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人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

2021-01-06 01:12侯永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脑病痉挛心肺

侯永刚

(山西翼城县中医医院,山西 翼城)

0 引言

临床上缺血缺氧性脑病常见于新生儿,但是有研究显示,许多心脏骤停的成年人进行心肺复苏后极易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植物状态,更严重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有研究显示,进行积极促醒并及积极改善脑部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致死率。发病初期,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影响电子传递功能,同时部分氧和血红蛋白会因为红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导致生化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脑部造成损伤[3]。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使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心肺复苏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极为常见的,有研究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后极易发生继发性癫痫,从而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患者的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4]。为探讨研究成人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0例,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0例,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50~70岁,平均(60.3±2.14)岁,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家族史无特殊疾病。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标准依据《儿科学》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主要包括3个要点。首先明确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本研究病因为心脏骤停),其次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仍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例如意识模糊等;最后排除其他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中8例发生继发性癫痫,其中4例发生迟发性肌阵挛,3例发生急性肌痉挛,1例发生持续性四肢抽搐。

2.2 治疗情况

在这些患者中有8例进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7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的住院期间病情均未再次发作,其中1例持续性治疗后,间断发作,最后导致植物人状态。

3 讨论

一般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初期,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这会导致电子传递功能而产生自由基,在一些红细胞破裂会释放血红蛋白,同时产生大量自由基,会催使周围产生催化生化反应,这将导致神行系统的功能以及部分结构受到影响。目前国内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使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其发病会导致脑组织部分破坏,这对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的现象。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上一种极为严重的情况,可以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最为敏感,其主要原因是脑组织没有营养储备,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由于缺血缺氧,在4~5 minATP就会被耗尽,从而导致能量衰竭,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经过心肺复苏进行及时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5-7]。心肺复苏技术的最新进展提高了急性心肺疾病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在急性期幸存的患者中仍经常出现严重的脑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易使人体不能维持血压稳定,导致机体血压稳定性被破坏,组织微环境血流灌注降低,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加重病情,但是由于成年人的各项器官组织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果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使受损的组织恢复正常[8]。缺血缺氧极易导致血管水肿,同时会产生细胞毒性,危险性逐渐增高。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引起脑组织损伤,癫痫则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继发性癫痫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发生癫痫的类型主要有肌肉痉挛、强直发作而持续性癫痫较为少见,肌肉痉挛则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作时可累及全身或部分组织器官[9],本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中8例发生继发性癫痫,其中4例发生迟发性肌阵挛,3例发生急性肌痉挛,1例发生持续性四肢抽搐。在这些患者中有8例进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7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的住院期间病情均未再次发作,其中1例持续性治疗后,间断发作,最后导致植物人状态。

综上所述,成人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极易继发癫痫,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为肌肉痉挛,应当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同时需要一定辅助治疗,如针刺治疗[10]。针刺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很多,可有多靶点效应,是可以通过电项针直接改善脑部的血流以及供养状况,还可以通过头针百会加强对大脑皮层部位的起到直接刺激作用,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加上现代药物医疗手段,通过复合作用,可大大提高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脑病痉挛心肺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心肺血管病杂志》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