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钢结构设计课程思政说课设计

2020-12-31 03:50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申成军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钢结构案例考核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李 康 申成军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国家战略、“四个自信”、职业道德以及工匠精神等,是一个天然的思政教育平台,将这些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精神得到洗礼,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融合。

说课是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者专家,系统地阐述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所依据的教育理论,然后由同行评议、交流、共同进步的一项教研活动。文章从钢结构设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对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说课设计。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基本信息

钢结构设计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大二第3、第4 学期授课,共15 个学分,240 个学时。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课程,具备了初步进行结构或者构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钢结构设计员工作岗位,培养学生从事常见钢结构工程的设计能力,为后续钢结构详图设计、钢结构检测、毕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根据钢结构设计的课程定位、相关岗位职业标准以及学生特点,制定以下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钢材的分类及主要性能;(2)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3)掌握钢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与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钢结构连接与基本构件的相关设计工作;(2)会设计常见钢结构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通过学习国内超级钢结构工程案例,坚定“四个自信”,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习钢结构工程领域的典型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通过分析钢结构工程事故案例,理解工程师的责任,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

二、课程内容

依据理论本身的价值、实际工程设计需要、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的考点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建筑钢材的性能以及选用、钢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基本受力构件的概念、常用钢结构工程基本概念及特点等。考虑学生抽象思维有待加强、力学基础比较薄弱,确定本门课程的难点是钢结构连接的计算、基本受力构件的计算、常见钢结构工程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结合专业调研,以及建筑行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针对钢结构设计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师资队伍、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建设教材和教辅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考评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情分析

这个专业学生大部分是男生,对感性事物认知能力比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学生有一定的力学、建筑结构基础,但是理解不够深刻,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已经年满18周岁,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大部分表现很积极,课上能够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但是部分学习比较被动,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三)教学方法

结合学情,我们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教师及时将最新钢结构工程案例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了解最前沿学科知识;结合施工现场照片、视频、动画、数据等,以强烈的直观感受营造工程现场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养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分析钢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引发思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的敬畏感。

2.问题链教学法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从专业课教学中提出主题问题,引出思政教学内容,进一步转化成思政教学专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第一节课采用此种方法,从雷神山的快速建成,引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转化成思政教学的主题——坚定“四个自信”。

3.小组讨论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向每组学生合理安排任务。其次,通过专业课问题和思政问题双驱动模式,将主要问题全部展现在课堂(网络)上,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会做一定的指导和定位。

4.角色扮演法

从钢结构设计师的工作中选取几个典型工作岗位,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完成工作任务。在角色扮演中,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教学实施

下面以本门课程第一节“钢结构概论”为例,阐述整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一)课前自学

根据学情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制作课前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并且在网络平台发布。将低阶目标“钢结构的概念”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而任务单是“探寻‘战疫’中的钢结构建筑”,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二)课中导学

课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评价总结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1.导入(5 分钟)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热点新闻,引入工程案例——雷神山医院,播放其建设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引起共鸣深思。

2.案例分析(20 分钟)

教师展示雷神山医院大量施工现场实景照片,揭示箱式房、轻钢活动板房以及钢框架在工程中具体的应用,以及传染病医院的与众不同之处。

3.小组讨论(10 分钟)

请学生结合雷神山医院的内部构造,分析钢结构的特点有哪些。然后,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与此同时,教师总结学生的若干观点并进行板书,这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提高的过程。

4.评价总结(5 分钟)

考核借助学习通,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评出本堂课的“优秀小组”。

(三)课后助学

针对学生课前、课中学习情况,在网络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搜集方舱医院建设资料,其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设置开放性题目“你是怎么认识黄锡璆老人等火神山建设者运用学科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做贡献的?”,考查学生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是课堂考核与网上考核、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知识考核与价值观考核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具体做法是既有期末考试,又有每堂课的当堂测验,不仅对重、难点知识反复刺激、加强巩固,而且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参与性。课后,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过程考核贯穿其中,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网上作业、任务单)、课堂表现(出勤、小组讨论与测验等)、课后作业(网络测验、报告、讨论、设计等)、期末考试,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状况。

六、教学效果

从学生反馈情况看,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点。

1.获得感和变化是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最好证明。学生的变化从小处一点点体现,做事不再焦虑了,性子不急躁了;不再抱怨这里不公平那里不公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风气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学习更自觉、更有目标了,学习更少掺杂功利性了,更具有家国情怀了。

2.由于引入大量工程案例,增强了课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自发、愉快地学习。

3.学生掌握钢结构连接以及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能独立完成轻型门式钢架、钢框架等的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钢结构案例考核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