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微班化学生的心理研究

2021-01-07 14:29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农场学校王晓霞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语文课堂心理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农场学校 王晓霞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目标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微班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它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但是,在微班化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心理。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重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首先分析了语文课堂微班化学生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再提出具体的心理研究策略。

一、语文课堂微班化学生心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自卑和胆怯心理

在以往的大班化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把教学的精力集中到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并且把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留给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而其他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听众”,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长此以往,很容易在班级内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由于得不到语文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使后进生感觉不到温暖,产生心理扭曲,对学习自暴自弃,出现自卑心理。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胆怯、害羞,心理素质低下,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无所谓的心理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交际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步入思想认识的误区中,认为语文学科是孤立的,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对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帮助。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只要平时学学汉字,考试的时候全靠自由发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无所谓的状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轻视语文学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语文课堂微班化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策略

(一)重视学生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在微班化的教学中,班级人数较少,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通过“跳一跳,都能够得着”,并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多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动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才会在微班化教学中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消极、懈怠的情绪。为此,语文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时机,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团结友爱等知识,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声音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悟教材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微班化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每个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的模仿,深化学生对角色人物形象品质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语文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将语文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使学生可以放下心中的顾虑,轻松投入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加强师生交流,用爱滋润学生

在微班化教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关注下。很多学生会因为语文学习水平太差而产生自卑心理,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内心却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为此,语文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多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心中困惑和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消除学生心中的悲观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构建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真心、爱心和殷切期望,铸就学生美好的心灵。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肯定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激励。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变得越来越短,使教师逐渐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消极厌学、与教师敌对的心理也随之化解,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在爱的浇灌下,催生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掌握与学生交流的原则,并且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和探讨,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态,用爱来滋润、温暖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科学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要高明得多。”在微班化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一目了然。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在语文学习中也具有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以往的大班化教学中,语文教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评价和指导,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困难重重。而在微班化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产生自负心理,不断用正激励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可以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尤其是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既要让学生认清现实,还要鼓励学生持续提高,这就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一些实物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开展多方合作,构建健康心理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微班化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可以发动班级内的优秀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帮学对子,用先进带后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让语文学习常态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帮扶对子间展开激烈的竞争,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后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师傅”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语文教师还要利用微信、家访、打电话、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将学生的课后情况反馈给语文教师,使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建立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和家长可以一起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开展课上和课下的联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在微班化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积极地根据班级情况来创新教学策略,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语文课堂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心理感受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