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的法治思维研究

2021-01-03 04:54陈昊杨
企业文化 2021年27期
关键词:权责党风廉政党员干部

文|陈昊杨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并影响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在现实中,党风廉政建设与法治思维之间具有共通性,即有效规范权力的行使,防止党务工作者滥用职权作出有损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民众利益的事情。法治思维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法治思维下党风廉政工作建设策略。

一、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重要的工作内容。党风、政风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基础的牢固性,关系到执政党的综合能力与兴衰。因此,无论任何时期,我国都给予了党风廉政建设足够的重视。

其次,确保党的纲领与政策的实现。党员是党的事业的重要发展者。一旦党员的作风出现了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各项党的纲领与政策的落地成效。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关注。良好的党风廉政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共同参与。党员与群众间建立起良好联系,有助于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思与所想,并帮助群众全面掌握党的方针与政策,使人民群众能够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决策,并推动党持续性发展。

二、法治思维下党风廉政建设策略

(一)培养党务人员的宪法精神

党员要积极贯彻与遵循“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认真履行宪法赋予自身的权责,并在法律范围内,做到依法行政,保证国家各项权力行使的有序性。此外,各级党组织或者机构,应该积极为党员干部或者党员群众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应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将宪法与法律学习纳入重要的党建工作内容,以此引导着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并培养党务工作者的宪法精神,使得宪法成为党员的行为规范。

(二)积极学习党章

各级党组织或者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学习党章,并遵守党的章程,以此为基层党组织或者党员群众作出表率。各级党组织可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培训活动,帮助党员干部或者党员群众全面、科学认知党的章程,并拥护党的章程。在党章学习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可以将专题培训或者党校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融合起来,以此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与认知。

(三)积极贯彻与执行权利本位

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群众的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党员干部或者党员群众应该从维护人民的利益角度出发,从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使得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权利本位是法治思维的核心。所谓的权利本位是指社会成员皆为权利主体。相较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具有根本性与决定性。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间,权利具有主导性。法治思维中,党风廉政建设则应该将权利本位思想贯彻落到实处,并将党风廉政建设从人治转向法治。

在现实中,各级单位不可违规裁员,或者干扰员工的合法权益,抑或者增加员工的义务等。新时期,各级单位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发展压力,此时单位切不可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合法权益,而侵害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抑或者为了少数人的合法权益,而侵害多数人的合法权益等。

(四)做到权责明确与权责统一

党员的权责是党与人民赋予的,且党员的权力具有一定的边界性。党与人民赋予党员权力,是党员履行各项职责的必备条件。党员在行使权力时,就意味着党员履行了相应的职责。相较于权利,权力是必须行使的,且不可放弃或者转让。各级党组织通过将党员的权责统一,有助于实现党员权力与责任的对等,促使党员干部或者党员认真贯彻与执行自身所肩负的职责。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通过坚持权责统一,有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督促党员干部工作者认真对待自身的权责,且在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追究相关党员工作者的责任。为了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可以建立起终身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倒查机制、保障机制等。在相关决策出现失误或者党务工作者不作为导致重大损失时,应该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全面掌握党内其他法规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员干部或者党员群众应该积极学习党内法律法规。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条例规范。这些规范多是遵循章程制定的,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日常从政行为的重要性法规。各级党组织可以将纪律性教育归入党员干部教育内容中。依托集中性学习、培训研讨、案例剖析等不同学习或者培训方式,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觉悟并有效规范自身的从政行为。各个司局、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则应该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以身作则,积极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措施,进而为其他党员树立起良好的工模范作用。

各级党组织在全面分析党内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所需,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或者方法等,以此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质量。在执行党风廉政工作规范时,要加大纪律执行力度。在纪律执行过程中,要将各项纪律贯穿到党内生活中,且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使得党的各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等被高效执行。通过将党章与党内的其他制度规范落到实处,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

(六)加大监管力度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认真执行个性监管规范,从严治党,保证党员干部的廉政清洁性。对于一些典型性案例,则应该加大剖析力度,并借助反面教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纪检部门谈话制度,以此积极交换意见,并促进廉政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期间,各级党组织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民情民意收集分析机制,积极鼓励群众纳言献策,并充分发挥出民众的监管作用。

(七)积极贯彻程序优先原则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重要保障。法治思维注重的是程序,应充分发挥出程序的应有价值。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不仅需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也应该注重惩治违法违纪行为。将程序优先原则应用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则意味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建章立制应该符合相关程序的要求,并且在查处相关案件时,需要符合相关程序规范,防止违背程序使用一些侦查手段。在现实中,需要向上级或者相关部门请示汇报的事项,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请示汇报。请示汇报后需要移交或者移送的案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移交或者移送。对于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作出。比如,在作出相关处理决定前,应该告知给相关当事人,作出该处理决定的依据与事实。在作出相关决定后,应该给当事人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陈述与申辩。在作出相关处理决定后,应该将当事人所享有的救济途径或者方式告知给当事人。

(八)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理论思考方式。在将其应用到党风廉政建设中时,党要带领着人民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法律规范,并将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依托法律治理国家,并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党风廉政工作中,要树立法律权威,并防止逾越法律底线,抑或者触碰法律红线等。各级党组织或者单位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章程或者程序内进行。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也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防止所制定的党建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契合。

新时期,我国执政党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同时,逐步给予了党风廉政建设足够的重视。党员作风决定着执政党的生命线,以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在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应该遵循法治思维,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对策。以上内容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制定法治思维下党风廉政建设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权责党风廉政党员干部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煤矿企业保卫系统中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