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中教师回应幼儿疑惑的策略

2021-01-07 14:29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肖龙珍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老鼠青蛙绘本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肖龙珍

在幼儿阅读活动中,幼儿的“质疑”是其自主、认真阅读的收获,“如何回应”是许多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面对幼儿抛出的许多疑问和困惑,一些教师采取回避态度,甚至不假思索地打压,这无疑会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应答方式回应幼儿的答问,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从而引领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自在向前,为他们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幼儿遇到识图障碍时,教师的指点式回应策略

受幼儿年龄特点局限,幼儿在准确识图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这样就容易产生疑问并期望得到帮助和指点,使阅读能更顺利进行。对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帮助,为幼儿的顺利阅读“铺路搭桥”。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在阅读过程中较容易融入绘本情境中,并产生一些疑问,而且较容易带动其他幼儿一起产生一些疑问,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容易导致幼儿降低阅读的兴趣点,严重会导致阅读出现障碍,例如,幼儿在阅读绘本《一颗纽扣》的过程中,当看到“小老鼠问青蛙”这一页时,有的幼儿就产生了疑问,说道:“不好了,小老鼠掉到河里了。”而其他幼儿会被其情绪所带动,有的会追问“青蛙会把它救起来吗?”情绪较为焦虑和着急,这时教师不应当马上告知答案,应当抓住幼儿融入故事情节中的情绪,进行引导,比如提出:“小老鼠做事情可小心了,它会掉进河里吗?看一看、想一想小老鼠会站在什么地方和青蛙说话?”这样就会让幼儿积极认真的思考,有的幼儿会说:“我知道了,小老鼠站在河边,那是它在河水里的倒影。”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既解决了幼儿提出的疑问,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可见,在早期阅读初期,幼儿常常会在阅读中对一些图像产生误解,从而阻碍了幼儿的顺利阅读。这些质疑是幼儿阅读中需解决的问题,且这也是有价值的发现,既然幼儿已对此产生兴趣,说明这是大部分幼儿都要了解和掌握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回应幼儿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点,不仅能解决幼儿当前的阅读障碍,而且能让幼儿把掌握的阅读技能进行经验迁移,或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能顺利阅读其他图书。

二、幼儿挑战细节问题时,教师的诱导式回应策略

由于幼儿对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阅读中他们不仅会用眼睛去认真观察画面内容,还会用心去捕捉画面的细节变化,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疑惑。仔细琢磨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便会发现问题中确实有一些可挖掘的东西,教师在予以关注的同时,应迅速做出判断,即判断该问题是属于个别经验还是共同经验,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幼儿的阅读。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摇滚青蛙》的封面时,有的幼儿发现三只青蛙的颜色各不相同,但是现实世界中的青蛙只有绿色,于是提出了疑问。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先让其他没有提出相关疑问的幼儿回答,这时有的幼儿就说,因为青蛙化了妆,用颜色染的。这时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可以鼓励幼儿继续进行讨论,提高幼儿思考力和想象力,在幼儿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有的说为什么不是蓝色、黑色,有的说为什么要化妆等,在讨论中提高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还可围绕这三只青蛙的配色进行主题活动,让幼儿将问题变为实践,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摇滚青蛙。可以看出,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有些细节问题很关注。面对幼儿的疑惑,教师不应立即给出答案,而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以更好地挖掘这一细节问题的价值。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仅有幼儿的关注是不够的,教师也应发出自己“质疑”的声音。教师不正面作回答,而以“质疑”引导,让幼儿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此时的有效“质疑”,便成了幼儿深入阅读的助推器。

三、幼儿争议焦点问题时,教师的观望式回应策略

随着幼儿阅读的自主性增强,思维也更开阔了,他们便有了一些感悟和想法,或是一些体会和发现,想与同伴共同分享。于是,争议由此产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争议,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表现,也是幼儿思维过程的一种表现。幼儿的辨析能力在争议、辩论中得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也得以增强。有些图画书中包含着多元的信息,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这类读本时,应着重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引导幼儿自发争辩,促进幼儿观察思考和猜测想象。例如,在阅读绘本《边界》的“城市的边界”内容时,有的幼儿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如有的幼儿说“城市的边界是高高的墙”,有的说“城市的边界应该是公路收费站”,在分享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意见产生。面对幼儿的争议,教师首先给孩子一吐为快的机会,允许孩子将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说出来,让幼儿猜测的问题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时,幼儿不同的猜想引发了同伴的质疑,这个质疑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最后成为幼儿争论的焦点。面对多种答案,教师并没有简单地答复,也没有给任何评价,在鼓励幼儿各抒己见的同时,对个别有个性的答案予以足够的关注,同时将幼儿抛来的这个“球”反抛给他。孩子们的争论不休,观点不一,正折射出该问题的价值所在,他们在争辩中享受着思维飞翔的快乐,体验着语言交流和创造性阅读的乐趣。教师此时在观望基础上参与合作式讨论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经验,还能进一步点燃幼儿阅读的欲望。

四、幼儿打破砂锅问到底时,教师的留疑式回应策略

随着幼儿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喜欢在阅读时一边思考一边提出疑问。一些看似简单的绘本,有些幼儿却能挖得很深,提出的问题出乎意料,并摆出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常常是一个问题把大家都问住了,甚至连教师也不知如何回答。例如,在阅读《地球的呼吸》时,幼儿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方式很感兴趣,他们反复实践着: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当看到植物“用根和叶片上的气孔呼吸”这页时,激发出了幼儿的好奇心理,有的开始询问怎么看不到叶片的气孔,有的说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有的表示想看叶子的气孔,面对一连串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总结,由于都是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可让幼儿在活动后对叶片进行观察,这样既能给予教师充足的准备时间,也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的问题是无限的,而教师的回应是有限的,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回答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是教师不做回应,并不意味着可以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而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鼓励幼儿进行判断和选择,必要时将有价值的疑问留给幼儿,让他们带着问题自主借助相关资源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幼儿的疑惑虽然没有当场得到解答,但是留下的疑问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探索的空间,唤醒了其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

猜你喜欢
小老鼠青蛙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