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早读课的实践探究

2021-01-03 05:26雷子儒
民族文汇 2021年2期
关键词:早读课语感课文

雷子儒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此每个小学都专门安排了早读课,其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朗读的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早读课可以起到规范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以及提高学生记忆力的作用,高效的早读应当是有趣更是有序的。

关键词:早读课;朗读

一、早读课探究的背景

农村小学早读课效果不佳,早读课堂上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只张嘴,不发音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没有带着目标进行早读,眼到口到而心未到,没有用心,用情去读。从古自今读书人都很注重早读,可见“读”非常重要。

早读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早读课之所以安排在早上,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精力旺盛,容易记东西,学生还能通过“读”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想要在较短的早读课当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早读的效率,激活农村小学语文早读课的实践探究势在必行。

二、早读课实践探究的内容

(一)早读课存在的现象

早读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但是许多老师面对一天天的早读思想麻木,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于是,早读课上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

1.有口无心地读

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眼到口到而心未到,而是有口无心的念着书,体现不出早读课的意义。

2.敷衍了事地读

有很多学生是由老师驱赶着去读,经常出现了“早读不读” 或者是"老师来了才读”的被动现象。这样的早读课只会是事倍功半,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整节早读课下来,收效甚微。

3.滥竽充数地读

早读课以齐读的方式进行固然有声有势,但是时间久了学生会养成“唱读”的习惯,不能读出个性,读出感情,导致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会了“滥竽充数”,早读课全班齐读对学习起不到积极作用。

(二)对早读课不良现象的原因分析

1.早读任务不明确

学生在早读课上漫无目的地读书,早读任务不明确,不知道读什么,东读西读,最后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读透彻。

2.早读缺乏引导性

十来分钟的早读课,教师只是盲目跟班,对学生没有起到引导作用,表面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实际上学生在有口无心地读书,没有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这样的早读课学生容易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

3.早读内容枯燥性

早读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只读不练,没有结合听、说、写的方式。很多学生读一会儿生字表,读一会儿词语表,再读一会儿课文,日复一日反复读,让人乏味无趣。早读的形式只限于齐读与自由读之间,早读课由一开始的热情高涨到杳无声息,学生读着读着便失去了朗读的激情。这样的早读课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早读课在教学任务中的运用

(一)早读课目标的制定

1.明确任务,营造氛围

学习与识记的效果是和任务目标分不开的,因为任务目标是否明确,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记忆的能动力。许多心理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忆中,需要记忆的任务越明确,效果就越好。所以,早读课上教师要有針对性地布置好当节课的早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去完成。比如:牢记生字、词语表、需要背诵的课文、重点句段、理解“日积月累”,预习新课内容等。营造良好的竞争机制氛围能够激活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早读课当中,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保证时间,提高效率

虽然学校里设置的早读时间不足二十分钟,但是教师应在早读前提前到岗组织学生进行早读,为所授的班级争取更多的早读时间。制定教学计划时把每次早读与教学进度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明确早读课需要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量。所指定的早读任务应该使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体会早读的益处,对早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形式丰富,方法多样

小学生缺乏耐心,做事地专注力持续时间不长,所以早读形式多样化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专注于早读课。齐读是常见的朗读形式,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朗读任务。齐读有声有势,有专家认为只大声读书的人才能发觉到自己的语音错误,才能很好地培养语感。除了全班齐读的形式,还可以用领读、自读、分角色朗读,这样的多种朗读方式能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参与到早读中来。

(二)早读课教学的实施

1.规范字音,音频跟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多来源于模仿。现在教学媒体所提供的课文朗读音频,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把握好模仿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朗读时的正确读音、语调和语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读课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跟着音频模仿朗读,把握句子的情感表达,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薄弱的地方,对于学生难读的句子可以领读。

2.培养优生,发挥作用

农村小学的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由基础知识较好,咬字清楚准确,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这类学生在早读课上起主导作用。除了领读还可以帮助老师利用早读时间检查同学们背诵任务完成的情况,以此来督促学生以更高的质量完成早读任务,还能巩固所学知识。

3.比赛形式,鼓励帮助

早读期间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或者背诵比赛机制,同桌与同桌之间PK,男生与女生之间PK,小组与小组之间PK。听音频朗读,看谁读得有感情;读生字词,看谁记得又快又牢;读课文重点片段,读“日积月累”等,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对表现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落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4.小组合作,共同参与

作为农村小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面对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很多时候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三分之一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语感强且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这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全班的整体朗读水平才能提高。因此,我经常在早读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早读,每组选一位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带领本组的组员朗读,或者实行“一对一帮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和“一对一帮带”的活动更有利于做好教学中的帮扶工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到早读课当中来。

(三)早读课实践的效果

既然在早读课上安排了的任务,就必须要有检验效果这一环节,才能对学生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做好下列工作。

1.成果检验

早读课我们教师要明白学生读的目的任务。在分配任务朗读后,为了检验早读成果,老师可以利用早读课对所读的生字、词语、古诗、重点语段进行听写。通过成果的检验,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便今后的早读效果能够更加凸显。

2.读记结合

早读课,读和记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毫无目的地“读”要引导学生熟记课文里精彩的好词好句。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也在教会学生懂得积累,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学会灵活运用。

四、早读课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是早读课是集眼、脑、口、耳为一体相互配合,把安静书面文字用声音表现出来,在朗读的声音中负载着思想感情,释放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想要深刻地领会作者写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只能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教师或学生朗读时,五观感知能力同时进行,大大强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就看图片比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容易理解一样。所以,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感的把握,教会学生懂得自主朗读学习。因此,学校每周安排一定次数的早读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早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是早读课需要科任老师重视,要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字音的掌握、朗读情感的体现、课文的理解及知识点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才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

三是早读课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因为上早读课没有正课那样严格,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四是据心理学的方面描述,在早晨进行读书,牢记生字词、背诵课文.知识点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形成较好的语感。因为人类记忆的高峰期是在早上,因此,抓好早读课有非常必要的意义。

五、结语

总之,早读课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早读课既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又能帮助学生达到预习的效果,可见早读课在小学教学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用心吹响这清晨的第一声号角,它定能成为诵文教学的华彩乐章,点燃学生面对每一天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对早读课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早读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早读课语感课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
端午节的来历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