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020-12-30 14:00乔社茹
山西林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炭疽叶枯病斑点

乔社茹

(山西省平陆县林业局,山西 平陆 044300)

苹果(MalusdomesticaBorkh)是世界主要栽培果树之一,而我国又是苹果最大生产国,生产面积及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一直以来,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果树叶部病害尤为重要。笔者就苹果几种重要叶部病害的发生危害、识别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 苹果炭疽叶枯病

1.1 发生与危害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1971年报道发生在美国苹果叶上的炭疽病害。Leite 等(1988)确定其病原菌为Glomerellacingulat(C.gloeosporioides的有性态),并将该病命名为Glomerellaleafspot(GLS,在我国被称为炭疽叶枯病)。Wang 等(2012)初步将该病原鉴定为G.cingulata.Velho等(2015)鉴定来自巴西的GLS病原菌为C.fruiticola和C.karstii,来自美国的GLS病原菌为C.fioriniae(Wallheadetal.2014).

在我国,王薇(2017)对陕西、河南及山东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标样进行了广泛采集,鉴定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隐秘刺盘孢C.aenigma和嘎拉刺盘孢C.galae均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菌。孙共明等(2011)首次报道了中国黄河故道苹果产区连续2年大面积发生苹果炭疽叶枯病,该病发生在金冠、秦观、嘎拉和乔纳金4个品种上。病害发展迅速,通常在侵染2 d后就会发病。之后在山东、河南、陕西等苹果产区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病通常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爆发,7月至8月连续阴雨是田间发病的必然条件。

1.2 感病症状

幼叶感病,病斑呈不规则紫红色斑点。老叶感病,初为淡褐色1 mm~3 mm的病斑,稍凹陷,病斑周围有不规则深褐色的晕圈。随后在7 d~10 d内,病斑会扩展并呈黄褐、红褐或深褐色。坏死的病斑合并在一起,呈现不规则形状。最后大量病斑导致叶片扭曲、变褐,严重时叶片迅速变褐并脱落。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苹果树75%以上落叶,树势变弱,幼果脱落,田间苹果大量减产。

1.3 防治措施

1) 根除侵染源。苹果落叶后清理果园,扫除落叶和病枝僵果,并进行集中处理。

2) 药剂防治。使用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清理果园残留越冬的病原菌。在发病高峰期开始前,提前定期喷洒农药,可交替喷洒波尔多液和代森类药剂,2次/月~3次/月。

3) 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加强果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4) 合理剪枝,最大限度的保证园内通风透气。

2 苹果斑点落叶病

2.1 发生与危害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病害,在全球苹果主产区,如东亚、北美、南欧和西亚等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年份,造成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该病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苹果专化型真菌侵染所致。春季苹果树发芽前后,约从4月下旬起,越冬病菌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发生初侵染。苹果树开花前后,即可能出现病斑。在山东一般从5月上旬,辽宁南部从5月中旬,叶片开始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6月中下旬发病激增,7月、8月进入发病盛期,发病严重时病叶率可达80%~90%,并大量落叶,一直延续到10月。苹果嫩叶感病,病菌只能侵染叶龄36 d以内的叶片,25 d以内的叶片发病率最高,老叶基本不受侵染。降雨是影响此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春末夏初,5月至6月,春梢生长旺盛,逢多雨,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不同品种的感病性差异显著。一般来说,“印度”和元帅系品种感病,“国光”中度感病,“金冠”较抗病,“红玉”抗病。

2.2 感病症状

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新梢。新生嫩叶最先发病,先在叶面出现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直径5 cm~6 mm的红褐色病斑,周围有紫红色晕,中央有一深色小点,或呈现颜色深浅交错的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两面均长出墨绿色或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部生长停滞,病叶长大后畸形。发病后期,有的病斑再次扩大,呈不整形;有些病斑,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变灰白色,散生小黑点,系次生真菌的分生孢子器。高温多雨季节,病斑扩展迅速,形成不整形褐色大斑,有时破裂形成穿孔,后焦枯脱落。夏秋季,叶柄上可能发生椭圆形暗色凹陷斑,易折断,或引起叶片变黄脱落。秋梢嫩叶发病,往往一片叶上发生数十个病斑;或病斑融合,叶尖焦枯,叶片扭曲。7月、8月发病严重时,树叶大部脱落。

斑点落叶病的后期症状与炭疽叶枯病的叶斑型症状非常相似,若元帅、印度等品种的叶片上出现大量枯死斑,多为斑点落叶病;若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内有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可以确诊为斑点落叶病。若仍不能确诊,需依据初期症状、病原菌、发生期、发生部位等细微环节诊断。斑点落叶病主要侵染幼嫩叶片,发病初期为直径1 mm~2 mm的褐色圆形枯死斑,5月份发病严重,新鲜病斑保湿培养后,可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2.3 防治措施

1) 清除侵染源。苹果树发芽前,剪除烧毁病枝,果园翻耕,将落叶埋入土中。

2)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着重于保护春梢叶片。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和10%多氧霉素1 000倍液防治,效果佳,但连续使用将诱导产生抗药菌系。也可用70%乙(乙磷铝)锰(代森锰锌)合剂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也较好。

3 圆柏苹果锈病

3.1 发生与危害

圆柏苹果锈病是苹果树栽培区常见的1种病害,其病原菌为山田胶锈菌(G.yamadeiMiyabe),病原菌冬孢子阶段的寄主是圆柏及其变种和栽培种。圆柏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除苹果外,还有苹果属的其它果树,如花红、山荆子、海棠花、三叶海棠等。病害通常引起苹果早期落叶,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产量降低,果变畸形,且多不能食用。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地区圆柏苹果锈病普遍发生,有的果园减产50%以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是影响菌丝发育形成冬孢子的主要因素。山田胶锈菌在早春平均气温7 ℃~12 ℃时,冬孢子便大量形成和出现。只要遇到适当雨量就可以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担孢子在1 d之内即可萌发侵入寄主。

3.2 感病症状

初期在苹果叶正面出现黄绿色至橙黄色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大成5 mm~10 mm的圆形粘性橙黄色斑。在苹果叶上病斑边缘为暗红色,病组织稍肥厚向背面隆起。一片叶片上可产生多个病斑,病斑在叶正面密生许多蜜黄色小点,最后变黑色,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随后病斑在叶背面产生许多丛生的黄白色、淡黄色隆起的毛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也危害叶柄、果柄、幼果和嫩枝。

危害圆柏时,感病小枝受害处肿大形成半球形或球形小瘤,称为“菌瘿”,直径一般为3 mm~5 mm,但也有大至15 mm的,可能是多年生的活瘤。春季菌瘿表面破裂,露出深黄褐色、暗褐色至紫褐色的冬孢子堆,遇雨胶化成桔黄色花瓣状。

3.3 防治措施

1) 在苹果园周围至少5 km范围内不栽植圆柏及其变种和栽培种等,以避免发生锈病。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清除圆柏或需移栽圆柏时,应于冬季剪除圆柏上的菌瘿,进行集中烧毁。并于每年春季在冬孢子堆成熟前,向圆柏树冠喷洒4 000倍25%的粉锈宁,或2°Be~5°Be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或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胀萌发产生担孢子。8月在锈孢子成熟和放散前再向圆柏树冠喷药1次~2次。

2) 从苹果放叶至开花前后,及时喷25%粉锈宁4 000倍液,或15%粉锈宁800倍液,或0.3°Be~0.5°Be的石硫合剂等以保护幼叶。每15 d喷1次,共喷2次~3次。

3)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进行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4) 选育和栽植抗病品种。

猜你喜欢
炭疽叶枯病斑点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斑点豹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Finding beauty in your scars Alexandra Heather Foss
摆脱病毒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