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21-01-02 21:39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农业

刘 芳

(宁城县农牧局,内蒙古 赤峰 02420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果显著。但是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发展仍滞后于其他主体行业,人们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长远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一门全新的,也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将涉及农业资源、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技术、农业教育、农业市场、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只有将信息化充分应用于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信息化概述

1997年我国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智能化工具也是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建立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基础之上。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也就是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以现代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规模庞大、功能完善、自上而下且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信息化生产工具的使用,将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发生空前的变化和进步。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将使我国传统的农业结构和产业状态得到优化调整,粗放型生产方式不断得到改变,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超强度、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将逐步被集约型,优质,低耗的绿色生态模式所取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改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就业结构,更能促进农业领域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兴产业发展。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完善,以及农业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态势,农业咨询服务、农业信息中介等行业也应运而生,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将迅速发展,从而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知识型人才结构在广大农村将越显突出。

2.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

我国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长期以来,大多农民受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且居住环境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影响,自然经济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致使一些农民思想觉悟不高,综合素质有限,由此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这类问题积习已久,完全依靠基层组织和农民自律来解决,并不能得到很大改观。农民整体素质的改变与提高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应用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可能。因为信息化无死角的服务覆盖面和强化功能,使我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工具进行远程教育,传播新理念、新知识和新的精神食材,使广大农民随时随地地获取时事新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3.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过程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将贯彻打破农业贸易领域的局部性和区域性经济格局,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发展新业态,不再是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发展模式,而是依托信息化生物工程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加速对农业旧业态的改造,建立新的农业发展体系,促使各行业之间深度融合,并相继诞生一批新的农业经济增长载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全系统开放状态下,建立管理科学规范、运型竞争有序、整体功能强大的运作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经济领域与农业发展相融合,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三、目前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困境

1.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大多数农民来讲是一个很陌生的词语。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大多处于教育落后,经济不发达的生存环境中,现有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小农意识比较深,对于新理念新技术从观点上一时无法接受。更重要的是即使接收新观念,从能力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认知的不足,导致对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知之甚少,也无法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关的信息化政策及积极举措进行配合与深入参与,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最终影响他们对信息化管理价值的有效利用。

2.欠缺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在网络和平台建设上还相对滞后或不完善。一些专业网站和网页承载的信息大多易以宽泛的政策和理论为主,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需要的具体指导信息很少。一些农业专家的科研成果建立往往立足于实验室和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也只是围绕学术层面的文字为主。广大农民很难从中受益,获得相关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由于信息发布者和信息使用者存在一定的目的差异,信息内容与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变量。再加上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致使农业信息的供需矛盾突出,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的成果不明显[1]。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信息化设施设备不完善,政府投入的力度还达不到完全覆盖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这些原因导致网络进村入户的理想局面还没有完全实现。根据多个地区的统计数据,虽然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但目前还有四成左右的农民家庭没有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在现有网络覆盖水平低下,一些农民只能小心翼翼地使用流量,因为网络使用成本太高,超出了自身的经济能力。再加上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虽然强化了信息化网络硬件设施建设,但对具有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还存在不足,面向“三农”的信息资源务实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农民获取信息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信息传播和利用受到制约。

4.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人才缺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对人才的综合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纵观目前农业领域的相关现状,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从管理层面来看,很多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的岗位从业能力不高。一些具有专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会寻求更高级别的领域或科研机构发展。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的现实性和人们固有的思维特性,导致专业人才不能集聚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储备出现断层,高等教育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口较大。一些农业专业被社会其他热门专业所排挤,部分农业院校的名号十分响亮,但内设专业往往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农业和农村不能形成全面的了解,甚至并不热衷于服务农业事业,导致农业发展中管理型和技术性人才不足。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也很难培养出大量的,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人才。

四、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1.加强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宣教力度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要紧紧围绕《数字乡村战略纲要》和美丽乡村建设来实施,要利用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民积极宣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并付诸于行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2]。

(1)要从观念上让广大农民产生新的认识,以务实的方法和内容强化信息化对农民带来的收益改变。推动新型的职业农民群体不断涌现,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新生代力量构成三农发展的生力军。鼓励年轻人怀揣理想回乡创业,当村官服务于农,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创新务农,利用电子商务渠道营销兴农。让广大新型农民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和结构模式,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提高。在我们的身边,这些典型事例层出不穷,在宣传活动中可以采用经验介绍和相互交流,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和动力。(2)大力宣传信息化给乡村带来的实质改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清洁能源、安全饮水、卫生厕所等一系列农村生活环境的改造,提升了农村的村容村貌。网络化教育的不断延伸,使广大农民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邻里纠纷少了,和谐氛围浓了。“山清水秀乡村美,安居乐业景色新”的美丽乡村不但是宣传活动的重要素材,更是所有农民迫切期待的生活景象。(3)大力宣传信息化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不但能够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更是带来了农业产品在销售、物流、服务和监督等环节的精准快速和规范运行。信息化的充分应用,在生产的重要环节中能够减轻体力劳动,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依赖。田间劳作的农民身影,逐渐被遥感、卫星监测、多光谱照相机等科技所替代,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智慧。

2.建立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

政府机构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高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与现代通讯技术,融入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安全、适用、便捷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环境。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搭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一种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农业经济管理与服务的管理形态。在网站建设上,立足于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在数据库系统静态生成的基础上,加强网站动态的管理,确保信息资源的真实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农业信息网站的建立应该增设供求信息,办事指南等项目,实现至少省内相关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上下连接、左右贯通、规范标准、反应敏捷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库建设,对各类供需信息进行充实和更新,加强与通讯运营商、电商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合作,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3]。

3.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乡村信息化是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方向,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4]。

(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做好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的政策和制度衔接。构建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明确政府职能规范,职责分工,完善政策体系,加快通讯推进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力度。通过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网络覆盖率,进一步夯实四机和光纤网络基础,切实解决宽带不足,网速不畅的应用问题,大力推广无线局域网,各类运营商要真实面向“三农”,坚持以人为本,尽量去降低接入和使用成本。(2)强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相关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开发和使用适用于“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互联网应用软件,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促进产业凝聚发展。(3)建立和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在线销售市场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和伪劣农业产品等违法行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实行在线销售农产品商家诚信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提高失信成本,规范商品准入和交易行为,全面提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4.积极培养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应该以人才为主导。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异常迫切,一是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二是农业新型劳动者。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供给大多依赖于农业高校,这一渠道从根本上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创新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对策。

(1)社会培训是一种重要的人才供给模式,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利用人才及教育资源优势,重点培养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管理人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加大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一批热爱农村、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农业经济管理的最前沿。(2)创新成人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农业干部、农民企业家和有需要的农民实施教育培训,采用网络教学、函授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同时,面向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围绕农民转岗就业要求进行转岗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体真正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领路人,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新型企业家队伍。(3)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统筹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进行农民和农村企业家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可针对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业企业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运用等。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政府要为涉农高校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强化高校对农业领域紧缺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农业降本增效和农民创收的必由之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深入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促进农村新业态培养新动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服务三农发展为基点,统筹布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让广大农民在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充分应用中有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各职能机构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在线化。实施涉农服务事宜在线办理,重点强化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人资、社保、公共卫生等各类政务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