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现状分析

2020-12-30 08:13黄松杨宗才余德会李登江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雷公山重点保护收容

黄松 杨宗才 余德会 李登江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 雷山 557199)

野生动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保护野生动物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保护野生动物有许多方式,最直接最直观的就是野生动物收容及救护[2]。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是一种对野生动物个体生命的保护,使野生动物免于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的保护方式[3]。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机构[4],开启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新征程,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和救护工作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此外,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先后颁布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2017年12月1日国家林业局第47号令)等法律法规,为依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提供了法律保障。贵州省林业局于2018年12月14日公布了《全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名单(第一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被列入第一批全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名单。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可追溯到2004年保护区设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机构起甚至更早[5],近年来,非法猎捕、猎杀、收购、出售、滥食野生动物现象依然存在,野生动物资源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在野生动物保护和收容救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被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数量、来源、保护级别、病因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讨论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总面积47300hm2,地处E108°5′~108°24′,N26°15′~26°32′,最高海拔2178.8m,最低海拔650m。保护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水、热、土等自然条件,加之历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蚀,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为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据资料记载,区内已经鉴定的各类生物种类5147种,其中动物2291种,高等植物2593种,大型真菌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3种,其中动物38种,植物25种[6-8]。

2004年5月,经黔东南州委编办批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增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机构,编制5人。建有办公场所、动物养殖场、动物临时救护点等设施设备。在贵州省林业局2018年12月13日发布《全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名单》(第一批)和2019年12月3日发布《全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名单》(第二批)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均被列入全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名单,是黔东南州唯一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

2 研究方法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台账进行汇总,收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来源、数量、次数、种类、保护级别、病因病况、救护结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软件Excel。

3 结果与分析

3.1 收容救护种类和数量

2017-2019a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05次,472只(头、条)(表1),隶属12目,超过21科38种(此表述是因为收容救护中有表述为蛙类和猫头鹰类不能确定到种,下同)。其中,鸟类超过30种,占比超过78.95%,兽类4种,占10.53%,爬行类3种,占7.89%,两栖类超过1种,占比超过2.63%。从救护频次和数量来看,鸟类86次143只;爬行类10次173条,主要为执法收缴移交的王锦蛇和乌梢蛇(表2)。

表1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救护野生动物汇总分析

物种编号季节次数数量来源地点保护级别病因病况38夏、秋388榕江县、黎平县、小丹江管理站三有健康39夏182小丹江管理站健康40春、夏468榕江县、台江县健康66,送时已死2

表2 2017-2019a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种类数量

3.2 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来源

从2004a开展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来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收容救护野生动物主要来源可归纳为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周边森林公安执法移交(简称执法移交),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收缴上交(简称内部上交)、社会好心市民送交3种[5]。

从图1可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救护野生动物主要来源于周边森林公安执法移交 102次,占97.14%;内部上交3次,占2.86%。凯里市送救次数最多51次,占48.57%;黎平县送救数量最多,149只(头、条),占38.90%;三穗县在送救次数和数量仅1次1只,3年来均未收到过雷山县送救野生动物(图2)。这与凯里市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等情情况密不可分。黎平县一次性就送救王锦蛇67条,乌梢蛇76条,使得其在送救数量最多。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位于雷山境内,保护区在雷山境内分布面积达75%,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打击力度的加强,群众意识得到了提升,这或许是雷山县三年来送救野生动物为零的主要原因。

图1 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来源

图2 不同县(市)野生动物送救次数及数量

3.3 野生动物救护的季节差异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相对集中在春、夏季节。夏季38次332只(条),频次最高,数量最多,主要为鸟类、蛙类野生动物;春季36次78只,主要是救护鸟类和蛙类等动物,其中又以鸟类为最高,高达30次43只;秋季23次54只,全部为鸟类野生动物;冬季次数和数量最少,仅8次8只(头)(表3)。春、夏两季,蛙类、蛇类冬眠结束开始活动,而鸟类陆续迁徙到此体力不支,促进了违法破坏的加剧,致使收容救护工作相对集中于上述两个季节。

表3 不同季节救护情况

3.4 救护动物的保护级别

表4可知,在已鉴定的38种收容救护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2.63%(1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占50%(19种),国家“三有”野生动物28.95%(1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有猕猴、灰林鸮、鹦鹉等19种;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名录的有毛冠鹿、豹猫、乌梢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受到利益驱使,违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去破坏、捕捉用于非法买卖或食用,使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比例较大。

表4 2017-2019a收容救护野生动物保护级别

3.5 救护动物的病因病况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收容救护野生动物伤病情况主要有外观看起来正常健康的占80.30%,幼小个体占3.39%,因饥饿、劳累等导致体力不支、体虚个体占9.11%,受伤个体占5.93%,送来救护时已经死亡的占1.27%(表5)。

表5 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病因病况

受伤个体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包括非法猎捕、诱捕、猎套、网捕、非法运输、收购过程中造成伤害,如救护的蛇雕等在撞上捕鸟网拼命挣扎致使左翅膀受伤,左脚爪断裂。幼小个体比例较小,主要是毛冠鹿和灰林鸮等鸟类,毛冠鹿在落单找不到母亲后,群众捡拾回家喂养被执法缴获移交,鸟类有的是违法分子直接在野外鸟巢中获取,有的则是用蛋卵孵化喂养被查获的。体虚和送来时已经死亡的动物,有的是执法人员不具备专业技术,不会救、不会喂食导致饥饿体虚,有的则是送救周期太长,时隔数日才送来,导致部分因不得正常进食和及时救护导致送来时候已经奄奄一息甚至死亡。

3.6 野生动物救护结果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结果可归纳概括为“放归野外”“康复饲养”“调配”“救护失败死亡”4种[9]。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17-2019a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472只(头、条)中,放归野外的334只(头、条),占70.76%,康复饲养的83只(头、条),占17.58%,救护失败死亡的25只(头、条),占5.30%,只为送救单位提供鉴定并由执法单位带回或已死亡留存制作标本的30只(头、条),占6.36%(表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放归野外的343只(头、条)中,爬行类最多(172条),主要为王锦蛇、尖吻蝮、乌梢蛇3种,多为执法单位在市场上收缴集中送救的;其次为两栖类125只,多为夜间执法收缴的蛙类。

表6 2017-2019a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特点

4.1.1 鸟类救护种类最多

4.1.2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季节性明显

野生动物救护集中出现在春、夏两季,占70.48%,主要以鸟类、蛙类和爬行类为主。主要是因为在春季和夏季,蛇类和蛙类冬眠结束开始活动,鸟类长途迁徙到此,体力不支等原因,容易导致人为捕杀、捕捉。可以通过在春、夏两季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执法检查、巡护巡查等执法行动,加大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降低人为因素破坏。

4.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比高

3年来共收容救护的38种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0种,占比高(52.63%)。从一个层面反映出,受利益驱使,雷公山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人为破坏的威胁相对严重,执法部门应当加大对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公布一些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4.1.4 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全部来自缴获

从2017-2019a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来源来看,无论是执法部门移交还是内部上交,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执法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向非法猎捕、捕杀、捕捉、出售、买卖野生动物等违法人员缴获所得。反映出受到经济利益驱动,导致花鸟市场经营乱象显著,人为破坏现象依然严峻,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花鸟市场、餐馆、饭店等各类经营场所的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同时,加大对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重要分布区、栖息地、停留地的巡护巡查力度,禁止一切破坏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4.1.5 伤病及救护程度

救护动物的主要原因有受伤、饥饿、体虚、幼小等原因,饥饿、体虚和幼小的野生动物救护成功率大,通常通过照看、喂食等能成功救活。本次统计受伤的,野生动物中,受重伤导致本身无法正常站立、进食的,如蛇雕左翅膀受伤、左脚爪断裂,多处受伤,伤势严重,最终救护失败死亡。受轻伤的,比如猕猴、白颈长尾雉等,只是脚趾部位轻微伤情的,通过消毒、包扎等措施,绝大部分都得以恢复放生。

4.2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建议

4.2.1 呼吁全社会广泛参与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是一项宏大且艰巨的工作,不是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10]。可通过多形式积极呼吁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收容救护工作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做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打牢基础。

4.2.2 加大投入,健全机构,完善设施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能力建设。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全省野生动物分布、交通、救护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布局全省野生动物救护机构。州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科学谋划,结合全州实际合理规划,增设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此外,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救护场所、设施,补齐短板,确保收容救护工作有足够的经费运作,保障日常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4.2.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

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成员自觉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此外,可以多开展野生动物救护常识、和简单救护技术等方面的专题宣传,提高民众的救护能力水平。

4.2.4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专业技术人才是做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公开招考、选聘、遴选、人才引进等方式,积极引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人才队伍。此外,可以通过加大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比如通过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实际操作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救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雷公山重点保护收容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重点保护
收容教育所举办文艺汇演
土地庙
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雷公山区生物多样性与苗族传统文化耦合传承关系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