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对策

2021-01-07 14:2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赵淑萍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赵淑萍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调查显示,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一定困扰。心理健康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由于学生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如果不调整好心态就会有一定心理压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成绩比较看重,认为成绩好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但过分重视成绩会使学生心理承受很重的负担,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社会交际方面的问题

中学生想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如逃学、吸烟、早恋等,有的学生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与具有上述不良行为的社会人士交际往往容易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即分不清是非对错。中学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三)个人情绪方面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个人情绪容易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因而中学生容易表现出一些人格缺陷,如自卑、忧郁、焦虑、胆怯等。正确人格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影响和教育,学校和家庭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三观,但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应对方式过于情绪化,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且容易走向极端,开始产生自卑、狂躁等心理问题。由于生理上的变化,许多学生会把自己当成大人,以自己不够成熟的想法做事,结果总有理想中有一定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生理上的变化,使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心理准备。

(二)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会对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受到单方面的宠爱,当身体心理出现变化时,父母没有及时地发现,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此外,还有一些父母在家庭关系中经常出现争吵等行为,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与父母情绪的不合理控制,也会对学生情绪、性格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还能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自己的梦想。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不全面,会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出现问题。有些父母在外工作常年不能与孩子见面,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照顾,孩子在成长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会在老一辈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骄纵,从而养成不良习惯。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网吧或赌博场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游戏、赌博等不良行为充满好奇和兴趣,若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养成不良习惯,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出现的低俗视频,同样会对正值建立价值观念关键期的学生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转化对策

(一)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要想进行良好的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中学生普遍心理脆弱,想法冲动,对事情往往只有片面的认识,所以教师要传授道德准则,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前一秒积极学习充满热情,下一秒会情绪低落与人难以相处,这正是青春期综合征。教师要适当安抚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避免被负面情绪影响。

(二)引起校领导高度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广受关注,金安苑学校的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课堂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情。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期举办相关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会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师坚守职责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教师应本着关心学生的原则,担任“心理医生”的角色,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更多关心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耐心讲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赞美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尊重学生的性格发展。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侧重点不同的帮助,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让学生可以以正确健康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四)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桥梁

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金安苑学校联手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初步形成了家校共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要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搭建桥梁,引导家长在家中树立为孩子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在家长会中告诉他们,处于不和谐家庭关系中的学生会比处于和谐家庭关系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告诉他们过于严格的要求、过于溺爱孩子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限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应提醒家长构建“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环境,在严格监督孩子学习的时候多与他们沟通生活问题,进行耐心交流。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例如,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经常会与父母发生分歧,在学习《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自身心理发展的过程,学生经过思考会说出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以及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无法消除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支持孩子对事情有独立的见解和想法,适当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时与孩子沟通,养成孩子独立性格品质,并适当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家庭和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虽然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心理健康的教学必不可少,在学习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才是关键。心理健康的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并不受消极因素的影响。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方式教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观念,从而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