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音乐情境,在编创中玩创意
——以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为例

2021-01-07 14:29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王珠黎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情境音乐思维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王珠黎

音乐以培养人的审美和提升人文素养为核心。学生在编创音乐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陶冶情操与心灵。音乐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习音乐的热情,丰富学生对美育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将音乐情境和编创即兴环节巧妙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受到某种气氛或情感感染而产生即兴编创,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向学生传授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枯燥的文字讲解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传统单一的编创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展,而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受教育程度不一,缺乏专业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会按照备课稿将编创课堂模式化,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巧设情境,优化音乐创编教学十分必要。

一、巧设“疑”境,开启创意之门

音乐将流动的音响塑造成情感艺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设置问题,利用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奇心是学生探索知识,提升想象力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推动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为学生巧设“疑”境,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比如,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教师播放《出旗曲》后提问学生:“听了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鼓号队、校园升旗。教师鼓励学生说出鼓号队员们用来演奏的乐器都有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回答,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大鼓,鼓励学生用手拍腿的方式模拟击大鼓,并为乐曲伴奏。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持续地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学生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在音乐编创教学中,当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出好奇心时,教师需要抓住教育的良好时机,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并适当表扬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发他们从品味音乐语言入手,使质疑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样学生就能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在探索中产生发散性的创造思维,为编创出新的音乐创意做好铺垫。

二、巧设“音”境,为创意提供素材

提升小学生思想创意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转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音乐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音源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自然音响为音乐教学增加一抹亮色,让学生通过自由寻找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提高自身的创意意识。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例如,在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收集废弃的玻璃瓶等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收集的材料尝试模仿出大自然中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小学生的创意无限新奇,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再比如,欣赏《森林的歌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小乐器模仿森林中的声音。上课时,学生带来矿泉水瓶、易拉罐、饼干筒、报纸、树叶等。有的还在可乐瓶里面装豆、米、沙或石子。活动时,学生的兴致高涨,有的用报纸模仿风声,有的用树叶吹出动物的叫声……整个活动过程中允许每个学生围绕森林的声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音乐源于自然”,在音乐“音”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室内,让学生体会生活和自然中音乐的存在。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探究、模仿,在“音”境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为编创环节提供了创意,烘托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创意意识,同时锻炼了实践能力。

三、巧设“意”境,刻画创意之形

传统的音乐教学总是局限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手法的单一和教学模式的枯燥,很容易剥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符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从“意”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为学生的编创活动降低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借用童话故事形象来降低编创的难度,让学生根据情境的目标指向性分角色编创,由浅入深,形成编创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小红帽》的故事内容,播放《小红帽》的动画短片。教师随动画播放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在歌曲学习后,教师将音乐分为三个场景: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小红帽敲门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愉悦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三个场景的故事“意”境浅显易懂,教师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意”境转换,结合场景动作形态进行编创。这时教师可以对编创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指导。经过此环节,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而且能对歌曲进行编创表演,明确目标,由浅入深地学习初步的编创手法,培养了即兴表现和创新能力。

四、巧设“动”境,体验创意之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动”的情境,让每个人都能在音乐实践中大胆编创动作或旋律,享受体验编创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动学生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教师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时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时就低头学乌龟爬,这些有趣的环节会让学生投入音乐活动中。舞蹈表演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表演中通过动作和表情逐渐感受乐曲的内容和感情,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欣赏《糖果仙人舞曲》时,教师通过图片、道具和音乐视频创设一个动态的情境,学生跟着音乐随即表演一段糖果仙人舞蹈,学生在“动”境中大胆表现自己心中或天真、或笨拙可爱、或憨太可拘的各式形状的糖果形象,在这愉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还享受到创意带来的快乐。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完善音乐编创教学,教师就要看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只有看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断更新教学策略,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案,促使学生的音乐编创学习更加顺利,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音乐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