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轨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31 03:50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板书关联多媒体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付 杨

随着网络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普及,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双轨展示教学以双屏幕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互通互联,促进学习者逻辑思维和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双轨展示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念界定

双轨展示教学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探究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的本质,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它以师生之间具有主体间性这一认识为哲学基础,以活动理论中关于主体和客体借助于工具中介之交互这一观点为理论指导,以记忆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双重编码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关系的重构来建构知识体系。

(二)特点

双轨展示具有以下特点。

1.双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图文并茂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是以“1 个投影仪+1 张幕布”的方式来展示教育教学内容,而双轨展示不再局限于单一画面,而是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双画面展示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了“图文+视频”的展示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迁移能力。

2.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教学方式多姿多彩

双轨展示为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双轨展示平台支持格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对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的资源格式进行完美支持,PPT 文稿、Word 文档、视频、Flash、网页等资源,可以按需调用和任意组合。教师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尝试例如PPT+视频、PPT+网页、PPT+板书、Word+实物展台展示等各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教育教学过程,既考虑学情,又实现了学生知识的深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其个性化发展。

3.教学内容关联呈现,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双轨展示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了知识的意义关联,避免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资源与信息呈现前后孤立分割、缺乏关联等问题。双轨展示主要借助两种方式,关联知识一是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每一个学习活动中展示的资源与信息之间是意义相关的,确保讲授中可以进行比照、关联或者辅助等教学实施;二是教学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双轨展示改变了PPT 稿件呈现前后分割的局面,教师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显示演示的当前页面,在另一个屏幕上显示演示的任意一页,这样学习者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比页面前后的PPT 内容,并进行笔记、思考、推理等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二、双轨展示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双轨展示教学将多媒体展示功能与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突破单一多媒体教学演示的局限性,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采用双屏模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当前,PPT 教学中PPT、PDF 文档呈现时存在前后分割的情况,双轨展示教学可以将板书与多媒体展示有效结合,实现传统黑板教学与电子设备的融合。

(一)意义关联教学

意义关联教学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时,尤其是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将与之关联的资源同时展示出来。为了方便学生认知和理解,可以借助生动、形象化的资源来展示。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结构时借助3D 立体图形+抽象文字,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化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进而理解地震的产生。

(二)知识关联教学

知识关联是指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总和,知识包括头脑中的信息、认知体系等的联合体。人类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教师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可以在头脑中创造一个知识网络,相关联的事实、概念、程序统合,而大部分学生缺乏这种能力,借助双轨展示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把以往的经验与所学新知识有效联结,实现迁移。

(三)内容比较教学

比较是对相关问题进行联系、分析,从而对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进行综合,同时将不同的内容鉴别出来,建立清晰的思维网络和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的目的。双轨展示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使用双画面展示,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学习者深入了解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达到知识的内化。如教师在讲授英文作文改错时,借用两个屏幕分别展示学生的小组答案和正确答案,进行点评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白板辅助教学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课堂教学资源双轨展示模式为课堂教学操作方式带来了变革,把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相结合,达到了“随时可写,随处可写”的效果。例如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在PPT 上呈现题目,同时调出白板进行板书,用图示的方式画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板书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基于双轨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是借助系统的体系化的模式,将教育教学原理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探究型学习者,即学生在对固有知识进行被动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主动理解、实践探索。双轨展示能够支持教师在分析学情、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媒介三级层次的整合,体现出了学生为主体、发展为导向、互动为重点的序列化、个性化的非线性教学模式。

笔者据此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赛场次”为例设计了涵盖情境导入、新知探索、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几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化难为易的内涵,把握“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构建情境,探索新知

具身学习理论强调亲身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和接触到信息的内化对个体的认知进行反思和重构。通过身体、环境、认知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赛场次”一课中,教师通过掰手腕比赛选出4 位大力士,怎样决出冠军?来构建实际情境,调动听、说、触、动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用文字、图片、动画、投影等传统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双画面呈现。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双轨展示支持双画面呈现,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采用PPT+投影呈现、不同页PPT 之间的展现、教学资源与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小组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寻求答案,通过分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受同伴群体的积极影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

(三)互动练习,课堂延伸

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在过去几年中收集了来自730 多个学院的反馈,揭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提出学生对与教师关系质量的感知以及教师给予及时反馈的频率与教育成效和个人收获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其学习效率。如在“比赛场次”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先设置问题,学生进行假设、分析、对比、检验、反思。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借助双轨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师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通知我们班55 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借此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

双轨展示作为智慧教学的一部分,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所存在的无法将多媒体教学实际与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问题。双轨展示既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同时也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其教学应用价值不容忽视。将板书与多媒体展示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传统黑板与电子设备融合,教师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板书、演算、推理、标注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双轨展示作为一种教学技术是教学的手段,教学设计是重点,教学互动是关键。在教学中,发挥双轨展示的优势,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板书关联多媒体教学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奇趣搭配
智趣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