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德育的策略研究

2020-12-29 12:04李翠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农村家庭对策建议德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从农村家庭德育的研究背景入手,对农村家庭德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详细分析了调查结果,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改善农村地区家庭德育工作状况。

关键词:农村家庭;德育;调查方法;结果;对策建议

家庭德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或长辈对年幼者开展的有意识教育、无意识影响,将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政治观念转变为品德的过程[1]。德育的开展,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教师应结合孩子的年龄、身心发育特点、成长环境等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将德育和实际生活相融合,促使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一、农村家庭德育的研究背景

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家庭德育工作不理想。简单总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父母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全权教育,由于爷爷奶奶的德育意识薄弱,普遍认为经济问题更重要,孩子以后只要能挣钱就行,德育品质的高低好坏无所谓。第二,家庭教育方式单一,依然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或者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管教不严,德育缺失。第三,家长自身没有做好榜样,在空闲时间里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基于农村环境背景下,充分掌握家庭德育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改进方法,使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

二、农村家庭德育开展情况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工作,以某中心幼儿园和某小学部分家庭为对象,随机选择10名家长、5名教师,其中涉及3个回族家庭,2个东乡族家庭,1个土家族家庭和5个汉族家庭。在家庭德育方面,除了一般农村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还会受到民族、宗教的影响,基于此,详细了解家庭德育情况。家长的基本情况是:性别为8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在37~65岁之间,平均为(43.5±6.7)岁;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最高为高中。

(二)调查方法

第一,问卷调查法。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1)孩子的学习情况;(2)孩子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3)孩子和家人的关系;(4)家庭德育的内容、次数。调查时,地点选择在村民家里,可以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在课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3)遇到问题时,学生的处理方式;(4)学校内德育的内容、次数。

第二,个案访谈法。对于典型的案例,和家长、教师、孩子深入访谈,分析家庭德育的影响因素,例如家庭环境、经济水平、父母行为等[2]。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不足,很少进行德育。在家长的眼中,学习成绩好、不闹事就是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具体来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家长管控不到位

家长也明白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会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但在义务教育之后,是否继续读书,听从孩子的想法,家长没有过多干预。少数家长认为,上大学以后能挣钱就好,万一上不了大学,就学点技术,出去打工也能挣钱,认为高中、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这种思想下,如果孩子不想上学了,家长就会同意。家长对孩子的管控不到位,德育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过。

典型访谈案例:家长A在访谈中说:我们对孩子的管理不足,一方面是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每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进行管理。白天在外工作,晚上回到家很累,还要忙着做家务,对孩子的过问少,也就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朋友、有没有烦恼。和孩子交谈时,更多的是问一问学习情况,如果得知孩子学习成绩差,就会指责、打骂。

2.将德育转嫁给学校

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交了学费,因此学校和老师就要全权负责教育工作。对老师进行调查和访谈时,一位老师说学生如果犯了错,通知家长时,家长就会说让老师管理就行,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打骂、体罚。相应的,如果学校也管理不好,家长采取的措施也是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行为。

典型访谈案例:孩子B在访谈时说:爸爸在外地打工挣钱,妈妈在家里忙着做家务,也会偶然兼职。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的时间,和妈妈交流的时候很少,幾乎没有德育。有时候,我遇到困难或有事情想告诉妈妈,但是看到妈妈工作或做家务很累的样子,也就没有和她说,只能放在心里。

3.家长没有做出榜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在家里空闲时的活动,看手机占比80%,看电视占比10%,聊天占比5%,其他占比5%。在家庭生活中,是否有不文明语言和行为,结果显示偶尔占比50%,经常占比30%,从来没有占比20%。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显著影响,孩子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家长的语言和行为。在消极的家庭环境中,家长没有做出榜样,就会影响孩子健康生长,德育品质差。

典型访谈案例:家长C在访谈时说:我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会拿他们班上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比较,希望给孩子带来一些动力。生活上孩子开心就好,有时候我在看手机,孩子就凑过来一起看;有时候我在喝啤酒打牌,孩子就在一旁凑热闹。虽然知道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有害,但有时控制不住情绪。

4.孩子缺少合作意识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在一些家庭里,孩子是独生子女,生活中被父母长辈宠着;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听话、是否尊敬老师、是否团结同学,部分家长都不关心这些。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和同学之间有矛盾,就采取打架的方式解决;家庭生活中有困难,就会向家长抱怨甚至哭闹。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孩子缺少合作意识,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典型访谈案例:家长D是孩子的爷爷,父母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一直在外地打工,因此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孩子小时候,一直是家里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上了初中后,逆反心理很强,老师多次通知家长说孩子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经常惹事打架。孩子回到家,我想教育但孩子就是不配合,因此教育工作只能以几句好话收场。

三、针对农村家庭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

家庭德育的主角是孩子和家长,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在农村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德育图片,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了解缺少德育对孩子带来的危害,掌握德育的方法和途径等。另一方面,村委会和学校合作,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每年1~2次,通过培训学习纠正家长重养轻教的思想。此外,讲解典型案例,从中分析家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二)家长树立责任与榜样意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会观察、模仿他人的社会行为[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语言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家长应该树立责任与榜样意识,一方面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到自己是家庭德育的实施者,而不能将教育责任完全推脱给学校和老师。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也是影响家庭德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做法上,以出门在外的父母为例,首先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通过打电话、聊微信、開视频的方式,和孩子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困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孩子时,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方面履行教育义务,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不能宠溺孩子,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对待,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家长和子女开展情感交流

由于国人内敛保守的性格,家长和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少,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4]。在孩子的德育上,家长应该转变传统思想,加强和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具体来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既要了解生活和学习情况,又要了解内心世界的想法。对于孩子出现的困惑,利用自身经验及时化解;孩子出现困难后,及时提供帮助,为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开展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彼此交流真实的想法,实现德育目标。

(五)强化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家庭德育的开展,也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学校应该强化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其一,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从而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二,老师应该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的形式,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近况,询问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庭和学校双方积极沟通、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综上所述,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分析了农村家庭德育工作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树立责任榜样意识,和子女开展情感交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强化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才能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梁翠.爱的教育:家庭因素对农村初中生的德育影响[J].文存阅刊,2019(4):114.

[2]刘晓蕾.农村中学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学校德育的困境[J].家长(中、下旬刊),2018(11):150.

[3]姚金霞.浅谈我国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J].考试周刊,2019(84):9-10.

[4]韩国军,蔡祥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有关农村德育新途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10):262.

[5]黄杏彩.德育生态下发挥农村家庭因子作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7):1-2.

注:本文为兰州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家庭德育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翠萍(1981—),女,甘肃榆中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为农村学校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家庭对策建议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
以农村为例探讨家庭暴力的起因与防控举措
以农村为例探讨家庭暴力的起因与防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