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命题研究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01-07 14:29福州第三十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考案例法治

■福州第三十中学 陈 敏

新中考命题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比较单一,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甚至有部分教师将课堂上45 分钟的时间都放在了教授理论知识上,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然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毫无意义。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并不难,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专业性,专业知识认识不够全面,导致他们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每天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久而久之,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

二、新中考命题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人类开展各项活动的内因,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因。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活动才会更加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当学生具备了学习动机后,他们对学习会产生兴趣,并且在学习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选择克服。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此时,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也不再觉得学习是沉重的负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其中,兴趣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直接兴趣;第二部分,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指的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通常情况下,直接兴趣与新颖的教学内容、多彩的教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间接兴趣指的是由学习的自觉性而引起的,当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后,他们会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用意志去坚持学习。新中考命题下,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自己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后,他们不再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是会主动探索知识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快乐,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是高效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中考命题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相关的需求,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巧用直观教学法。从相关的心理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的刺激深度、刺激广度会影响他们的知识记忆率。换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都调动起来,并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与大脑的思考保持同步,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情绪的管理》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的情绪,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观地观看各种各样的情绪,学生会明白不同情绪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正面管理情绪。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选择案例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通常情况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并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价值。以《敬畏生命》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课堂上,教师要引入正面案例、反面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正面案例、反面案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第三,运用悬念教学法。思维起源于疑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悬念教学法,巧妙设计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具备自主探究的意识。悬念的设计还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将注意力放在本节课课堂上,并且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合理设计悬念,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来,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氛围,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悬念的设置下,学生会主动探索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多项能力,也大大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趣、新颖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探索知识。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新中考命题的方向下,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新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成内在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实践;还有的教师过分重视理解,忽视了学生的感悟。新中考命题方向下,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入感知教材,了解教材中重要知识点的概念,通过这样做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教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全体学生为方向,开展学科素养训练活动。课堂上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层次丰富、难度适宜的问题,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

三、结语

新中考命题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剖析教材内容,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深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中考案例法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