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21-01-07 14:29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三中学吴海英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课堂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三中学 吴海英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初中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主要课程,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些音乐教师的授课方式略显枯燥乏味,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都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因此,在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初中生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一、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重视书本知识传递,忽视学习技巧指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音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考核任务,完全按照音乐教材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将音乐教材当作“真理”,没有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使初中生的音乐能力下降。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沉沉,教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教师让唱什么就唱什么,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找到学习音乐的目标。音乐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关注音乐学习过程,也没有对音乐学习方法的指导,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二)过度强调教案作用,缺乏灵活应变措施

一些初中音乐教师教学完全依赖教案,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授课,没有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设计差异化的音乐教学资源,初中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音乐课堂陷入僵局。音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出一份教案,也不考虑教案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认为只要将教案的内容都教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教师也不给予解答,这样就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受到打击,成为教师塑造的标准相同的“产品”。

(三)教师本位弊端凸显,学生被动参与学习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管着学生,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但是这样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弊端,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高高在上,完成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辩证地对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必须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一些初中音乐教师担心如果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会很难管理,学生也就不再害怕教师,因此他们会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行为,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学习音乐,学生成为存储器,只能接受,不能发表意见。即使学生有新的灵感和想法,也会被音乐教师扼杀在摇篮里,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音乐兴趣

要想初中音乐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音乐教育面向现代化,让新课改落到实处。在课堂导入环节,音乐教师应该选择多样性的导入方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深入学习的冲动。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会增加学生的好感,使音乐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惬意。比如,教学初中音乐《伏尔加船夫曲》,教学目标是能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对欧洲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其艺术风格。首先,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风景图、地图、国旗图片等,再播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感受俄罗斯的风情,增强学生的见识。然后,音乐教师选取了三首歌曲,分别是《西部放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天边》,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的特点。最后再给学生播放《伏尔加船夫曲》,思考从歌曲中听出了什么?歌曲的力度是什么样的?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二)联系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品味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艺术的体现。大型晚会、婚礼现场、广场舞、高档餐厅等都有背景音乐,这些都是音乐在生活中的表现。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加强初中生对生活的热爱,更深刻地了解音乐艺术,提高初中生的品位和素养。比如,教学初中音乐《难忘今宵》,要让初中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大胆创作与表演,体验音乐,理解音乐,透过音乐看懂人生。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色彩浓郁,曾多次在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作为终曲的表演,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为了引发初中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音乐教师设计疑问激趣,问学生:“同学们,每年的春晚都会有很多好听的歌曲表演,那么你们知道春晚最后压轴的歌曲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难忘今宵。”教师继续说:“没错,是难忘今宵,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一次这首歌,请思考为什么这首歌能成为整台晚会的灵魂所在。”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对音乐学科来说,课堂的每一环节都十分重要,都应该渗透音乐元素,引导学生以情感体验的方式,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为此,音乐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构建轻松开放的课堂情境,提高初中生的创造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学初中音乐《七子之歌——澳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能有感情地演唱三声部歌曲,深切感受澳门渴望回归之情,培养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情感。音乐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面区旗,上面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让学生猜想这是哪里的国旗。再给学生介绍澳门的历史背景,播放澳门纪录片,感受澳门被葡萄牙统治的情形。当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再学习歌曲的时候都非常激动,演唱雄浑有力,对于音准和音色的把握也非常好。

(四)创新音乐欣赏,加强技巧指导

音乐欣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初中生音乐视野的重要渠道,不仅能陶冶学生的音乐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初中生表现、感受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音乐技巧的指导,掌握音乐节奏只是音乐欣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欣赏中激活想象力,将思想融入课堂,促进初中生获得长远的发展。比如,教学初中音乐《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乐曲意境优美,好像一幅水墨画。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视听歌曲,学生静静倾听曲子,感受音乐画面,体会欢快、清雅的旋律。欣赏的时候,教师将曲子分成三个部分讲解,第一部分用慢板演奏曲子的旋律,抒发了创作者内心的感受。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离调,形成对比和变化。第三部分用快板演奏一连串的音符,展现出渔歌飞扬的情景。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分辨音乐结构,掌握古筝特有的花音演奏法,提升鉴赏能力。

(五)构建开放课堂,展现学生个性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里,才能感受到尊重和自信,才敢于展示自我,积极探索音乐知识,形成终身学习习惯。音乐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还培养了初中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音乐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宽广的音乐学习范围,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初中生都喜欢流行歌曲,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拓宽课堂教学范围,可以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初中生在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当播放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演唱的歌曲时,学生都能跟着哼唱,有的还会站起来跳一段舞蹈,这将极大增强了初中生的音乐兴趣。在流行音乐中挖掘有用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自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再比如,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创编,让学生改编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初中生的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学科。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深层次的内涵,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还要经常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初中生的音乐运用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初中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初中生音乐课堂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