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2020-12-30 10:51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常旭辉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陪伴家长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常旭辉

一、案例背景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来自于家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因此,如何指导家长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就成为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好好研究的课题。

案例中的小小是我们班初入园时极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胆小怯懦、不敢表达、缺乏安全感,然而通过一年多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探讨与指导,以及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用心教育后,现已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小小社会性发展的可喜变化给我带来了很大启示,因此我细细反思,重点探索小小转变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总结成文,以期给家长们在教育引导孩子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实践层面,给予方法策略上的帮助。

二、案例描述

情景一:

入园已经一个月了,午睡前的小小还等着老师抱他上床,帮他脱衣服、盖被子。如果老师不帮他,他就一直站在原地无辜可怜地看着老师。有时情绪不好还会哭着抓住老师的手不肯放,让老师坐在床边陪着他,一分钟也不能离开。

情景二:

进入小班第二学期了,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但小小还是习惯坐在角落位置,一言不发,从不主动在班上回答问题,老师叫到他时,他要么声音细小匆匆结束,要么就是摇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老师……

三、案例分析

小小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实就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缺失的表现。具体这些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呢?教师经过日常点点滴滴的观察和详细的了解,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小小的爷爷奶奶住在上海,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经常寄一些食品、营养品回来;小小的姥姥重病卧床一直需要他人照顾,也不能照看孩子;小小的父母是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文化素质较高,但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孩子。因此,他们就高薪聘请了保姆来带小小,所以小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临时抚养人”——保姆一起度过,虽然父母也坚持每晚亲自照顾他,但相处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他们看着小小身体发育健康、智力表现正常、语言表达清晰,也就对他的社会性养成教育无意识地缺位了。小小的父母和很多父母一样,会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却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陪伴。

2.教师原因

由于小小动手能力较弱,又比较敏感,因此老师总怕“吓”到他。在日常活动中,总是不自觉地给予他过多帮助和迁就,无形中使他形成弱势依赖心理。

3.自身原因

小小是一个聪明善良、懂事却敏感的孩子,因父母的忙碌让他很少与人交往,缺乏锻炼与自信。久而久之,小小养成了缺乏安全感、对外界事物缺乏尝试的勇气。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育有效策略

科学分析了小小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也就可以很好对症下药了。通过分析,教师意识到要想改变小小的现状,首要工作就是要让家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于是,我细细考虑了之后,与小小的父母进行了约谈。此次谈话让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以及家长自身作为父母的责任。此后,小小父母再忙也会协商轮流“有质量地陪伴”小小,每个周末接孩子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经常看书、上网学习教育孩子的一些好方法等等。

有了父母的关注,小小进步得非常快,与初入园时的表现迥然不同。小小的转变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现将其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给家长们在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方面给予帮助。

1.有质量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有人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平时陪伴孩子简称为“带孩子”,是把孩子长时间放在电视机、手机前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陪伴是毫无意义的。而“有质量的陪伴”,首先需要家长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将工作、社交尽量与陪伴孩子的时间协调开,竭尽所能把时间留给孩子,没有特殊原因父母不同时缺席孩子的陪伴;其次,陪伴中的父母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譬如和孩子一起完成难度系数高的积木拼搭,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在旁边安静地作画等等。

2.带孩子去旅行是有价值的教育

在小小改变的过程中,旅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得小小从上海旅行回来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从容大方地给其他小朋友讲着他的所见所闻,让老师惊喜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带给他的新鲜与不同。此后,小小的父母只要有时间,就经常会带孩子做短期旅行,而且每去一个新的景区就会把地图交给小小,鼓励他做导游带领全家人游玩。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在旅行中认知感悟世界,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

3.帮助孩子拓展社交圈

现在的孩子很多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家长应当帮助孩子走出家庭的局限,拓展他们的社交圈。家长可以邀请朋友、同事的孩子到家里玩,也可以带孩子去做客,或者大家一起带孩子结伴出游,给孩子们创造一起嬉戏的机会,不但增进了孩子们的友谊,也加深了家长们的沟通交流。

4.尊重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兴趣点,小小的兴趣点是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图,小小父母就陪着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当小小研究公交车时,父母就陪着他把市里的公交车都坐了个遍,而且找来公交线路图供他研究;当小小迷上火车时,父母就帮他买各种火车模型,甚至烈日炎炎下陪着他在火车站的栏杆外看来往的火车,指导他认真地做着车次、时间记录;当小小钻研地铁时,父母就帮他打印他坐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图。就这样,小小在研究交通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字,并有了宏伟的理想——当交通部部长。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要做的就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满足孩子对兴趣的延展和探寻。

5.带领孩子在阅读中认知世界,陶冶情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带领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汲取各种知识,最后将知识转换成力量,让孩子终身受益。小小的父母都是爱书之人,家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私人书柜。小小在父母的影响下,也有着非常好的阅读习惯,这使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优于班上的其他孩子。记得有一次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彩虹色的花》,当讲到“彩虹色的花把花瓣借给了别的小动物,大风把最后一片花瓣也刮走了”,小小的眼里噙着泪,老师知道他听懂了故事,感受到了故事传达的信息。由此可知,潜心阅读不仅会让孩子获得知识、认识世界,更能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丰盈、成熟和滋养。

6.信任老师,做好家园有效沟通

当父母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了互信、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小小的妈妈工作更忙一些,平常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但每周都会抽出一次时间,一直等到最后与老师进行简短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情况的同时把孩子在园外的生活体验分享给老师,这样有助于家园双方都能抓住小小的特点,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从教育目标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会客观地观察评价孩子,给家长一些指导性建议。因此,若家长能明白孩子、家长、老师是三位一体的道理,用信任的态度与老师沟通,家园双方在育人方向上达成共识,就会有利于幼儿的养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平庸的家长在说教,良好的家长在解惑,优秀的家长在示范,卓越的家长在启迪,不称职的家长在批评、指责、打骂……家家都有教育孩子的“法宝”。而我认为,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就要看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智慧。相信优秀的家长们一定能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美好童年,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猜你喜欢
社会性陪伴家长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陪伴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the Walking Dead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陪伴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