研究中对20 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因营养问题及自身因素所致的概率更高。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20 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分析(n,%)

2.2 患者经过治疗后腹部切口恢复情况

患者经过治疗后腹部切口全部治愈。其平均切口渗液天数为(3.23±2.59)天,住院天数平均为(15.65±3.35)天,说明采取相应治疗的效果较好。

3.讨论

剖宫产主要是通过手术器械在产妇腹部作一切口后,再在其子宫处作一切口,使医护人员能顺利将胎儿从母体内取出,但由于此种方式会对产妇腹部组织器官造成一定损伤,虽切口有缝合,但极易有创口感染、切口渗液等愈合不良情况,对产妇生产后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延长产妇产后的住院时间[4]。同时由于产妇腹部切口有愈合不良现象,则医师需对产妇的愈合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若产妇有感染现象,则多会给产妇抗感染类的药物,用药期间新生儿在母乳摄入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5]。

在对剖宫产产妇出现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时,医护人员需根据产妇具体的愈合不良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救治措施[6]。如若产妇产后创伤处有感染现象,则在经双氧水等对其创伤部位的清洁消毒后,还需清理其创伤处的坏死组织,并用高渗盐水纱布填塞伤口并做引流处理,医师需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抗感染药物治疗,每日更换一次贴敷药物,直至患者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且开始有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后,改隔日换药至腹部切口愈合。若患者有脂肪液化、皮下渗液等愈合不良现象时,护理人员同样需用碘伏液等药物对患者的创伤处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清除坏死组织,并对其实施二次缝合。在杨娅娅[7]的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的研究,可知产妇出现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有两大因素,即自身因素和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自身因素主要是患者有营养问题、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等状况,医护人员的因素则主要是创伤缝合技术、术后护理不到位所致的腹部创口愈合不良现象,即这两方面都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同本研究结果相符。在吴淑慧[8]的研究中,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的患者,其切口渗液天数和住院天数也更短,患者经治疗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出院,且切口渗液情况也能得到良好控制,有效避免因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而诱发其他病症的发作,使新生儿能顺利喝上母乳,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同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病痛,使新生儿能顺利摄入母乳,有效避免产妇因腹部切口不良所诱发的其他并发症状,提升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使产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出院。

猜你喜欢
渗液天数腹部
本周连涨天数居前个股
本周连涨天数居前个股
本周连跌天数居前个股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生日谜题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