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多点人文精神的熏陶

2020-12-30 14:59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361004余会昌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操教化数学家

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 (361004) 余会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新时代教育要求来说,“育人”就是“立德树人”.时下,出现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的忽视,是智德分离乃至出现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这也应该是为什么“立德树人”成为当今教育理念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侧面说,现在的教育教学忽视或缺乏了人文精神的宣扬与学习.所谓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数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其中蕴含了许多独特的人文精神,兼之教育者本身所能体现的“活生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的特点多体现点人文精神,以更好地培养有智有德,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一、数学教师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

常言说,教师为人师表.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几十个敞开记忆、思维闸门有待吸收知识的头脑和几十颗敞开的心灵,等待教师去塑造教化.教师的衣着打扮、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这些有形形象就在默化着学生,而教师表现出的不可见不可闻的“无形”形象——精神,也将在“敞开的心灵”中潜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得体大方整洁的仪表、文明高雅的言行让学生感受“人”的美,更应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学识、机智的教学应对和人格魅力,来体现“人文精神”的真正美.课堂上,教师以真诚提问和评价学生,以真诚和学生交流合作,来感染学生;鼓动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验人与人相互帮助合作的喜悦情感与自私自利的悲哀情感.课堂上,教师以一丝不苟、对学生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点化学生对自已、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心灵责任.总之,教学中,教师应表现出丰富的“真、善、美”,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化,以达“立德树人”.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人生修养,才能达成优良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

二、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发掘与学习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它也是由活生生的人——数学家创造出来的,所以,数学中必然蕴含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文化”,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出人文精神和“数学文化”去教化那些敞开的心灵.

一是用数学家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去感染学生.如优选法的创始人,饮誉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留学英国,不是为了学位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做学问准备改变落后的祖国;“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苏步青留学日本,当他学有所成时,拒绝高薪聘任,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这些都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对祖国怀强烈责任感的崇高情操与不图名利的高尚品德;离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仅一步之遥的陈景润,因走路在思索着“猜想”而碰到电杆,却谦恭地说“对不起”,这不折射出他极高的文明礼貌修养;可引中华民族自豪的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反对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这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就有强烈的超越与批判意识(“人文精神往往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的超越与批判意识”);阿基米德发表论文及时公开纠错表现出实事求是勇于改错的品质;而欧几里德是个反对投机取巧与近利狭隘的敦厚教育家;牛顿则谦恭地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欧拉为人类数学的发展而至双目失明,并以高尚的风格压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谦让于“后来者”;菲尔兹则无私奉献遗产设立世界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在人类漫长的数学历史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闪烁着亮丽的“人文精神”和“数学文化”,而且很多是与中学教材有联系的.所以,数学教师应以敏感的人文意识发掘它并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去感染学生.

二是用数学知识蕴含的“人文精神”去教化学生.

首先,用数学的产生、发展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强烈的超越与批判意识”(人文精神的表现).几千年的数学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劳动人们(尤其是数学家)历经艰苦创造出来的.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从数的产生发展到式的飞跃,从式到方程、不等式,从方程到函数,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从数与形的对立到统一——解析几何的建立,从规则图形面积体积可求到微积分可求不规则图形面积体积等等,无不蕴含着人们在对现实的批判后超越与创造.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在课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推导、数学问题的解答论证中,数学教师应以“慧眼”发掘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数学文化”去教化学生.

其次,用数学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是个“自我完善的人”.康德说:“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数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呈现了丰富的自然美——数学美,正如庞伽莱说的:“数学家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数学的真更不用多说,因为数学本身追求的就是真的结果.用数学运算真实的结果、数学推理步步有据,去教育学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为人诚实的做人之道;用数学的简洁美去教育学生洁身自好,不谋私利;用数学的和谐美——既矛盾又可和谐统一,如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对立统一,数与形的对立统一,数学中和谐美的典范——分别来自算术、代数、几何、分析的1与0、i、π、e能和谐相处于eiπ+1=0之中,等等,去教化学生与人为善;用式中、图中大量的数学对称美、用诸如黄金分割的协调美、解数学题的愉悦美、解题中独僻溪径与标新立异的奇异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真、善、美去点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

猜你喜欢
情操教化数学家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