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2021-01-02 01:08马鸣浩康延龙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冻融青藏高原高山

◆ 马鸣浩 康延龙

(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0)

青藏高原蕴含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高原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没有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直接进行矿产开发工作,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环境负效应。特别是高寒草甸一旦被破坏,恢复治理难度极大。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工作,需要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根据青藏高原与普通矿山地质环境之间差别为主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策略进行科学制定。目前,在对青藏高原矿产开发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时,要加大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解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特征,根据具体的特征,利用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矿产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生态环保水平。对青藏高原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分区,可以推动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勘探开发事业的有序发展。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这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矿山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时,需要根据矿山区域生态自然环境为主分析矿产开采过程中对周围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及时利用科学合理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确保矿区居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同时要尽可能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废弃石、土、渣大量堆积会导致矿区周围粉尘污染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使路桥断裂、房屋倒塌、水土流失等各项问题加剧。除此之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会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威胁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对矿山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治理,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维护社会安定。

在开展矿山治理和保护工作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原则。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关注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矿山开采以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对保护措施和治理措施进行科学制定,预防该地区常发的地质灾害,满足防灾减灾要求。第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区域,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存在极大差异。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特点,对保护措施和治理措施等进行科学制定,提高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第三,要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互结合的原则。在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双重优势。除了工程措施之外,生物措施对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开采完的矿山区域种植树木可以恢复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第四,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要确保治理手段和保护手段的社会效益,同时要对相关保护措施和治理措施的投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经济效益。

2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2.1 高山冻融区

高山冻融区是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区域,高山冻融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分区类型:第一,高山峡谷湿润冻融区。这一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山峡谷内,该区域的沟谷切割比较深,高差达到100米以上,主要包括祁连高山峡谷区、鄂拉山高山峡谷区、昆仑山高山峡谷区以及喜马拉雅山高山峡谷区、唐古拉山高山峡谷区等。这些区域的降水量相对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达到800~1000毫米,整个区域的气候相对湿润寒冷,多年平均气温维持在-40℃到23.5℃之间,冻土发育并且风化冻融作用比较强烈。该区域内的土层相对较厚,岩体比较破碎,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高寒草原、草甸、高寒灌丛等。原生地质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冻融、风化作用比较强烈,可能会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且植被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一旦这一区域的植被被破坏,很难治理恢复。第二,高山宽谷湿润冻融区。这一区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山宽谷区,谷地的宽度一般在5千米以上,主要以哈拉湖—大通河宽谷区、东阿尔金—北祁连高山宽谷区、藏南高山宽谷区、藏北南羌高山宽谷区等。在这些区域内的年平均降水量达到600~800毫米,气候湿润干冷,平均气温为-34℃到19.7℃,风化、冻融作用比较强烈,并且区域内的土层比较厚,岩体破碎,植被主要包括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原生地质环境问题特征主要是冻融和风化作用比较强烈,并且在该区域的植被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有明显的水土流失问题。高山冻融区的整体特点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恢复和治理难度极大。

2.2 高山干旱寒冷区

高山干旱寒冷区也是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分析过程中的主要区域,该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山平原区,具体位置包括藏北地区、藏西地区、青海南部三江源区。该区域内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00~400毫米左右,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达到-5.6℃到3.8℃,风化、冻融作用相对强烈,冻土发育。该区域内的土层比较薄。植被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原生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土地荒漠化相对严重,并且冻融与风化作用比较强烈。

2.3 山谷湿润温暖区

山谷湿润温暖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千米到4千米之间的盆地区域,例如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区、青海东部盆地区。区域内的降水量比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达到400~600毫米,气候比较湿润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23.6~34.9℃,区域内的土层比较厚,黄土为主要土体,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和草原。原生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植被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4 盆地干旱亚热区

盆地干旱亚热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地区的3千米以下,包括柴达木盆地和平原区。该区域内的降水量比较小,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5~3200毫米,但是蒸发量比较大,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为-40℃到33℃之间,区域内的土层比较薄,以沙砾石为主。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草甸和荒漠,原生地质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程度比较严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对青藏高原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分区,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确保保护方案的可靠性与针对性。除此之外,在完成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分区研究工作后,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分区对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策略进行科学制定,这是减轻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冻融青藏高原高山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冻融砂岩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本构模型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低温冻融作用下煤岩体静力学特性研究
冻融对银川平原压实砂土压缩性的影响
冻融环境下掺合料与引气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飞过高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