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

2020-12-31 00:16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中心校陈敏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中心校 陈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苏醒,社会参与程度也在逐渐增强,这就使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社会、人际交往及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因此心理素质脆弱、缺乏心理疏导能力的小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需求

青春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会得到生理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得到心理方面的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步入青春期的预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他们急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与家长及教师的沟通逐渐减少,但是由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欠缺,无法对不良的心理倾向进行排解,从而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厌学心理、自卑心理等心理问题。因此,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就应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就使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真正合格的未来人才不仅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同时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需求。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发展需求,从而导致教师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完全忽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树立浓厚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意识,从而有效将这一教学目标逐渐纳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良好结合。

(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实用性的教学课程,涉及的领域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其中一部分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因素,从而使语文学科教学成了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及深入挖掘,将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作为渗透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三)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育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心理教育素养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健康、积极心理的展现及宽松、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的熏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渗透教育。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涵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自身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引导。

三、结语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