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次发现由星孢菌引起的云南樟枯梢病

2020-12-30 08:12吴跃开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寄主植物孢菌状物

吴跃开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2015—201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统一普查过程中,在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发现一株云南樟的部分枝条梢部萎缩干枯,其上生长有大量的黄褐色疱状物,部分疱状物破裂后呈现出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这一特殊的植物病害迄今未有相关的报道。通过室内观测,确认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星孢菌Asteroconiumsp.。本文对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寄主范围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1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盘外壁黄褐色有光泽,大小形状不一,群集或分散,生长于寄主植物枝条表层细胞下,向上突出呈疱疹状(图1-a),成熟时盘被上部呈条状或不规则开裂,里面充满白色粉末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图1-b)。

a.枝梢上的病原菌子实体,已破裂;b.病原菌子实体特写,白色粉状物为分生孢子堆;c.病原菌子实体纵剖面;d.分子孢子梗;e.单个分生孢子梗,顶端生出两个分生孢子(未成熟);f.成熟的分生孢子;g.小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层厚度0.30~0.48 μm(图1-c),分生孢子梗突出寄主表皮、密集并排生长;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状或棒状,直或弯,长约24~50 μm,宽约3.2~6.0 μm,一般不分枝,顶端生出两个分生孢子(呈Y字形)(图1-d,e)。分生孢子无色,四角星体形(在显微镜下观看时,由于其中一角观察不到而呈三角星形,角端钝圆,两角端间距14.1-20.6μm(大多数16-19 μm),而角端至孢子中心距8.5~12.3 μm。每个四角星状分生孢子里面均有一个内含小孢子,直径6~7 μm(图1-f)。当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高湿、水滴)时,内含小孢子将被释放出来并开始萌发(图1-g)。

所采标本保存于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所标本馆。

2 危害症状

该病原菌主要侵染危害寄主植物枝条的嫩梢部位,尚未见其危害叶片或叶柄;病梢上散布许多黄褐色疱状物,往往连接连片;后期由于疱状物发生破裂而露出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使受害枝条布满黄白混杂的菌物子实体。受害梢部最终萎缩直至干枯死亡。

3 寄主范围

根据多年的野外调查结果,该菌迄今仅见危害云南樟Cinnamomumglanduliferum,未见危害其它植物。可见该菌具有很强的寄主专一性。

4 讨论

星孢菌属Asteroconium系Sydow (1903) 建立,在分类上归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本属真菌的典型特征为分生孢子盘表皮下生、后期突起破裂,其中的分生孢子无色、星形[1]。然而,有关该属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少,迄今为止有记载的种类只有两种:A.saccardoiSyd.和A.nothopegiaeRamakr.,Sriniv.& Sund.。

A.saccardoiSyd.(萨卡多星孢菌)是该属的模式种,其先后在墨西哥、日本及我国云南有发生分布的记载。其中,在墨西哥的寄主植物为墨西哥木姜子或称白克木Litseaglaucescens[2],在印度的寄主则为同属另一种植物Litseaconsimilis[3],在日本发现其危害红楠Machilusthunbergii[4],在中国云南则发现为害云南樟Cinnamomumglanduliferum[5]。不过在相关文献记载中,该菌均仅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部位,在叶片上产生所谓的“白脉”症状。

本属第二个种A.nothopegiaeRamakr.,Sriniv.& Sund.则首次发现于印度的马德拉斯(Madras)地区,寄生于漆树科植物NothopegiadalzelliGamble的叶片上[6];后来,在喀拉拉(Kerala)地区发现该菌生长于桑科植物木菠萝ArtocarpusintegrifoliaL.的落叶上[1]。

从形态及寄主植物范围上看,本文所报道的星孢菌与该属的模式种萨卡多星孢菌(A.saccardoiSyd.)比较接近,但亦有一些重要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形态学。分生孢梗前者较短粗,后者明显较细长;小分生孢子前者较小,后者较大。(2)生物学。前者主要侵染危害小枝梢部,尚未见危害叶柄、叶脉;而后者相反。两者的亲缘关系究竟如何(同种、地理变种、还是不同种),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需要借助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猜你喜欢
寄主植物孢菌状物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思维可视,让“写清楚”有迹可循——以教学状物作文“我的植物朋友”为例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玉米茎腐、鞘腐、穗腐病中不同镰孢菌间关系研究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尖镰孢菌细胞色素P45055A1与NO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