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课程的美育与德育价值

2021-01-03 22:50王婷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德育

王婷婷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重视学生美育和德育培养和发展。影视鉴赏课程特点能将美育和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优秀经典影视作品以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影视鉴赏 美育 德育

影视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直观性、欣赏性,深受学生喜爱。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让学生学习影视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经典影视作品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开设影视鉴赏课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中等職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偏低,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因而大众对中等职业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一定偏见。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完善多次层次多类性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指出“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培养一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手段,符合新时代中等职业学生的成长规律,身心变化。在一项“您对以下哪些方式接受德育教育比较感兴趣?”的调查研究中,公共艺术占比高达78%,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可见德育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形式向好。影视鉴赏课程作为艺术类公共基础课程,深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喜爱,影视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可以让教师实施美育教育的同时又可辅助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影视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为出发点,探索这一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的影响。

二.影视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与价值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曾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影视鉴赏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来发展学生审美判断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采取理论知识与鉴赏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影视艺术基本知识,掌握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电影流派、影片主题思想等。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选取电影《巴顿将军》片段,让学生初步理解电影中的“景别概念”,景别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影片片段中所使用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大小景别的运用,可让学生领会到不同景别的使用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选取曾获德国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获奖影片谢飞导演的电影《本命年》片段,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电影中“长镜头”的使用所带来的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历程,电影片段中近120秒的一组跟摇长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出狱后回家的全过程,镜头中依次出现地下通道、马路、车流、街巷和火车、汽车的噪声、鸽哨、广播声等视听元素,这个镜头中不仅展现出整座城市的样貌,更预示着主人公即将面对的生活:阴暗、嘈杂、压抑和挣扎。“长镜头”美学用保持时间、空间的连续性来减少创作者对事件的干预,尊重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强调画面所固有的原始力量,让观众“自由选择他们自己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

随着5G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影视作品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如今影视作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会成为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容易让青少年学生陷入审美误区,“审丑文化”、“伪娘文化”等审美心理误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影视鉴赏课程因具有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的特点在中等职业院校美育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既可满足青少年对影视文化的精神需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求“真”、崇“善”、致“美”的价值标准,厘清影视作品中的“假”、“恶”、“丑”。另一方面,通过教教学活动将“美”的理念灌输到中等职业学院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美”的标准和内涵去把握和理解艺术之美和现实之美。

三.影视鉴赏课程的德育功能与价值

习近平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影视作品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输入的有力工具,常带有西方“普世”价值观和“强权至上”的世界观,然而我们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平均在15岁-18岁之间,随着生理方面出现的急剧变化,学生的心理方面也在发生变化,在认识能力与自我意识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情况。某些影视作品中的“金钱崇拜”、“享乐主义”、“以物为本”等价值观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弘扬主旋律影视作品进行赏析,激发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升华道德情操。

影视鉴赏教学中,在对主旋律影视作品进行美的鉴赏的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影视作品中的德育资源。1990年上映的红色经典电影《焦裕禄》,取材于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伟大壮举。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摆脱了以往同类题材电影中人物“高”、“大”、“全”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电影《焦裕禄》中用巧妙的叙事和创新性的镜头语言,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民公仆形象,突出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影片主题思想的解读,引发学生强烈共鸣,激发青少年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初步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根据《意见》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观念、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的要求,影视鉴赏课程可做为开展这一专题教育的有利载体。2016年,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纪录片创作人员聚焦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工业制造领域,创作出一批以“工匠精神”为题材的高质量纪录片,可作为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资源,通过观看《留住手艺》、《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手作》、《大国工匠》、《新青年老手艺》等系列纪录片,分别对纪录片中所包含的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音响等要素进行解读,在解读的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如《大国工匠》第四季第六集中,讲述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升空,而火箭的“惯性导航组合”是长征七号火箭的眼睛,在太空中测量火箭的飞行数据,提高火箭的入轨精度,控制飞行姿态。加速度计作为的惯性导航组合的核心,加工中每减少1微米的变形,就能缩小火箭在太空几公里的轨道误差。而加工加速度计的刀具需要航天科技九院的铣工李峰,在200倍的显微镜下手工打磨。一次,李峰加工的加速度计存在着5微米的公差,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已经属于合格产品了,但是李峰还要坚持拿回去返工,把公差降到最小。在他26年的铣工生涯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为航天事业磨出了一柄“利剑”。通过影片所营造出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品德,从中获得启示。受到陶冶,最终使学生用“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工匠精神”践行到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中。

影视鉴赏课程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相较于思政课的任务性和强制性,其具有的灵活性、趣味性、形象性,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提升德育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德育工作更有亲和力,公共艺术课程的德育优势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和开展艺术活动中,自发自觉的受到熏陶和感悟,既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又有利于促使学生将道德价值内化为高尚的精神品质,外化为优秀的行为习惯。

影视鉴赏课程应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影视鉴赏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美的教育”和“德育的培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让职业人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

[2]丁毓薇: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0.12页

[3][德]席勒著,冯至等译:《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4]史可杨著,《影视美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52页

(作者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德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美育教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