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之套译法研究❋

2021-01-07 06:22姬洋文军
外语与翻译 2020年4期
关键词:套用格律译法

姬洋 文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 要】作为一种翻译方法,套译在汉语古诗英译中尚未有全面探讨。基于此,本文系统研究了汉语古诗英译中套译法的概念、方式和原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与归纳,希望可以为译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1.引言

套译作为一种翻译方法,已有诸多学者做过研究,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习语、谚语、广告等。事实上,诗歌翻译中的套译不乏其例,但尚未有相关专题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译本为考察对象,尝试探索研究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之中的套译法。

套译法是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一种典型的汉诗英译实用技法(文军2019)。本文拟从套译的概念、套译的方式、套译的原因三个层面探讨汉语古诗英译实践中的套译法,希望对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研究有所助益。

2.套译概论

2.1 套译法的概念

对于套译法,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刘季春(1997:44)认为,套译就是借用译入语中某些惯用结构来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被借用的结构可以是成语、谚语、一句诗或者广告标题或口号。这个被借用的结构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林煌天(2005:656)对套译法的定义是:套译法亦称“套用”“借用”或“借译”,如译入语在内容、形式、修辞色彩上和译出语大体符合,则可以考虑直接套用,以发挥译文优势之效。李国庆(2009:135)从修辞的角度认为,用仿拟修辞进行翻译的方法叫做套译。具体说,套译是指套用译入语中某些人们熟悉的谚语、成语或是名人名言进行的翻译。万莲(2010:132)从谚语的角度,认为套译法又称作借用翻译法,即一种语言的谚语可以借用另一种语言相应的谚语或其他习语来翻译。刘先福(2010:167)认为,在套译法中经常采用某些惯用结构来进行翻译,即模仿、套用广为人知的成语、谚语、诗歌、名言佳句。邓礼红(2013:21)从四字格的角度,认为套译法也可称为同义习语借用法,主要适用于汉语中某些内容、表现形式、形象或比喻均与英语中对应习语很接近的四字格。郭玉超、任晓慧(2013:320)认为,套译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文语义表达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套用译语中的固有表达模式如诗歌、习语、口号等进行翻译。赵祥云(2016:56)认为,套译法能够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使译文利于受众接受。文军(2019:62)从诗歌的角度,认为套译法即套用英语诗歌中现有的表达或句式来进行翻译,有明显的互文(intertextuality)特征,容易引起英语读者的文化与审美认同。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将套译法定义如下:套译是用译入语中业已存在的习惯用语来翻译源语的翻译技法,其范围通常为文化负载领域,如诗歌、食谱、谚语、习语、广告、中医等。

2.2 套译法的研究

截至2020年5月14日,在中国知网检索栏输入主题词“套译”,可以得到337篇相关文献(1981-2020),其发展趋势如下(见表 1):

通过上面的总体趋势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国内套译法相关研究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尤其在21世纪之后,增长显著。这说明,国内学者近二十年对套译现象给予了较多关注。如倪明(1994:98-99)认为“沿用至今的许多中医术语,显得很古老,但其原意与现代医学术语相同或相近者,可用现代医学术语的英文名套译,使国内外读者都能理解。例如:‘乳蛾’即扁桃体炎(tonsillitis);‘滑胎’即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癃闭’即尿潴留(uroschesis);‘噎膈’即咽下困难(dysphagia);‘崩漏’即子宫出血(metrorrhagia)”邓礼红(2013:21)。以言出必行(keep our promise)、风风雨雨(ups and downs)、相辅相成(go hand in hand with)三例为证,认为套用对应的英语习语翻译有事半功倍之效。

表1 国内“套译”研究趋势图

而对于套译所涉及领域和内容,可以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来了解(见图1):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1 表明,套译法研究相关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习语、成语、谚语、双关语和广告上,比如刘季春(1997:46)通过“食在广州”套用英语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译 为 “East or west,the Guangzhou cuisine is best”等案例,认为“套译法是翻译广告标题和口号的上选方法,运用得当,可使译文较好地保存原广告语的意义、结构和风格,从而引起译入语读者的强烈共鸣”。陈宝红(2018:29)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蛙》和《红高粱家族》中“方言土语”的翻译研究,认为“套译法也叫习语翻译法,是用译语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词句,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套译法在诗歌领域中的研究罕有涉猎,因此,汉语古诗中的套译法研究颇为必要。

3.套译的方式

这里的“套”有两层涵义:1、原封不动地借用;2、稍作修改地化用。这类“套”在诗歌写作中不乏其例。借用的例子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周邦彦的《瑞龙吟》“前度刘郎”借用自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化用例子如杨时的《次韵晁发道》“不须惊世露文章”化用自杜甫的《古柏行》“不露文章世已惊”;李清照/赵子发的《浪淘沙》“素约小腰身”化用自曹植的《洛神赋》“腰如约素”。

具体到汉语古诗英译中的套译,Turner和许渊冲分别是外国翻译家与中国翻译家的代表人物。A Golden Treasury of Chinese Poetry(1976)的编辑Deeney1在序言部分明确指出,Turner对陶渊明诗的翻译套用了 Dryden1的格律(Turner1976:2);Turner用sonnet(商籁体)格律译诗,如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同上:6、109);Turner也用blank verse(素体诗)格律译诗,如白居易《长恨歌》(同上:7、169);Turner还套用原诗格律译诗,如《诗经·邶风·谷风》(同上:6、41)。与 Turner相比,许渊冲的套译方式更显多样,包括借用英诗诗题、英诗词语、英诗格律、英语习语、动词短语,化用英语文学词汇、英诗诗句、英语习语等,具体例证下文均有举隅。这些数据和方式说明套译在汉语古诗英译中的使用频率,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

结合本文译本案例,套译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借用词句”“借用格律”和“化用词句”。

3.1 借用词句

3.1.1 借用词语

借用词语,即借用英语语言和诗歌中业已存在的诗题、英诗词语、惯用法、动词短语、英语习语等来翻译。

(1)借用诗题

例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

译文Singing the dying swan's sweet lay,/O2How can she hold back her tears!(许渊冲 1995:215)

许译借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诗题the dying swan套译中国唐代曲辞“何满子”,因为两者都有哀怨色彩,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张祜《宫词》前两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表明宫女命运的孤寂悲苦;后两句中的“何满子”,根据典故3,这是沧州歌者何满子的临刑绝唱,于诗来说则象征宫女人生的提前终结。而丁尼生的the dying swan也有生命终结(end of life)这层意思,且为西方读者所熟知。所以许译此处是恰如其分的套译。

(2)借用英诗词语

例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译文The wild west wind blows strong;/The morning moon shivers at the wild geese's song./On frosty morn/Steeds trot with hooves outworn/And bugles blow forlorn./Fear not the strong pass iron-clad on all sides!/The summit's now surmounted with big strides./Surmounted with big strides,/Green mountains like the tide;/The sunken sun blood-dyed.(许渊冲 2015:45)

对原诗的“西风”“残阳”,许渊冲在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和《致云雀/To a Skylark》中分别借用了wild west wind和sunken sun。而且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和雪莱的《西风颂》中“wild west wind”喻义相近,都象征革命力量。

(3)借用惯用法

例3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第一节)

译文Don't come in,sir,please!/Don't break my willow trees./Not that that would very much grieve me;/But alacka-day!What would my parents say!/And love you as I may,/I cannot bear to think what that would be.(见吴伏生2014:25-26)

翟理斯将诗题《将仲子》翻译为《致一位青年男士》(To a Young Gentleman),乃是英诗中的惯用标题形式(吴伏生2014:25-26)。此外,翟理斯还将第一行的“仲子”用“sir”(先生)代替,以便在译文中消除原诗中的异国情调(同上:26)。这些译法都是在译入语中的套用,具有明显的归化特征。

例4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曹植《门有万里客行》)

译文 At the gate there is a traveler of ten thousand miles./I ask you,Sir,where is your home?(Hans Frankel 1976:33)

译者将中文的长度单位“里”套译为英文的长度单位“英里(mile)”,将中文称谓“君”套译为英文称谓“爵士(Sir4)”,理由和例3一样,都是套用译入语中的惯用法,消除原诗中的异国情调。

(4)借用动词短语(phrasal verb)

例5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Last night the western breeze/Blew withered leaves off trees.(许渊冲 2006:194)

对于原文的“凋”字,多数译者将其译为动词“wither”,许渊冲套用了英语中的动词短语blow off。仔细分析,wither和blow off还是有细微区别,wither侧重草木本身的枯萎凋谢,blow off侧重风力外力的吹落。结合原文的“西风凋碧树”,动词短语blow off更为符合原意。

例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译文I'd rather fight at a hundred men's head/Than pore o'er books without performing feats.(许渊冲 2000b:21)

许译将名词“书生”译为动词“钻研书本”(pore over books),套用英语动词短语pore over。

(5)借用习语(phrases)

例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译文1 The candle has a heart,it pities our separation,/For our sake it sheds tears until the sky is light.(Frankel 1976:54)

译文2 The candle,as in pity of/This sad leave-taking/Sheds its proxy tears of love/Until day's breaking.(Turner 1976:205)

译文3 The candle has a wick just as we have a heart,/All night long it sheds tears for us before we part.(许渊冲2003:89)

以上译者均套用动词短语“shed tears”来翻译“垂泪”,充分利用译入语的语言优势,shed tears是英语中的文学用法。

毛泽东诗词英译“独立寒秋”(《沁园春·长沙》)有一种译文为:Against the chill of autumn I stand alone.(许渊冲2003:222),用英语习语“stand alone”来套译“独立”,而且两词对应两字。“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一种译文为:The proper way on earth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同上:222),用英语习语“ups and downs”来套译“沧桑”。根据这些套译案例,许渊冲认为“发挥译语优势,就是运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同上:224)。

3.1.2 借用诗句

借用诗句,即借用英语诗歌中现有的分句或整句来翻译,它比词语的单位更大一层。

例8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译文 Merry-making while ye may:/Wait not for another day.(Turner 1976:61)

Turner翻译的while ye may,套用了英国诗人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致少女,莫负韶华》(To the Virgins:To Make Much of Time)中的经典诗句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从而产生审美认同,更能迅速领悟“珍惜时光”这一共同主题。(文军 2019:63)

例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译文Lo!The sun sets today;/At the earth-end a heartbroken traveler plods his weary way.(辜正坤 2004:91)

辜译划线处借用了英国“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所写的《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plods his weary way”这一短语,传递了漂泊天涯的旅人那种步履沉重、伤心悲痛的意境(文军2019:63)。

3.2 借用格律

借用格律,即汉语古诗的译诗借用英语诗歌中的格律。文军(2019:62)在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称之为“借用型”:“所谓借用型,指借用译入语文学中的诗歌体裁,以之替换原诗的格律”。

许渊冲(1992)提出充分发挥译语语言优势的观点,他尝试完全抛开《锦瑟》原诗的形式,依照雪莱的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的韵律格式来翻译(蔡立胜 2006:18)。

表2 李商隐《锦瑟》原作译作对比

表3 屈原《离骚》(节选)原作译作对比

杨宪益留学英国时翻译的《离骚》,迄今竖立在欧洲各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在国内被视为汉诗英译的格律派代表(辛红娟、唐宏敏2017:64)。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对杨宪益用英雄偶句体(heroic couplet)翻译的《离骚》曾评论道,“这部《离骚》的诗体译文在精神上与原作的相似程度正如一只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鸡蛋和一只煎蛋卷的相似程度一般大”(杨宪益2001a:76)。《离骚》以四句为一节,在偶数句末押韵,全篇换韵70多处(竹治贞夫1986:242)。同为格律派译法,许渊冲翻译的《离骚》是最符合原作格律的。也就是说,许渊冲是直接借用汉语原诗格律,杨宪益则是借用英诗格律。

3.3 化用词句

化用是借用的一种衍生形式。它不完全照搬、借用原文,而是对其略作修改,如调整动词顺序之后再行借用、部分借用短语、句子。

3.3.1 化用英语文学词汇

例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译文 I pine and peak/And questless seek.(Turner 1976:253)

译文的I pine and peak化用了莎士比亚《麦克白》(Macbeth)中的 Shall he dwindle,peak and pine。一方面,通过调换动词词序以达到peak、seek押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李清照的日渐消瘦。

例11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译文Under a frosty sky all woods in gorgeous red,/The wrath of godlike warriors strikes the sky overhead.(许渊冲2015:29)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Macbeth)中表达悲愤冲天时说 New sorrows strike heaven on the face,在《奥赛罗》(Othello)中表达白浪滔天时说The chidden billow seems to pelt the clouds,“天兵怒气冲霄汉”一句可化用莎翁语,译成The wrath of godlike warriors strikes the sky overhead(or pelts the clouds overhead)(许渊冲 2017:29)。由此看来,为使文学翻译被外国读者喜闻乐见,不妨化用外国经典文学中的用语。

3.3.2 化用英诗诗句

例12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清·洪昇《长生殿》第一出)

译文Since olden days how few/Lovers have remained ever true!/If they love each other heart and soul,/They’d be united from pole to pole.(许渊冲 2009:3)

许译最后一句They’d be united from pole to pole化用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诗人威廉·埃内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名篇《不可征服》(Invictus5)诗句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此外,许渊冲把“精诚”译为heart and soul,是对英语习语with all your heart and soul的化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原文感情的真挚和浓烈。

例13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唐·雍陶《过南邻花园》)

译文As preserver and destroyer,/Spring wind blooms flowers only to fall.(张智中 2009:89)这个译法使人油然想起雪莱名诗Ode to the West Wind中的句子Destroyer and preserver;hear,oh.hear!但雪莱说的是西风,雍陶说的是春风,译者则是从积淀中创造性地运用经典名句,使译品倍增诗味(张智中2009:王宝童代序)。

3.3.3 化用英语习语

例14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魏晋·阮籍《咏怀诗》)

译文1 Always treading on thin ice;/Who knows the fears in my heart?(杨宪益、Gladys Yang 2005a:44)

译文2 To the end of my days I tread on thin ice,/who know how my heart is scorched?(Owen 2017:63)

两位译者对“履薄冰”的翻译tread(ing)on thin ice套译自英语习语tread on sacred/dangerous ground,但是套译中也有直译,thin ice与薄冰就是逐字对译。汉语有成语“如履薄冰”,英语有习语“tread on sacred/dangerous ground”,所以这里的翻译相当精妙,巧妙化用之中带有对等的翻译效果。

例1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I mount the tower high/And strain my longing eye.(许渊冲 2006:194)

许渊冲运用套译法,译出了非常地道的英语短语strain my longing eye,这是对英语习语strain your eyes/ears6的巧妙化用。

4.套译的原因

根据实际案例,汉语古诗英译中的套译有以下主要原因:

4.1 归化策略、读者意识

套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归化,体现了译者的读者意识,用这种方法翻译的内容使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或喜闻乐见。中国翻译家蔡廷干和外国翻译家翟理斯(Herbert Giles)均持这种观念。“蔡廷干深谙西方文化,熟悉英诗特点,特意选取以西方人熟悉的英语传统诗歌形式为载体,这样可以减少目的语读者在面对译作时的陌生感,保证译作的接受效果”(马士奎 2012:141)。此外,在《唐诗英韵7》(Chinese Poems in English Rhyme) 这部译著中,蔡廷干对一些中国独有的节日,多以西方性质类似、接近的节日名称代替,如清明节被译作“All Soul’s Day”,即万灵节(Ts’ai 1932:53);“寒食”被译为西方公众普遍了解的穆斯林节日“斋戒日”即“fasting day”(同上:56)(见马士奎 2012:141)。翟理斯认为,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都应该尽量避免直译,而是要采用在译语中通顺流畅的词语和文体。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避免佶屈聱牙、令读者厌恶。也就是说,要对原文进行归化,以使其易于为读者接受(吴伏生 2012:107、117)。

4.2 内容互文、诗文互通

如前文所述,套译法有明显的互文(intertextuality)特征,容易引起英语读者的文化与审美认同,可以起到联想和辅助理解、欣赏的作用,套用孔子和许渊冲的话说,就是不仅能够使读者知之(了解),还能使读者好之(喜欢)、乐之(愉快)(许渊冲2000a:3;2003:88)。许渊冲提倡“洋为中用”,认为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外国诗人的名句和词汇”。比如翻译《娄山关》时,许渊冲借鉴了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中的wild west wind和the sunken sun来翻译“西风烈”与“残阳如血”,以传达原诗的意美”(见张政、王赟2018:263)。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和雪莱《西风颂》都是在描绘革命力量,在内容上是互文互通的。译者如能敏锐意识到中西语言文化的互文互通之处,就完全可以采用套译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翻译效果。

4.3 再现格律、形式对等

汉语古诗中存在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都有其独特格律,怎样在英语译诗中再现这种格律?蔡廷干在《唐诗英韵》译者序里写道,一个中国字对应一到两个英语音节;五言诗译为五步格(pentameter);七言诗一般译为六步格(hexameter),少许译诗除外(Ts,ai 1932:ix)。许渊冲的《中诗英韵探胜》是格律体译诗的代表作。在这些译著中,译者注意借用英诗或汉诗中的格律,文军(2019)称之为“借用型”翻译;也有译者退而求其次,如翟理斯8、理雅各等人,只是注意尾韵的齐整,文军(2019)称之为“协韵型”翻译。

5.结语

本文以套译的概念、套译的方式、套译的原因为纲,以“借用”“化用”“词句”“格律”四组关键词为目,纲举目张、贯穿全篇,并从海量文献中抽丝剥茧具体案例,翦其繁芜、撮其枢要、结合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系统梳理了汉语古诗英译中的套译现象。本文认为,作为一种译诗方法,套译有“归化策略、读者意识”“内容互文、诗文互通”“再现格律、形式对等”等优势,是值得翻译家借鉴运用的方法。

注释:

1Dryden是heroic couple(t英雄双韵体)格律的创立者。

2许译1994版作Oh。

3《乐府诗集》题解《何满子》一曲时用白居易说,其为沧州歌者何满子临刑所唱。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收《何满子》一调:“唐白居易曰:‘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韩宁2016:147)。张祜“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句常被认为是描写宫怨的典型诗句,范摅的《云溪友议》中:张君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此歌宫娥讽念思乡,而起长门之思也。(同上:154)

4 Sir,used before the name of a man who is a knight or baronet.(from Macmillan Dictionary)

5Invictus,拉丁文(英文 unconquerable),意为“不可征服”。

6PHRASE,to try very hard to see or hear something.(from Macmillan Dictionary)

7虽然中文书名是《唐诗英韵》,但书中内容并非都是唐诗,因为蔡廷干这本译著的底本是《千家诗》。之所以这样命名,可能因为唐诗占据主要篇幅,或者蔡氏认为唐诗是汉诗高峰,最具代表性。

8许渊冲认为翟理斯的翻译介于释译(paraphrase)和仿译(imitation)之间。(许渊冲 2010:3、5)

猜你喜欢
套用格律译法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教学中的“静”与“动”——模板套用与能力积攒、实力发挥的灵活结合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宫毯:所谓礼仪尽在脚下方寸格律间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美丽实验室
surprise test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