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学前在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07 14:29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宋丽梅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园疫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宋丽梅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教育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幼儿园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各级各类幼儿园都采取了延期开园措施,并在延期开园期间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举措,彰显了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社会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在这一特殊时期,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发现学前在线教育现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保障幼儿平安健康、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保证幼儿的正常学习,幼儿园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采用了线上教育的方式,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实施了网络“云端”教学,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将教育内容每天或定期推送给家长。

(一)疫情背景下学前在线教育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结合园长、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疫情期间因教育场域发生了变化,无法实现面对面教学,幼儿园实施的教育内容与途径情况如下:

1.内容来源多样化,但部分内容的适宜性、严谨性有待提高。

疫情期间,学前教育界掀起的资源共享热潮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但这些资源良莠不齐。由于在线教育应更加注重生活化并考虑到家庭环境,教育内容以教师下载的网络资源和幼儿园录制的原创教学视频为主。

(1)幼儿园教师从各种学前教育网站挖掘、下载、筛选,形成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的教育内容。

教师之间不便进行即时交流,园长又缺乏足够的时间对这些内容做到全部审核,而教师因自身能力的不同,甄别教育内容的水平也有差距,难免会出现部分内容不太适宜的现象。

(2)教学园长组织各年龄班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共同设计教育内容并录制成视频。也有的区教研员组织区里部分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共同设计教育内容并录制成视频,供全区幼儿园共享。

因居家办公无法组织教师现场研讨,教研活动只能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平台开展。与现场研讨相比,这种交流气氛不够浓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讨的深度和效果,故幼儿园原创的部分内容在适宜性和严谨性方面有待提高。

2.内容比较丰富,但应加强以疫情为契机的情感社会性教育。

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兼顾了儿童发展的多个领域,但此次疫情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激发幼儿爱国情怀的良好契机,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方面的情感社会性内容明显不足。

(二)在线教育过程中家园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幼儿的低龄特点和网络平台的特殊性,大部分线上教育的操作都需要由家长作为“中介”来实现,家长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

调查结果统计发现:部分家长在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缺乏有效的方法督促,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正确理解教育目标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疫情期间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表现与反馈

1.将近半数幼儿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

幼儿的作息时间可以划分为规律倾向和不规律倾向两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不规律倾向占比47.96%,也就是说,近一半幼儿作息时间呈不规律倾向。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作息时间是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安排的,幼儿入园、就餐、运动、游戏、午睡等时间相对统一而固定。而幼儿在居家防疫期间,作息安排随意的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会比较宽松,尤其是隔代老人过于溺爱,对幼儿的任性表现普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2.超过半数的幼儿运动时间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18.38%的幼儿每日运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运动时间不足1 小时的幼儿过半(51.96%)。而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 小时,幼儿一日生活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即使遇到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天气,教师也会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将体育活动安排在室内场地,以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

3.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长超过1 个小时的幼儿占比高达74.13%,还有22.26%的幼儿超过2个小时。

0—6 岁是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视力还没有发育成熟,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响视力,导致视力下降。

同时,电子产品容易让幼儿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家长不让玩,有的幼儿会大哭大闹,家长一般就会妥协,导致幼儿形成很多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吃饭时要看电视,睡觉前要玩手机,等等。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总体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断,幼儿园已逐步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课题组结合疫情对于学前教育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幼儿平安健康提供参考。

(一)加强专业引领与指导,提高在线教育内容的整体质量

针对当前教师为家长推送的很多内容在适宜性、严谨性方面有待提高的现象,建议建立市、区、园三级教研层层指导、层层把关的责任机制,并加强审核,以保证教育内容的高质量。

(二)组织专业力量,结合疫情开发有关情感社会性教育课程

此次疫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社会性教育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良好契机。建议教研部门组织专业力量,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情怀,将疫情和防控过程作为生动的教育资源,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根植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

(三)整合园、区、市三级教育资源,构建天津市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库

基于当前在线教育内容的现状和需求,建议整合园、区、市现有资源,构建适合教师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库,随时推送和补充玩具教具资源库、优质的在线教育案例,包括视频和教育方案,以及优质教研活动资源库,以帮助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选用,不但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和优质资源机制的限制,缓解园所质量以及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

(四)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在线教育过程中幼儿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

针对幼儿运动时间不足的现象,幼儿园应结合防疫期间幼儿的行为问题,向家长宣传相关文件规定的有关幼儿户外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制定有效措施,指导和帮助家长根据家庭环境因地制宜,为幼儿进行体育运动创造条件,保证幼儿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为其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教育部门有责任督促幼儿园和家庭严格遵照执行,并可以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保护幼儿的视力为原则,结合教育内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具体指导性文件,如,限制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电子产品的单次时长和总时长;对幼儿园推送的视频形式的教育内容做出单次时长和每日总时长的限制;适当降低视频形式教育资源的比例,等等。

(六)指导家长提高参与教育过程的能力,保证在线教育的效果

针对在线教育中部分家长参与程度较低、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沟通合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在线教育进行常规指导和随机问诊。如,建立幼儿园在线教育家庭指导团队,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高家长参与在线教育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未来的教育必会逐渐走向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我们必须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科学可行的在线教育预案,随时准备应对疫情反弹及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的平安健康与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园疫情
战疫情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爱幼儿园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