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串
——问题链”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21-01-07 14:29江苏省怀仁中学王路荣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张师傅情境政治

■江苏省怀仁中学 王路荣

情境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课堂知识的活化的依托,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氛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连接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源泉。在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情境串——问题链”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以期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情境串——问题链”思政课堂教学的价值

用一群有特色的情境串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加强他们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激励教师不断发掘新情境,开拓学生的智慧。用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链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内化,培育学生政治素养,培养高中学生应具备的政治认同感、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政治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育人和教学的有机统一。

二、“情境串——问题链”思政课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施

(一)构建整体性情境串、延续性问题链,引导学生理性生活

用整体性情境串和延续性问题链教学,把整个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一般,课堂教学顺畅,学生思维流畅,在课堂能说、敢说、会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张师傅小时候唱的儿歌《劳动最光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劳动最光荣,总结劳动的意义:张师傅没有上学,技能不高,后来企业改制,张师傅面临失业的危机。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为什么着急,概括就业的意义和形势;关于张师傅的再就业,全家展开了大讨论并各抒己见。教师可以请学生评析每个家庭成员的观点,引导学生感悟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张师傅找到新工作后,又面临很多烦恼:双休日不停加班、拖欠工资、不给他社会保险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张师傅解决烦恼,让学生掌握用合法的、正当的手段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学生的思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师傅故事性的、曲折的一生把学生未来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呈现了出来,课堂上师生、生生一起探究讨论,既学会了经济学知识,明白劳动的价值,积极参与劳动,又可以学会理智冷静地处理今后生活中的问题,既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科学地实现了育人目标。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串,知识性问题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串设置知识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政治知识道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加深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增强政治学科的有效性,活化政治学科知识。以“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串:刘老太养鸡生蛋,鸡蛋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拿到市场上去卖;刘老太的菜鸡蛋10元人民币一斤,100只鸡蛋卖了100 元人民币。设置知识性问题链:刘老太留给自己吃的那部分鸡蛋是不是商品?为什么?拿到市场上去卖的鸡蛋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等。鸡蛋对学生来说就是家常菜,买卖鸡蛋也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创设这样一种来自生活的情境串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可以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为抽象的经济学教学做铺垫,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情境串下设的一个个前后相继的问题链,把商品的枯燥知识破解得活灵活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构建革命性情境串、政治性问题链,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红色革命性的情境串引导学生饮水思源、忆苦思甜,通过一系列学科专业政治性问题链,引导他们思考幸福生活的原因以及如何珍惜这幸福美好的生活、如何发展这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党员的先锋模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开创美好的新生活。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设置关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一系列情境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革命年代的丰功伟绩,方志敏、刘胡兰等典型模范事迹,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雷锋、王进喜等典型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取得的卓越成绩,孔繁森、袁隆平等典型党员干部的风范。设置政治学科特色的问题链: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从背景材料和问题中我们悟出哪些道理?在这种红色情境的指引下,教师引导学生坚信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学习了政治专业知识,又增强了自身的政治认同感。

(四)构建法治化情境串、生活化问题链,塑造学生的法治观念意识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法治性强的材料,设置一些生活中人们违法的小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反思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以《民法典》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堂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生活里一系列情境:高空抛物、在家里拍篮球、不赡养老人、同学之间取侮辱性外号,随意用别人的照片等,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他们侵犯了他人哪些合法权利?面对这些行为我应该怎么办?我们如何正确行使自己合法权益?如何让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以《民法典》为线索的情境串,把生活中看似小事实是违法的行为列举出来,通过三个生活化、平常化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既学习了政治学科知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国家机关的职能等,也明白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每个公民、每个国家机关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五)构建微小化情境串、活动化问题链,养成学生的政治参与习惯

教师选择一些生活中微小的情境串,通过活动型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政治参与的习惯。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我们采取生活中的小情境串:马路边的路灯坏了、买到了假东西、生活发生了困难等。设置活动化的问题链:分小组讨论可以找谁帮忙说说理由?有人认为政府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请协作思考并谈谈看法等。高中政治课堂“情境串——问题链”教学是面对新课改的一次勇敢尝试。为高效利用的境串和问题链,注重课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把教育的“美”和教学的“实”有机结合,需要政治教师关注时事,钻研教材,关爱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张师傅情境政治
不同情境中的水
真正的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政治攀附”
敲门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